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10月23日讯(通讯员 王琦瑾 蒋淼童)悠扬的越剧唱腔在青山村文化礼堂回荡,220份饱含心意的“健康篮”整齐摆放。这场持续十三年的温情约定,今年因33位青年创业者的加入而格外动人。
“阿婆,这面包用的是咱们城联村自产的小麦!”10月22日下午,北仑区大碶街道九峰山片区青山村文化礼堂内,党外知识分子、青年主理人梁昌英捧着刚出炉的面包穿梭在220位银发老人之间。空气中,新烤面包的香气与蛋糕甜香交织,这场持续十三年的集体寿宴,因为33位特殊“家人”的加入而格外温馨。
![]()
“从前我们过重阳,如今我们庆生日。”大碶街道清泰社区党委书记董春燕微笑着说道。尽管这项活动已持续十三年,但她坦言今年格外不同:“这些年轻人的加入,让传统活动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份“健康篮”的暖心接力
活动前夕,一条“为老生日会征集健康礼”的倡议在青年主理人群里发出。令人惊喜的是,短短一天内,九峰儿童农场的低糖果蔬、中式美学馆的养生花茶、窑炉面包坊的无糖糕点等33份心意迅速集结。这些由青年创业者精心准备的“健康篮”,每份都附着手写祝福卡,承载着新老两代人之间最朴素真挚的情感联结。
![]()
“这些年轻人和我们孙子一般大,却想得这么周到!”80岁的王大爷接过梁昌英递上的礼篮,笑得合不拢嘴。这份温暖的场景,正是大碶街道凝聚各方力量、促进新老融合的生动写照。
![]()
从陪伴到融入的温情互动
礼物之外,更可贵的是用心的陪伴。这些青年创业者并未停留于馈赠,而是真正融入生日会中:森泰馆主理人带领老人体验插花艺术,数字游民团队为银发夫妻拍摄纪念照,电商主播现场直播生日会盛况。活动现场,九峰越剧团的经典唱段与青年歌手的民谣改编同台辉映,演绎着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对话。
![]()
“过去活动靠社区‘单打独斗’,现在有了这些年轻人的创意和资源,服务更立体了。”清泰社区党委书记董春燕感慨道。当生日蜡烛点燃,220位老人齐声许愿时,台下有人轻抚健康篮里的有机食材,有人拉着青年主理人合影,这些温馨画面成为“老青共融”最生动的注脚。
从闲置空间到活力场域
这场温馨寿宴的背后,是一段段从“陌客”到“归人”的暖心故事。“多亏了各方帮忙对接这处百年老屋,让我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90后海归青年叶茂升的“老城湾茶咖风物馆”藏在城湾村深处,斑驳木梁下,咖啡香与茶香交织,已成为村民休闲、游客打卡的热门地。
![]()
这样的转变得益于街道创新的校地协同机制。通过多方协作,62处闲置资源重获新生。更可贵的是,这些新空间不仅成为创业热土,更成为连接情感的桥梁。
从建言到践行的治理新声
“儿童公园下雨天泥泞,能不能铺防滑草坪?”今年初的“茶咖议事会”上,梁昌英提出建议。令她惊喜的是,半个月后施工队就进场作业,一周后新草坪落地。“以前觉得村里事轮不到我们插嘴,现在我们的建议真能落地!”
这样的转变源于创新的议事机制。每月邀请青年创客参与村务讨论,组建多元参与的议事团。今年以来,已有12名青年创业者提出建议18条,落地15条。这些变化让年轻人从“旁观者”变成了“主人翁”。
从单打独斗到携手共进
“城东村出场地,城联村供茶叶,城湾村加马术体验,这杯咖啡让我们三村都尝到了共赢的甜头!”城东村党支部书记朱琦峰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三村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咖啡+农耕+马术”的特色套餐,周末单日接待游客超500人次,带动三村集体月增收8万元。
与此同时,海归青年夏晓静的“碶彩农耕”工坊通过直播带货年销售额超100万元,直接惠及200余户村民;乐驭马术俱乐部雇佣本地村民负责场地维护;窑炉面包坊邀请村里老人参与轻体力工作......多元的合作模式让每个人都能在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
十三载春秋,九峰山片区的集体生日会从最初的几桌宴席,发展到如今200余人的温馨聚会。变的是活动的规模与形式,不变的是对长者的尊重与关爱,是乡村里代代相传的温暖。
“以前觉得年轻人回乡是追梦,今天才明白,这也让我们的晚年生活跟上了时代。”寿宴现场,一位老人的感言道出了这场变革的深层意义。
当生日的烛光渐渐熄灭,但这份温暖仍在延续。在这里,青春力量扎根乡土,传统温情拥抱创新,新老两代人正携手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33名青年创业者与220位长者的这场温情相遇,见证着一个充满活力的共富新时代正在到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