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读者希望我说说超视距空战,特别是A射B导。
实际上国内对此已经有过研究。对于大家俗称的A射B导,国内的专业刊物一般称之为协同空战。它的范围其实要比A射B导更广泛。因为A射B导只是两架飞机之间的事,但协同就会涉及两架以及更多飞机了。不过我们只说A射B导的超视距空战,或者叫做双机协同超视距空战。
![]()
在双机协同下的超视距空战一般是两架战斗机。其中A机依靠其传感器(大多数情况下是火控雷达)发现敌目标机,之后将目标参数通过数据链发给B机,由B机装订数据后向目标发射主动空空弹。A机跟踪目标机并通过数据链持续向空空弹发出中段制导的修正指令,直至空空弹的雷达导引头开机捕获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通俗点说,关键点有三个:一个是导弹以及A、B机的惯导精度。它们决定了导弹发射初始坐标的精确程度。一个是A机火控雷达的测量精度,另一个是A机修正指令的发送频率。这两个决定了导弹对目标的捕获率。
就这次5.7空战来说,实际上没有A射B导,更不存在被说得神乎其神的预警机制导空空弹。至于央视的节目里这么说甚至还做了个视频,纯粹是因为那些编辑没有深入研究过这个问题,人云亦云罢了。
![]()
为啥呢?因为有一个物理限制在这里:预警机雷达的测量精度并不能和战斗机的火控雷达相比。 因为预警机要掌握宏观的大局面,它的雷达波束不是那种针状的,而是扫帚或者大刀片状的。这样的波束才能高效率地大面积扫描空域。缺点就是要牺牲细节。当然也不能完全牺牲,故预警机那个盘状雷达罩里的天线是那种扁平的椭圆形状,这样形成的波束在水平方向上窄,垂直方向上宽,就是个大扫帚形状。扫描起来水平精度高,俯仰(垂直)精度低。这样很适合警戒,因为防空最重要的是首先知道敌机从什么方向上来袭,然后再调集战斗机去应战。
由于距离远,巴基斯坦空军的预警机无论是中国造的ZDK03还是瑞典的萨博2000的机载预警雷达在这次空战的阵位上对印度战斗机都不具备足够的测量精度,特别是从俯仰方向上。而主动空空弹的中段制导很依赖机载火控雷达对目标的测量精度。所以这次空战 只有歼十在预警机引导下捕获目标再发射导弹击落阵风。因为歼十可以靠得更近,且其火控雷达的波长短(X波段,一般是10Ghz,波长3厘米左右),由于火控雷达孔径在水平和俯仰方向都够大,所以较之预警机雷达,雷达发射出的针状波束在水平和俯仰方向上的测量精度都足够。缺点就是针状波束太窄,搜索效率低,需要依靠预警机来给它指出敌机出没的大致方向。
就说到这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