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个挺火的话题,咱们熟悉的“北上广深”,好像要变成“北深上杭”了?
![]()
没错,就在前不久,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发布了首份《城市综合发展指数报告(2025年)》,结果一出,很多人都愣了——深圳居然超过了上海,排到第二,仅次于北京;上海落到第三;更让人意外的是,广州不仅没进前五,连杭州(第四)、济南(第五)都没拼过,只排在第七。
![]()
图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这份报告从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这六个方面,对全国36个主要城市做了个“全面体检”。说白了,就像是从“只看分数”变成了“看综合素质”,城市之间的比拼方式,真的变了。
![]()
这份报告背后是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妥妥的“国家队”,权威性自然没得说。
看得出来,北京、深圳、上海这三个“优等生”组成了第一梯队,算是全国城市发展的领头羊。
有意思的是,几乎同时发布的华顿经济研究院百强城市榜,前四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跟这个排名不太一样。其实也不难理解,毕竟华顿更看重经济数据,而国家这份报告更强调“全面发展”。
![]()
上海输在哪?其实是“偏科”了!
从六个维度来看,上海和北京有点像,创新、智慧城市都很强,但在“宜居”和“韧性”上稍微拖了后腿。比如上海的“一网通办”和5G基建确实走在全国前面,可城市韧性——也就是应对养老、医疗、安全事故这些风险的能力,虽然不差,但跟顶尖水平比还有提升空间。
![]()
实景图(来源于网络)
当然了,我们也不能光看排名就否定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重镇,它的地位依然非常稳固。只不过在新的发展赛道上,城市之间的竞争维度变多了,上海也需要在新的平衡中找方向。
这份看似“意外”的榜单,其实透露了一个重要信号:中国的城市发展,正在从“唯GDP论”转向追求更全面、更高质量的发展。
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这六个词,恰恰呼应了今年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目标。说白了,以后的城市竞争,不再是比谁体量大,而是比谁更健康、更有后劲。
而广州虽然排在第七,但它和北京、上海、深圳的“图形”很像,都是宜居和韧性上稍弱。
![]()
实景图(来源于网络)
有意思的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四座一线城市,在“宜居”和“韧性”上得分都不算高。
这也提醒我们,大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得回头看看自己哪里“脆弱”,哪里需要补强。
话说回来,你更看好哪座城市未来十年的发展?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