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距离中国不远,美方却选择在这里跟中国谈判,这里面有什么讲究?
10月23日,商务部正式宣布,中方副总理何立峰将于10月24日至27日率团前往马来西亚,与美方举行经贸磋商。
福克斯商业新闻网23日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22日接受采访时透露,他将于当天晚些时候动身,贸易代表格里尔更是提前一步抵达吉隆坡做准备。
![]()
这场谈判选在第三国举行,表面上看双方各让一步,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10月18日,何立峰刚跟贝森特和格里尔举行过视频通话,双方同意尽快举行新一轮经贸磋商,可短短几天后,美方依然不肯直接来华谈判,这诚意到底有几分?
说到美方的态度,贝森特近期的表现真让人摸不着头脑。一边喊着要谈判,一边却在稀土问题上对中国狠踩一脚。
10月13日,他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直接开炮,称中国对稀土实施出口管制是想“把所有人拖下水”,还说中国经济疲软。他甚至警告,中国的做法将令自己蒙受最严重损失。
可问题是,中国为啥要管制稀土出口?说白了,这是中方的正当权利。
![]()
今年10月9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对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重点是针对部分境外组织和个人将中国稀土物项转移用于军事等敏感领域。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供应国,管好自己的资源天经地义,怎么到了贝森特嘴里就成了“对抗全世界”?
这里面的时间线得捋一捋。10月9日中国发布稀土管制新规,4天后贝森特就跳出来批评,紧接着10月18日双方举行视频通话同意尽快举行磋商,现在又马不停蹄赶往吉隆坡。整个节奏快得很,说明稀土问题确实戳到美方痛处了。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贝森特嘴上说着要缓和局势,却又声称美方打算将向中国出口软件的公司都纳入许可制管理,还要拉着盟友一起对华出手。这种一边伸手一边挥拳头的做法,能让人看出几分谈判诚意?
![]()
回过头看这次谈判地点的选择,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对中美双方来说都算是中立地带。今年5月,中美曾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经贸会谈,当时双方达成联合声明,建立了经贸磋商机制。
那次会谈虽然也在第三国,但至少释放出愿意对话的信号。眼下这次谈判,美方的态度却显得犹犹豫豫——既想坐下来谈,又不肯完全放下架子,选择第三国谈判恐怕就是这种纠结心态的体现。
问题的关键在哪?中方的立场一直很明确。在日内瓦会谈时,何立峰就表态,中美拥有广泛共同利益,两国经贸关系本质是互利共赢,贸易战没有赢家,中方不愿打但也不怕打。
这次前往吉隆坡,中方代表团肯定会坚守这个底线——平等对话可以,但想靠威胁和施压逼中国让步,门都没有。
![]()
美方到底在纠结什么?一方面,贝森特曾透露,他和美方高层多次讨论大豆问题,美国农民今年遭遇困境,急需找到出口市场。
另一方面,美方内部对关税政策存在分歧,商界领袖不断给贝森特打电话,希望缓和贸易紧张局势。这种内外夹击的压力,让美方既想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又不愿显得太软弱。
因此,选择在马来西亚这个第三国谈判,对美方来说或许是个折中办法——既能表明愿意谈,又不用“屈尊”来中国。可这种小心思,中方看得一清二楚。谈判桌上讲的是实力和诚意,不是面子工程。
从时间节点看,这次谈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双方能否在关税、农产品采购、技术出口管制等核心问题上谈拢,将直接影响接下来中美关系的走向。
美方此前多次提及两国领导人可能在APEC期间会晤,如果这次吉隆坡谈判能谈出点东西来,无疑会为后续高层互动铺路。
![]()
不过,要想谈出结果,美方必须拿出真诚的态度。一边喊着要合作,一边在稀土、技术等问题上对中国横挑鼻子竖挑眼,这种两面派做法只会让谈判陷入僵局。
中方的原则很简单: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互利共赢。只要美方愿意按照这个思路来谈,问题总能找到解决办法。
说到底,中美经贸关系体量太大,牵涉面太广,任何一方都承受不起全面脱钩的代价。吉隆坡这场谈判,不光考验双方团队的谈判技巧,更看两国能否跳出零和思维。
眼下,中方代表团已经整装待发,接下来就看美方能不能放下身段,真心实意地谈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