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人进贾府后,金玉良缘传播得沸沸扬扬。
王夫人自然是听过这传言的,因为薛姨妈就亲自和她说过:
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
但王夫人对金玉之事态度始终模棱两可,并没有给薛姨妈一个明确的表态。
都说父母之命。那贾政对此是什么态度?他是否知道金玉之说?
其实贾政听没听过金玉良缘,对他来说一点都不重要。他是读书之人,根本不信此等说法。
贾政不管是以个人眼光,还是从家族考虑出发,他都不会选择薛宝钗作为儿媳妇。
01 傅秋芳VS薛宝钗
傅秋芳本人虽然在书中从未正式出场,但在第三十五回时,作者却提到了关于她的信息。
先说傅试,他是贾政的门生,历年都赖贾家的名势得意,贾政待他与别个门生不同,傅家常遣人来走动。
傅试有个妹妹,就是傅秋芳,也是个琼闺秀玉,传说才貌俱全。傅试原是暴发的,因傅秋芳有几分姿色,聪明过人,傅试便安心仗着妹妹要与豪门贵族结姻,不肯轻意许人,耽误到如今已经二十三岁,尚未许人。
可是那些豪门贵族又嫌他穷酸,根基浅薄,不肯求配。傅试与贾家亲密,也自有一段心事。——不过就是想将傅秋芳嫁与宝玉罢了。
乍一看去,这个傅秋芳和薛宝钗挺像啊。
“琼闺秀玉,才貌俱全”,薛宝钗对外的名声想来也是这样的。傅试是个暴发的,薛蟠没有官职,但是他继承家业也有点暴发的意味。
可纵然傅试有个职位,和贾府也有点关系,但是在真正的豪门贵族眼中,他却啥也不是——穷酸,根基浅薄。他想借妹妹与权贵攀亲,但人家瞧不上他。
这简直就是在直写薛家了好吗?傅秋芳拖到二十三岁无人问津,薛宝钗一模一样!
傅试常与贾府来往,希望能结亲。薛家住在贾府日日打卡,为的也是结亲。
结果有用吗?
贾政自然没有看上傅家的傅秋芳。别的豪门贵族都嫌,难道国公府就不嫌了?
傅秋芳和薛宝钗,旗鼓相当。既然看不上傅秋芳,那就更看不上薛宝钗。
傅家根基浅薄,好歹还是遵纪守法的人家,但是薛家却有一个有案在身的“罪犯”!
看不上傅秋芳不算啥,但是正常人更加不会选择薛宝钗,特别是在朝为官的人更不想招惹这种家庭,这分分钟会给自己和家族带来祸患的。
抛开家族不谈,贾政个人对薛宝钗的评价就如同蘅芜苑一样“无趣得很”。反之,对于潇湘馆贾政则觉得“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这个方面,宝玉和父亲的眼光出奇一致。
因此不管从个人角度还是从家族利益出发,贾政都不可能会选择薛宝钗为儿媳妇。
![]()
02 夏金桂VS薛宝钗
夏金桂和薛宝钗的身份更相似了。
一个是皇商,一个是垄断行业的供应商,不管什么商,总归就是商人。
只不过薛家的皇商已是过去式了,而夏家桂花如今经营得还红红火火。
两家对比一下,就很清楚他们目前的状况了。
夏家:
“在户部挂名行商,也是数一数二的大门户。”
“他家本姓夏,非常的富贵。其余田地不用说,单有几十顷地独种桂花,凡这长安城里城外桂花局俱是他家的,连宫里一应陈设盆景亦是他家贡奉。”
薛家:
“虽是皇商,一应经济世事,全然不知,不过赖祖父之旧情分,户部挂虚名,支领钱粮,其余事体,自有伙计老家人等措办。”
“自薛蟠父亲死后,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
薛家的生意已是江河日下,辉煌不再了。
且薛蟠这个浪荡子还花天酒地,单是养娈童玩妓-女,每年就是一笔不菲的支出。薛家纵然有金山银山也不够薛蟠挥霍的。
夏、薛都是商人之家,若和他们这样的人家联姻,为的自然不会是权势,而是金钱上的支持。
既然说到钱,那显而易见,夏金桂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原因很简单:一、夏家生意稳定,收入富足。二、夏金桂是独女,以后夏家的钱财都是她的。薛宝钗有哥哥,薛家的产业和财产都是留给薛蟠的。三、夏家没有薛蟠这样的吸血鬼。
至于样貌,薛宝钗是“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夏金桂呢,文中提到“这姑娘出落得花朵似的了”,“年方十七岁,生得亦颇有姿色,亦颇识得几个字。若论心中的邱壑经纬,颇步熙凤之后尘。”
才情样貌夏金桂也没输给薛宝钗。
试问这样的两位小姐摆在面前,你会选择谁?
![]()
03 无一人选择薛宝钗
薛家虽然住在贾府不走,薛宝钗虽然日日承色陪坐,但其实贾府谁都没有选择她。
贾母的态度很明确。
清虚观打醮,张道士提亲一个十五岁的姑娘,看描述这姑娘便是薛宝钗本尊。
这薛宝钗刚收到端午之礼,薛家就活动起来了。
对于薛家的试探,贾母直接拒绝:
“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
贾母拒绝了“十五岁”的姑娘。
贾政也拒绝了“二十三岁”的傅秋芳。
傅家的婆子来打探后,傅秋芳再没出现过,可知没戏了。
然不管是张道士口中十五岁的姑娘,还是傅秋芳,实际暗中无一不指向薛宝钗本人。
王夫人呢,她看似支持薛宝钗,可实际上她的行动也出卖了她。
金钏儿和宝玉调笑,让他去抓贾环和彩云。
假寐的王夫人立马起来给了金钏一个嘴巴子,并骂道:“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
随后王夫人执意赶走了金钏儿,金钏儿出去后投井而死。还真应了那句话:
“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
王夫人身边两个丫头,金钏和玉钏。又是金又是玉的,这名字暗示了什么?
如果说金钏暗示的是宝钗,那玉钏暗示的就是黛玉。
王夫人因金钏教唆带坏宝玉,赶走了她。
金钏的结果是不是也暗示了宝钗的无望?
金钏一句话都能教坏宝玉,那宝钗不分日夜的去怡红院找宝玉,并发生坐床边绣鸳鸯之事。若这些事有朝一日王夫人知道了,她还会觉得宝钗得体懂事吗?
王夫人撵走了金钏,却留下了玉钏。
后面宝玉让玉钏尝试荷叶羹,玉钏的委屈倔强,还有宝玉耐心哄她的态度,活生生就是宝黛的情景!
![]()
薛家全家联手打造金玉良缘之说,又不管不顾在贾府居住多年,为的就是要攀附贾府这棵大树。
他们费尽心思,上窜下跳,但在别人眼中却像一群表演的猴子,滑稽又好笑。
薛宝钗将自己蹉跎成了大龄剩女,最后贾府被抄后她才终于嫁给了宝玉。
可就算金玉成真了,她的结局也不过是“敲断玉钗红烛冷”、“宝钗无日不生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