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项目式学习(PBL)与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能为课程改革注入怎样的创新活力?近日,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一起PBL·一起玩创造”信息化融合课程改革研讨会在鲁班路小学举办。教育部“双名计划”谢小燕名校长工作室成员、北京师范大学桑国元教授及团队,携手城区教育局领导、教研员及各校代表,共探PBL实践路径,共绘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坚实基础:以信息化驱动教育创新
近两年来,西乡塘区教育局累计投入7300万元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教育城域网全区域无缝覆盖,建成300间标准化同步课堂教室,推动数字教材在中小学规模化落地应用,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筑牢技术根基。
![]()
鲁班路小学邓剑老师《AI学习法宝》入项课。
课堂现场:多学科PBL实践精彩纷呈
理论如何转化为课堂实践?PBL如何在不同学科精准落地?鲁班路小学的三节精彩课例,全景呈现了从入项到成果输出的完整实践流程。
信息课上“造法宝”:邓剑老师与四年级学生带来PBL入项课《AI学习法宝》。同学们在“组建团队-明确任务”中启动项目,学习用算法思维解决真实的学习难题。
![]()
鲁班路小学易嘉怡老师《玩转西游》展项课。
![]()
鲁班路小学李雯羽老师及团队展示英语PBL案例《Mulan》。
语文课里“玩西游”:易嘉怡老师则展示了六年级的展项课《玩转西游》。学生们历时8周自主完成的“西游人物扑克牌”令人眼前一亮——从西游人物史料搜集、性格分析到牌面创意设计、文字撰写,全程贯穿“玩中学、做中学、创中学”的育人理念。
英语戏剧“演木兰”:李雯羽老师的英语团队展示了跨学科案例《Mulan》。学生们将家喻户晓的木兰从军故事,改编为充满创意的英语皮影戏——自主撰写英文剧本、设计制作皮影道具、编排演绎剧情,在跨学科实践中不仅提升了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更厚植了文化自信。
![]()
北京师范大学桑国元教授点评与互动。
专家引领:为PBL实践指明方向
北京师范大学桑国元教授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并针对性提出实践建议:小学阶段开展PBL可适当延长项目周期,弱化教师主导角色,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索空间;薄弱学校可从模仿优秀案例、全校共研一个项目起步,充分用好10%跨学科课时,同时积极申请专家团队“PBL星火计划”的免费指导支持。
![]()
西乡塘区教育局副局长杨华良开场致辞。
区域展望:从“点上突破”到“面上覆盖”
西乡塘区教育局副局长杨华良表示,接下来城区将持续以信息化为重要抓手,推动PBL实践向纵深推进,让更多中小学课堂迸发创新活力。
鲁班路小学吴静校长分享了学校推行PBL的实践心得:从教师“事事紧盯”到向师生“信任交付”,我们发现,适度放手不是冒险,而是为师生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平台——这正是“一起玩创造”的核心内涵。
![]()
鲁班路小学校长吴静分享经验。
本次活动由西乡塘区教育局主办,鲁班路小学、北大路小学共同承办,教育部“双名计划”谢小燕名校长工作室、北京师范大学桑国元教授及团队全程提供专业指导。下一步,城区将进一步扩大PBL实践覆盖面,推动更多学校加入探索行列,持续提升区域教育整体质量。(邓剑、温冰清、何薇)
来源:西乡塘区教育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