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三年多的俄乌冲突,近期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随着美国对乌政策的显著调整,俄罗斯敏锐捕捉到关键信号,随即出动五大集团军在顿涅茨克 - 扎波罗热战线展开全面攻势,让本就胶着的战场态势彻底倒向俄方。
这场局势的反转,始于美国传递的三个明确信号。西方七国集团原本计划将扣押在布鲁塞尔欧洲清算银行的 1400 亿美元俄罗斯资产全部交给乌克兰,用以支撑其政府运转和军队开支,却被美国一票否决。这一决策直接切断了乌克兰的重要资金来源,让其后续作战能力遭遇重创。与此同时,美国还要求泽连斯基签署割地求和协议,将顿涅茨克州割让给俄罗斯,在遭到拒绝后,泽连斯基甚至被赶出白宫,只能在白宫对面的小花园临时举行记者招待会。更致命的是,美国明确表示不再给予乌克兰任何安全保障,这意味着乌克兰彻底失去了最核心的外部支撑。
 ![]()
美国的一系列举动背后,是其战略重心的调整。特朗普政府急于牺牲乌克兰的利益,换取与俄罗斯关系缓和的空间,从而瓦解中俄联盟,集中力量在亚太地区实施遏制战略。对于俄罗斯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清晰的信号:西方军队不会直接下场,美国甚至盼着乌克兰尽快投降,俄军终于可以卸下防备北约的包袱,集中全部力量打击乌克兰。
抓住这一契机,俄罗斯迅速发动了大规模军事行动。俄军第 29、36、5、35 集团军以及最精锐的王牌第 58 集团军悉数登场,沿着顿涅茨克 - 扎波罗热战线一字排开,全面攻势正式打响。为了加强攻势,俄军还增派了第 7 空突师和第 104 伞兵师,形成了立体化的作战部署。
在扎波罗热战场,俄军的攻势尤为猛烈。目前俄军已经控制了该地区 73% 的领土,此次行动的目标就是夺取剩余的 27%,实现对扎波罗热州的全面掌控。与红军城战场采用的步兵小组突击战术不同,俄军在扎波罗热直接动用重型装甲集群发起 “闪电战”,摩步第 71 团作为先锋,出动了至少 26 辆坦克、BMP 步兵战车、BTR 轮式装甲车和虎式轻型装甲车,直扑乌军阵地。即便前线部分坦克装甲车被摧毁,俄军的摩托车分队和步兵仍持续突击,逐个清理沿途的乌克兰定居点,为后续部队开辟通道。
面对俄军的重兵围攻,乌克兰的防御力量显得捉襟见肘。扎波罗热方向的乌军仅有第 17 军孤军奋战,尽管这是乌克兰规模最大的军团,下属 8 个旅和 1 个团,包括机械化旅、山地旅、国防旅和无人机团等部队,但在俄军五大集团军的轮番冲击下,兵力和装备的劣势暴露无遗。更糟糕的是,由于美国切断了关键援助,乌军的补给线面临断裂,后续作战能力受到严重限制。
冬季的来临更让乌军雪上加霜。寒冷坚硬的大地非常适合俄军装甲部队展开行动,而植被的掉落则让乌军失去了大部分树林掩护,防御阵地更容易被俄军发现和突破。有分析指出,俄军此举意在赶在美国推动的 “就地停火” 协议实施前,尽可能夺取更多领土,为后续谈判积累足够筹码。
 ![]()
当前的战场态势,实则是大国博弈的缩影。美国为了自身战略利益,毫不犹豫地牺牲了乌克兰;俄罗斯则抓住机会果断出击,力求实现军事行动的既定目标;而泽连斯基政府陷入了两难境地,既不愿签署割地协议成为历史罪人,又缺乏足够的力量对抗俄军的攻势。这场持续已久的冲突,最终的受害者还是两国的普通民众,前线的士兵在严寒中浴血奋战,后方的百姓则时刻面临家园被毁、流离失所的风险。
 ![]()
随着俄军攻势的持续推进,俄乌局势的走向变得愈发复杂。国际社会虽然呼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但各方的战略诉求差异巨大,短期内达成停火协议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场冲突的反转,不仅改变了俄乌双方的战场态势,也将对地区安全格局和全球战略平衡产生深远影响,未来的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