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禁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鼓励学生和家长共同开展“息屏行动”
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教学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应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
继续严控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规范非学科类培训;
有序推进中考改革,加快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出台《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
具体内容一起来看——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规范管理智能终端产品
有序推进中考改革
《措施》强调,要加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网络安全和网络法治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用网习惯。
课堂上能不能使用手机?《措施》明确要规范管理学生带入学校的智能终端产品,严禁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鼓励学生和家长共同开展“息屏行动”,减少对网络过度依赖。
![]()
《措施》表示,会同有关部门压实网站平台监管责任,优化算法推荐机制,不得向学生推送危害心理健康的各类信息,坚决遏制“贩卖焦虑”“诱导内卷”等违规行为。推广应用“未成年人模式”,加强动漫、短视频、微短剧、网络综艺和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等管理。
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阶段性特点和突出问题,《措施》特别要求要有效缓解学生考试升学焦虑。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严控书面作业总量,严禁布置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鼓励每周设置一天“无作业日”。规范考试管理,减少日常测试频次,合理设置考试难度,不得以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
为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果,《措施》表示,将继续严控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规范非学科类培训,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
同时,《措施》还指出,要有序推进中考改革,加快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开展均衡派位招生试点,缓解学生和家长升学焦虑。
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
保障学生睡眠、运动时间
针对学生睡眠时间不足问题,《措施》要求合理安排学校上下学时间,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教学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应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
此外,还要多种途径普及科学睡眠知识,指导家长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睡眠卫生习惯,保障每天充足睡眠时间。
《措施》明确,要严格执行睡眠管理规定,坚决遏制超时学习等违规行为,防止学业过重、无序竞争挤占睡眠时间。将学生睡眠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
《措施》表示,要全面推行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能够按规定课时开展体育锻炼,普遍开展“班级赛”“年级赛”等全员性体育比赛活动,打造“能出汗”的体育课。
建立监测预警和干预机制
开展健康学校建设试点
《措施》中提到,要推进建设全国学生心理健康监测预警系统,每年组织开展1次心理健康抽样监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每年监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工作开展情况。统筹规范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每名学生每学年接受心理测评一般不超过1次。
针对学生校园生活,《措施》要求实施中小学“护苗行动”,及时化解学生间存在的矛盾冲突,坚决防止各类学生欺凌行为。
![]()
为提高学校对学生心理行为偏常的识别和早期干预能力,《措施》要求配齐配强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校医和保健教师。构建班主任、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精神科医师三级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开展接力式服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制度。
对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升教师“育心”意识和能力,在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同时,要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建设,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及时做好教职工心理调适和情绪关怀。
《措施》建议利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支持地方探索开发“ai心理助手”“智能减压室”,为学生提供心理问题初步识别、即时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等。
同时,《措施》还表示,要开展健康学校建设试点,探索一揽子解决近视、肥胖、心理健康等学生身心健康突出问题的有效机制模式。
图片除注明外均由ai生成
编辑:芮德贵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上观号作者:第一教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