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金融科技浪潮中,所谓“普惠金融”本是技术赋能的初心,但有部分平台总会借科技外衣行高息敛财之实。2025年10月23日时间财经爆出的消息,金融信贷平台恒小花因“暴力催收、变相推高借款利率,向大学生提供贷款”等问题频繁被用户投诉。记者实测“恒小花”后发现,里面隐藏式协议、自动信用授权等疑云重重。借此事件,我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当下年轻人为什么不要轻易负债?
![]()
很多年轻人还是没有深刻认识到债务的核心本质,在任何时代,债务都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关于时间、信任与权力的结构性安排。我们上一代人之所以能够通过负债实现阶层跃迁,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高速增长的时代。那时的债务,是通往未来的门票。而这一代人之所以不能负债,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未来被透支殆尽的时代。债务的逻辑没有变,变的是时代本身。
负债的前提,是相信未来比现在更好。一个人只有在对未来收入充满信心的情况下,才会放心地透支今天。而这种信心并非个人心理层面的,而是由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制度保障与增长趋势共同支撑的。当社会处于增量阶段,负债就会像是在赶上上升的电梯,你借得越多,反而最后赚得越多。因为收入增长、资产升值、通货膨胀会自动削弱债务的压力。
债务在那样的时代,是助推器。但当经济进入存量博弈的阶段,一切都会反过来。收入增长停滞,房价滞涨甚至下行,企业利润下降,财政收紧,货币政策频繁震荡,在这种环境里,负债就不再是杠杆,而是一种陷阱。因为你借来的钱不再能被增长抵消,你要靠更高强度的劳动、更多的焦虑去偿还一个不会贬值的债务。换句话说,过去人们负债是为了享受通胀的红利,现在人们负债是为了被通胀惩罚。
从宏观结构上看,这个变化是必然的。上一代人的财富增长,本质上建立在资产价格的长期上升与人口红利之上。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制造业的外循环、信贷扩张的红利,让负债致富成为可能。买房意味着参与国家增长的共谋,你的贷款不仅是个人决定,更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只要经济总量能够持续扩大,债务的风险就能被集体增长所不断稀释。
但年轻人面对的是一个不同的世界。外部需求在下降,人口结构在老化,社会进入高杠杆、低增长的周期。简单说,就是再也没有那么多增长可以分给每个人。而当增长放缓,债务就失去了安全网。过去那种越借越有的逻辑消失,剩下的只是越借越穷。出现这样的原因,其实也和金融系统的性质有关,金融的本质,是创造信用。银行不是在借出存款,而是在凭空制造货币。只要有足够的经济增长与偿还能力支撑,这种信用扩张就能良性循环。
![]()
但当增长停滞、收入停滞,而信贷如果仍在扩张,就会出现两个结果:一是资产价格泡沫,二是个体负债率飙升。两者叠加,社会就进入一种虚假繁荣的状态。房价高企、消费旺盛,但实际生产率没有提高,年轻人收入没有增加。
所有的繁荣都是借来的。问题在于,这个借来的繁荣总要有人还。而现在的年轻人,正是那一群要还账的人。过去是国家借钱搞建设、企业能够借钱扩产、个人借钱买房;现在国家、企业债务负担相对重,空间有限,金融系统就开始向个体下沉。消费贷、信用卡、花呗、白条、助学贷,把每一个年轻人变成了系统的微型债务节点。从宏观角度看,这其实本质上是整体层面的去杠杆,被转嫁成了个人层面的加杠杆。风险没有消失,只是变得更分散、更隐蔽。
在这样的体系中,负债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宿命。金融机构需要有人负债,系统才能运转。企业靠销售获利,政府靠消费拉动国民生产总值,银行靠利息维持利润,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必须持续借钱、持续消费、持续偿还。只要这个循环不断裂,社会表面的繁荣就能维持。于是你就能看到一种奇怪的景象,经济数据不错,货币流动性充足,但个体却没有明显提高收入。
这并非巧合,而是结构性的结果。债务机制本质上就是一种时间的错位。当你借钱时,你在把未来的劳动转移到现在;而当你还钱时,你在用现在的劳动偿还自己过去的欲望。在这种逻辑下,其实我们也可以看出,债务风险在代际之间是不平等的。上一代人借钱买房,他们享受了通胀红利、政策红利、资产升值;而年轻人借钱买房,面对的是存量竞争、税负上升、就业不稳。上一代人的负债是通往上升的通道,这一代人的负债似乎始终在起点。甚至可以说,上一代的财富正是靠下一代的债务维持的。高房价、高租金、高学费,本质上都是跨代转移的债务形式。
这也解释了一个表面矛盾的现象:为什么社会看起来越来越现代化,但人却变得越来越焦虑。因为所谓的现代化,建立在信贷驱动的消费体系上。每个人都被卷入一种被迫的现代生活:你要买房才能结婚,要贷款才能上学,要分期才能消费,要借债才能维持体面。负债成了维持社会秩序的润滑剂。金融体系用信用建立了这一切,让每个人都自愿真心参与,成为时间的供体。社会也不用强迫你工作,你自己会为了还贷而工作,让社会持续发展下去。也就是说,我们想要发展,社会肯定希望你负债,因为你的债务是别人的资产,是生产总值的来源,是财政的支撑,是资本市场的燃料。
![]()
因此,年轻人不能负债,并不是一种道德判断,而是一种结构性警告。不是别借钱,而是别把未来卖掉。当未来不再确定,债务就失去了正当性。它不再是桥,而是锁;不再是信心,而是惩罚。也就是说,年轻人不能负债的真正含义,不是不要借钱,而是不要让未来被制度抵押。你可以选择努力、投资、冒险,但不能让债务成为你唯一的动力。真正的自由,来自不被还款计划所定义的生活。那种能随时退出、能拒绝、能转身的能力,才是现代社会最昂贵的奢侈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