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股权17次流拍,民生人寿距离创下行业记录都不远了。
9月2日,阿里资产司法拍卖平台出现民生人寿股权的身影。湖南前进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705万股股份将以1277.95万元的价格于9月25日公开拍卖,每股作价约1.8元,仅有评估价的70%。这已经是自2020年以来,民生人寿股权第17次被推向交易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民生人寿的前16次股权拍卖尝试均以流拍告终,无一次成功交易。
这一次也没有意外,民生人寿的股权迎来了第17次流拍。客观来说,民生人寿当下的股权转让困境,实质上整个保险行业股权交易冷清的缩影。
近年来,保险机构股权挂牌转让的现象愈发频繁,特别是从2021 年起,保险股权定价“打折”几乎成了标配,不少股权在二拍、三拍时还会大幅折价,以此吸引潜在买家,但实际成交情况较为冷清。而到了 2024 年,行业更是呈现出转让数量多、挂牌轮次多、涉及主体多的 “三多” 特点,股权交易市场的低迷可见一斑。
今年我们就来了解当下异常冷清的保险股权拍卖市场。
1
险企年内仅有一起成功拍卖,
民生人寿有几率出现第19次流拍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今年已有7家保险公司,2家保险经纪公司股权出现拍卖情况,其中仅有国宝人寿1.5亿股股权成功实现拍卖,其他公司均未实现成功拍卖。
![]()
值得一提的是,哪怕是唯一成功的国宝人寿股权拍卖,也是在经历了2023的失败后,时隔两年才成功觅得受让方。
回溯来看,四川雄飞是国宝人寿的原始股东之一,持有国宝人寿1.5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7.576%。2021年8月,四川雄飞被自贡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并于2024年6月被裁定破产重整程序终止。
随着四川雄飞迎来破产清算,其名下的国宝人寿股权也迎来了拍卖。2023年10月8日10时至2023年10月9日10时,四川雄飞所持国宝人寿1.5亿股股份迎来首次拍卖,起拍价为2.51亿元,最终因无人出价而流拍。2025年4月2日10时起至2025年4月3日10时,该部分股权迎来第二次拍卖,该次拍卖标的起拍价为1.755亿元,折合每股1.17元,较2023年的拍卖折价超三成,2025年4月3日,也就是拍卖的最后一天,宏宇资产通过参与公开拍卖竞拍的方式,以起拍价竞得四川雄飞所持国宝人寿1.5亿股股份。
公开资料显示,宏宇资产成立于2013年12月,注册资本为23亿元,由眉山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00%持股,实际控制人为眉山市国资委,业务包括小额贷款、保险代理、商业保理、典当、融资担保、安全保卫、产权交易等,金融板块初显规模。自此,国宝人寿也迎来了又一位国资股东。目前,在国宝人寿的股东阵容中,共有四家国资,包括前三大股东四川金控、四川发展、成都先进制造以及新加入的宏宇资产。
其他公司则没有那么好运,拍卖情况均不容乐观,无人出价导致流拍已经成为常态。
根据最新消息,在此前流拍的湖南前进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705万股股份民生人寿即将在阿里司法拍卖平台迎来二拍,起拍价也从上月的1277.95万元下调至1022.36万元,下降幅度达到20%,但目前依旧是0人报名。
![]()
此外,山东华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也将其持有的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1850万股挂上了阿里司法拍卖,起拍价为0.41亿元,目前同样是0人报名,因此流拍的概率还是很大。
![]()
如果民生人寿这两次拍卖依旧以流拍结束,这就意味着民生人寿股权流拍次数将会达到惊人的19次。
经过上面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目前保险行业股权拍卖所面临的困境是巨大的,那么又是哪些因素造成了当下的困境?
2
股权困境源自何处?
行业遇冷,监管加强,股东兴致大大下降!
首先是有部分保险公司的股东经营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或是出于资金压力需要股份以回笼资金,减轻经营压力,或是相关股份已经被司法冻结,从而进行拍卖。
其中四川雄飞和钜盛华便是两个典型案例,其中四川雄飞前文已有介绍,不再赘述。而钜盛华作为前海联合财险的重要股东,同时也是宝能系旗下的重要投资平台,随着近两年宝能系的不断暴雷,钜盛华也随之受到影响。
2024年9月,法院判决钜盛华、宝能集团执行20.25亿元。为清偿这笔债务,法院相继冻结了钜盛华旗下多项资产,包括前海财险20%股权、新疆前海联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0%股权等。
![]()
因此前海财险20%的股权也被摆上了阿里拍卖平台的“货架”。而实际上,除了这20%被冻结的股权,前海财险还有37.9%的股权处于被冻结状态。具体来看,深圳市深粤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17.2%股权被冻结,凯信恒有限公司持有的0.7%股权被冻结,深圳建业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20%股权已被第三轮冻结。
也就是说,前海财险的5名股东中,除深圳粤商物流有限公司所持20%股权处于正常状态外,其余股东均有部分或全部股权被冻结。
而如此混乱的基本面也进一步“劝退”了接盘方。
其次,2024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要求深入贯彻落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责规定(试行)》提出“各中央企业原则上不得新设、收购、新参股各类金融机构”“对服务主业实业效果较小、风险外溢性较大的金融机构原则上不予参股和增持”两项原则性要求,“退金令”正式被推出。在“退金令”影响下,不少国资股东开始寻求退出,如9月24日,阿里资产拍卖平台显示,黄河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1.25亿股股权将于10月20日公开拍卖,起拍价为1.15亿元,评估价为1.28亿元,出让人为兰州新区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后者实控人为兰州新区财政局。
此外,保险股权的吸引力在不断的减小。特别是在2018年后,重新修订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将保险公司的股东门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随着监管对于大股东占用保险资金的审查力度不断提升,大股东无法再将保险公司作为“融资”捷径后,保险牌照开始遇冷。2016年有70余家上市公司公告发起设立保险公司,市场上甚至出现了溢价转让“保险公司筹备份额”的项目,2017年和2018年分别仅有31家和5家。而从2022开始,陆续有保险公司挂牌转让股权,市场热度变化可见一斑。
3
外资加仓部分优质险企!
行业洗牌后,留下更多“懂市场”的资本
不过在如此冷淡的市场环境下,我们发现外资对于国内优质保险公司的股权还是相当有兴趣的,其中不乏部分合资保险公司外资股东通过收购剩余股份使其成为纯外资保司。
如今年8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近日发布《关于史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史带财险”)变更股权的批复》,同意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受让上海锦江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史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1120万股股份(0.78%股权)。受让后,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合计持有史带财险11.46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为80%。史带财险成为国内第三家合资变身纯外资的财险公司,且是第五家合资变身纯外资的保险公司。
另外在2021年,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通过股权转让持有中德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100%的股权,该公司成为中国首家合资转外资独资的人寿保险公司。
因此在近年来的行业股东“大洗牌”的背后,我们也能看到有更多更专业、更懂保险的资本进场,这对于国内保险行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来说,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
![]()
保观知识星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