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颈椎哑铃型肿瘤(Cervical Dumbbell Tumors)多为神经源性的神经鞘瘤(约80%)和神经纤维瘤(约10%),可向椎管内外生长。临床症状主要为颈部包块、神经根或脊髓受压症状。该肿瘤为脊柱外科、神经外科和头颈外科的交叉疾病。肿瘤的完全切除、脊柱的稳定性重建是存在较大难度和风险的操作。本文将几篇颈椎哑铃型肿瘤的分型的文献做一简要回顾。
一、 2003年Asazuma分型
2003年,Asazuma教授等对1964年-2000年57例颈部哑铃型肿瘤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分型。其中42例资料齐全,男性24例,女性18例;上颈椎23例,下颈椎19例;累及硬膜内28例,不累计硬膜14例;神经鞘瘤38例,神经纤维瘤3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
1.1 分型:
I型: 硬膜内+硬膜外
IIa型:硬膜外+椎间孔
IIb型:IIa型+椎旁
IIc型:椎间孔+椎旁
IIIa型:I型+椎间孔
IIIb型:IIIa型+椎旁
IV型: 硬膜外+椎体
V型: 硬膜外+椎板+后方
VI型: 多个方向
![]()
1.2手术方式选择:
后路正中切口:I、IIa、IIIa、V型
![]()
![]()
后路+前路切口:IIb、IIIb、 IV、 VI型
![]()
![]()
二、2006年长征骨科分型
2006,肖建如教授等对1999年至2005年37例颈部哑铃型肿瘤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分型。
其中男性18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39岁;神经鞘瘤25例,神经纤维瘤3例,多发性神经纤维瘤5例,恶性神经鞘瘤4例。
首先将脊柱分成6个解剖区域:1.椎管内区2.椎弓根及椎间孔区3.椎板和棘突区4.椎体区5.椎间孔后外侧区6.椎间孔出口前外区,如下图所示
![]()
分型如下:
I期:1+2区,椎管及椎间孔;
II期:1+2+3区或1+2+3+5区, 向后侵袭椎板或突入椎板间隙或椎板后 ;
III期:1+2+6区。穿出椎间孔并扩展到椎旁软组织;
IV期:1+2+4区,累及椎体;
V期:累及≥2个椎间孔;
![]()
![]()
其中I期+II期17例,III期13例,IV期5例,V期2例。
手术方式选择如下:
后路正中切口:I+II期 17例+III期 2例
后路+前路切口:III期11例+V期2例
后前路+椎体切除重建:IV期5例
三、2009年北医三院分型
2009年,刘忠军教授等对1998年-2006年46例颈部哑铃型肿瘤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分型。其中44例资料齐全,男性29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2.3岁;神经鞘瘤31例,神经纤维瘤9例,星形胶质细胞瘤4例;25例存在脊髓受压症状,13例存在根性疼痛;初次手术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92min,出血1650ml,复发后翻修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85min,出血3300ml。
首先提出三个解剖屏障和一条线:硬脊膜、骨皮质和颈深筋膜,硬膜外旁开4cm线,如下图。
![]()
具体分型如下:
1.硬膜内+硬膜外(后路手术)
2.脊髓或椎板后方(后路手术)
3.椎间孔内+旁开<4cm(后路+侧块关节切除或侧路)
4.脊髓前方或椎体内(前路或侧路)
5.2+3型(后路+侧块关节切除)
6.3+4型(前路或后路)
7.1+2+3+4型(联合入路)
![]()
四、2024年长征骨科新分型
2024年肖建如教授等对2004年1月- 2020年12月期间295例接受颈椎哑铃形肿瘤全切术的患者进行分析,基于MRI和CT影像及解剖特征提出了包含7 种亚型的新型颈椎哑铃形肿瘤分类系统。分型按椎旁区域远近、椎体受累范围大小分型。
![]()
![]()
![]()
![]()
入路选择:
单纯后路手术:I型(138例)、II型(32例)均100% 应用;IIIa 型 31例(86.1%)、IVa 型 22 例(75.9%)、V 型10例(76.9%)应用。
前后联合手术:IVb 型(20 例)100% 应用;IIIb 型 20 例(74.1%)、IVa 型 7 例(24.1%)、V 型 3 例(23.1%)应用。
并发症:
67 根神经根被牺牲,其中C4神经根切除者2例(33.3%)出现短暂膈肌无力,C5/C6 神经根切除者4例(44.4%)出现上肢近端功能障碍,C7-8神经根切除者3例(50%)出现上肢远端功能丧失,仅2 随访时仍有持续运动障碍。
8 例单侧椎动脉结扎,无术后症状;45 例出现脑脊液漏(主要并发症)。
展示几例文中的手术
![]()
![]()
![]()
![]()
![]()
![]()
![]()
五、典型影像资料
5.1 硬膜内+硬膜外+椎间孔
![]()
5.2 硬膜内+硬膜外+椎间孔+椎体+椎旁(黄箭头:椎动脉,红箭头:颈动脉)
![]()
5.3 硬膜内+硬膜外+椎间孔+后方(C)
![]()
六、复发率
![]()
上表是文献中的数据,可见肿瘤完全切除率为50%-100%,这与肿瘤的形态和主刀的选择有关。完全切除率高,并发症相应就多,复发率就低。
常见并发症:暂时性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脑脊液漏、血肿、感染、脑膜炎、脊柱不稳。严重并发症:脊髓损伤、动脉损伤致脑梗死。
若未完全切除肿瘤,残留神经鞘瘤复发率为22.6% -29.6%,其中约1/3需要二次手术。再生长肿瘤的平均生长率为(1.0±4.4)mm/年。Ki-67标记指数越高,肿瘤越容易复发。术后需要多次复查MRI,明确肿瘤复发或再生长情况。
下图为术后肿瘤复发
图A术前,图B术后1周,可见肿瘤残留,图C术后5月,肿瘤生长导致脊髓受压,图D二次手术后9月,肿瘤在椎管外复发
![]()
读后感:首先要考虑是否累计硬膜下(2/3累计),不累计会相对简单;其次考虑旁开距离,侧块旁开<1cm相对容易,>2cm要考虑前路或侧方切开;再者椎体内受累情况、是否需要椎体部分切除;还要考虑神经根是否需要切断、切断的并发症(1/2存在神经根支配区功能障碍);最后考虑合适的固定重建。除了策略外,仔细阅片也很重要(找到椎动脉、颈动脉,分析硬膜内情况),操作技巧也很重要(可能是最重要的)。
总之,颈椎哑铃型肿瘤、尤其巨大哑铃型肿瘤,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高、复发率和再手术率高,处理起来需要慎重。前辈们的分型需要多研究学习,前辈的手术技巧也需要继承。
来源:脊柱文献速递
作者:河南省人民医院 毛克政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为转载内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配合采取保护措施,以保障双方利益。
为什么要投稿?是为了记录自己的医学之路!是为了与更多的骨科同道交流分享!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而受益!让传播知识成为一种习惯,是“玖玖骨科”让你投稿的理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