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神秘的化名“陈明德”,一份跨越十五年的资助,直到一封尘封的密函现世,才让那段被政治迷雾遮蔽的往事重见天日。在白色恐怖笼罩的台湾,“陈明德”这个名字,是吴石家人活下去的希望,可没人知道这个名字背后藏着怎样的秘密。
1950年的台湾,刚经历政权更迭的国民党草木皆兵。“通共”罪名,足以让任何人万劫不复。曾任国防部参谋次长的吴石,因叛徒蔡孝乾的供词暴露被捕,这位潜伏在国民党核心的“密使一号”,成了当时肃清行动中级别最高的涉案人员。蒋介石为立威,对求情的蒋鼎文等三位上将直接驳回,吴石从3月被捕到6月10日处决,历经三个月审判,最终还是被火速枪决,连完整的辩护机会都未得到 。枪声在马场町响起后,吴石的家彻底崩塌:妻子王碧奎被判九年监禁,次女吴学成辍学进纺织厂做工,手被机器扎得全是口子,7岁的幼子吴健成流落街头,饿到走路打晃,长子吴韶成当时留在大陆,就读于国立中央大学经济系,一直没能与家人联系 。
![]()
就在这时,“陈明德”出现了。有人以这个名字悄悄接走吴健成,说是“远房亲戚”,改了名字送进台北建国中学,每月两百块新台币准时送到——这相当于普通工人三个月的收入,当时台湾工人月薪才六十块,这笔钱足够支付学费、校服和看病的开销。王碧奎的案卷上突然出现“家属无涉,暂勿关押”的批注,陈诚在案卷上先后批了三次类似内容,刑期从九年减到七个月,出狱后还拿到了“陈明德”租好的带小院的房子。吴学成也被以“教会慈善”名义调去办公室做文书,终于能补读夜校,这都是陈诚让夫人谭祥亲自协调的结果。
![]()
所有人都在猜“陈明德”是谁,毕竟敢接济“匪谍家属”,无异于拿身家性命冒险。这个谜底藏了五十年,直到2000年台湾“国史馆”解密一批档案,吴石之子吴健成找到陈诚当年的副官吴荫先,才看到那封藏了三十五年的信。信上只有短短几行:“当年未能为你父亲求情,是我一生憾事。唯尽力护你家人,聊补亏欠。”署名虽被抹去,但结合笔迹比对和副官的证词,真相已然清晰——“陈明德”就是蒋介石身边的实权人物陈诚,这个化名还是取了他名字里的“明”字和副官名字里的“德”字。
![]()
陈诚和吴石的交情,要从保定军校说起。吴石是第五期学长,陈诚是第八期学弟,在军中向来以学长学弟相称,情分极重。1926年北伐汀泗桥战役时,陈诚被围中弹还发着疟疾,是吴石冒着炮火把他背出阵地,守在床边喂水喂粥,硬生生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后来抗战期间两人共事,陈诚研读吴石写的军事著作,开会时几乎从不反对吴石的方案,常称他“吴学长” 。可吴石案发时,蒋介石正需“杀鸡儆猴”,三位主审上将因建议“死缓”被严厉斥责,陈诚深知公开求情只会引火烧身,连自己主持的“三七五减租”土地改革都可能受牵连,他日记里只写下一行字:“吴次长案涉敏感,然其家属无辜”。
![]()
公开沉默的陈诚,私下里从未停手。他让夫人谭祥经办所有资助,千叮万嘱“别让人知道是我”,所有支出都从他的“特别办公费”里走,副官吴荫先专门设了秘密账本,全记在“陈明德”名下,连给吴健成买冬衣花了120块都记得清清楚楚。为了给吴健成办赴美留学手续,他甚至拉来蒋经国帮忙,蒋经国收到特务的异常资金报告后,直接扔进了碎纸机。1965年陈诚病危,还特意叫来电警备司令叮嘱:“吴石的孩子…以后要是遇到难处,能帮就帮一把”。
吴石的子女,直到多年后才知真相。1981年,吴韶成长期在大陆生活,终于和赴美团聚的母亲、弟妹们第一次见面,听说弟弟曾用“陈明德”的名字长大,当场泪崩。恩人早已离世,连句“谢谢”都没机会说 。吴健成后来在美国设立“吴石纪念奖学金”,他说:“当年有人伸了手,今天我也想成为那样的人”。
今天的台北马场町,吴石雕像前常有鲜花静静摆放;陈诚故居的展柜里,那本“特别办公费”账本依旧还在,“陈明德”名下的每一笔支出都清晰可辨。在那个非黑即白的年代,陈诚的沉默也曾遭唾骂,可他的守护,却护住了英雄的血脉。让人忍不住想问:到底是公开的呐喊更勇敢,还是沉默的坚守更难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