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经》就是要唱出来!
“中国十大读书人物”刘冬颖教授,带你感受三千年前“流行音乐”的魅力
书籍详情
![]()
书名:诗经八堂课(彩图修订版)
著者:刘冬颖
书号:978-7-101-17102-0
出版时间:2025年9月
定价:88.00元
开本:32开
装帧:平装锁线胶订
字数:250千字
页码:413
CIP分类:I207.222
主题词:《诗经》-普及
上架建议
中国文学/传统文化/大众读物
编辑推荐
1.“中国十大读书人物”带你读《诗经》。作者刘冬颖教授曾被评为“中国十大读书人物”、首届全国百名优秀社科普及专家,出版多部《诗经》相关的专著和译著。本书是其关于《诗经》的普及之作,结合知识串讲与文本赏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2.一书在手,读懂《诗经》。作为《诗经》阅读的大众普及读物,本书既涵盖阅读这一经典必知应知的背景、概念、内涵、历史等常识,又附有《诗经》名篇详注与分析,信息丰富全面。可谓一书在手,读懂《诗经》。
3.图文并茂,视听双享,把《诗经》唱出来。书中特配全彩插图百余幅,涵盖《诗经》所涉名物场景、出土文物、古代绘画等多方面内容,并结合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古典诗词吟唱的新媒体传播”最新成果,独家附赠《诗经》名篇朗诵、吟唱视频音频,扫码即可欣赏,解决一般阅读《诗经》的诵读难题。一书在手,读者不但可以获得文字知识,更可从图画、声音来体会《诗经》之美,获得全方位的立体感受。
4.双册设计,讲透常识,品读原文。本书采取两册的形式,一册聚焦于阅读《诗经》应知必知的知识,一册为《诗经》名篇赏析,满足读者查阅知识和阅读本文的不同需求。
内容简介
![]()
全书以“风雅中国”的序言开头,点出《诗经》风雅精神的优美与千年传承。正文分八讲,既有《诗经》的起源、基本概念、与当时社会之关系,又有对《诗经》三大组成部分“风”“雅”“颂”的详细讲解,最后点明《诗经》“群经之首”的历史地位,循序渐进,将《诗经》的方方面面娓娓道来。附录则精选《诗经》名篇数十篇,作详注与评析。配有《诗经》名物、出土文物、古代绘画等全彩插图百余幅,图文辉映,并附赠《诗经》朗诵、吟唱音频及视频,全方位满足读者学习、欣赏《诗经》所需。
作者简介
![]()
刘冬颖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古典文献与文化传承研究学术交流基地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尤以《诗经》学及古代诗乐关系为专长。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十大读书人物。出版《诗经“变风变雅”考论》《诗经百句》等26部著作。
长期致力于文化传播,主讲中央电视台“百家说故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冬颖老师讲《诗经》”等节目,受众广泛。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古典诗词吟唱的新媒体传播”,推动古典诗词吟唱艺术在国内外传承创新。
目 录
风雅中国,源自《诗经》
第一课 | 素朴之音: 《诗经》之前的《诗》
《诗经》中的诗是怎样采集的?
《诗经》的作者是什么人?
《诗经》的语言魅力
第二课 风雅长存: 《诗经》中的基本概念
“六义”是什么意思?
“言志”与“美刺”之说
“雅言”的标准读本
第三课 重章叠唱: 《诗经》与音乐的关系
诗乐合一——《诗经》的音乐性
“中和之美”——《诗经》的礼乐思想
礼崩乐坏——诗乐的“新声”
赋诗言志——《诗经》音乐性的消失
弦歌不辍——历史上的《诗经》吟唱
第四课 诗写历史:《诗经》中的社会生活
“七月流火”的农业生活
“抱布贸丝”的经济生活
“桑间濮上”的婚恋生活
“零雨其濛”的战争生活
第五课 里巷歌谣:十五《国风》与地域文化
《国风》之名与艺术成就
《国风》是民歌吗?
十五《国风》的风土人情
第六课 正读二《雅》:《雅》诗与贵族精神
《大雅》中辉煌的民族史诗
二《雅》展现的丰富世界
二《雅》中的贵族生活
《雅》诗“正变”与天命观念的嬗变
第七课 煌煌《颂》声:三《颂》与礼乐文化
《周颂》与周人农业立国的精神
《鲁颂》与周礼的流传
《商颂》中的商民族传说
第八课 群经之首:《诗经》不只是诗集
孔子为什么大力推崇《诗经》
汉代解释《诗经》的四家
两千多年的学子课本
附册目录
周南
葛覃 卷耳 兔罝 汉广
召南
摽有梅 江有汜 野有死麕 何彼襛矣
邶风
燕燕 凯风 北门 静女
鄘风
定之方中 蝃 相鼠 载驰
卫风
考槃 硕人 氓 竹竿 伯兮
王风
君子于役 葛藟 采葛 大车
郑风
丰 风雨 扬之水 野有蔓草 溱洧
齐风
魏风
汾沮洳 十亩之间
唐风
蟋蟀 绸缪
秦风
车邻 小戎 蒹葭 黄鸟
陈风
衡门
豳风
七月 伐柯
小雅
鹿鸣 采薇 鱼丽 湛露 鹤鸣 斯干 节南山
大雅
灵台 生民
周颂
清庙 般
商颂
玄鸟
精彩章节
《国风》是民歌吗?
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诗经》文献之一,是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的《孔子诗论》,在第三简中,孔子评价《邦风》说:“邦风其纳物也溥,观人俗焉,大敛材焉。其言文,其声善。”《说文解字》谓:“国,邦也。”“邑,国也。”“邦,国也。”段玉裁注:“按邦、国互训,浑言之也。”国、邑、邦指的都是以城市为中心的邦国。据学者们推测,《邦风》才是风诗的初名,汉代因避刘邦讳而改为《国风》。这一说法,已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无论是“国风”还是“邦风”,都在向我们透露着一个信息——《诗经》是与西周春秋时期的城市生活密切相关。这个观点与传统的“《诗经》是民歌,是记录先民生活的桑间濮上之音”的说法大相径庭。
《国风》到底是不是民歌?
首先,从作者身份看。关于《诗经》的作者,《颂》、《雅》是出于社会上层已成定论,而《国风》的作者身份却是个长期争论不已的问题。汉人解《诗》,无论是今文三家,或古文《毛诗》都没有把《国风》解作民间歌谣之作。学习今文鲁诗的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古文学派的《毛诗序》释各篇题解,大都是圣贤、后妃、夫人、卿、大夫、士、君子、国人之作,即大部分是上层贵族作品,一部分是社会中层阶级的作品。
其次,我们要设身处地地考虑周代社会的文化环境以及《诗经》的产生过程,虽然我国古代早就有“采诗以观民风”之说,但是我们不能把凡是从各地采来的诗都当成是“民歌”,即下层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国风》中有相当多的诗所写的都是贵族社会的世俗生活,真正可以认定是出自下层劳动者之手的微乎其微,而且这些诗篇也不一定是它的原始形态,同样是经过乐官们整理后的艺术品。
第三,从周代各诸侯国以城市为中心的文明发展形态来看。西周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第一个繁荣时代,数百年间产生了数量众多的诗作。《诗经》绝大部分诗篇都是居住在城市里的贵族所作,还有一些属下层社会平民的作品,则是住在都城边缘的国人所作。因此,《诗经》的形成有一个城市文化背景,这是以往为研究《诗经》和中国诗歌史的学者所忽略的问题。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自西周末年开始的大规模的筑城运动反映了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而礼崩乐坏又促进了诗歌的繁荣。可以说,是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促进了《诗经》的发展,诗歌与城邑一起,自西周末年开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
(明)仇英《春游晚归图》
以郑国为例,地处中原的郑国,为天下之枢户,是筑城最为密集和频繁的地域,春秋时期郑国筑城31座,在列国中仅次于齐,排名第二。郑国的首都新郑是当时中原的交通枢纽与商业中心之一,正因为商业繁荣为城市文化的发达创造了条件,才使得在“礼崩乐坏”的时代风气下,在商业发达的郑国,“郑声”蔚为大观。《郑风》共收录21首诗歌,是十五《国风》中收诗最多的一国。我们可以注意一下在《郑风》中常出现的一些语词:“馆”“巷”“东门”“城阙”“君子”“士”“女”,这些与城市有关的人与物,反映的显然是春秋城市文化生活。如《郑风 · 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出其东门”直赋走出城东门外的场景,当时城的东门外有供祭祀用的场地,也是群众聚会的热闹场所。故下一句曰“有女如云”,然而面对如云彩般众多的美女,他时刻想念的却是“缟衣綦巾”的那位。次章“出其闉阇”,同样直赋步出曲城重门的场景。闉(yīn),曲城;阇(dū),城台。城门外筑起半环形的墙,谓之“闉阇”,即曲城(又叫瓮城)。以下几句则是以复沓的章法重复了对心上人的思念。其间城市居民郊游的场面表现得十分热烈生动。
我们研究《诗经》,要将其还原到《诗经》时代,从当时实际的社会背景来理解。《国风》虽然有比较浓厚的生活气息,也有许多描写自然风光、田间劳作的诗篇,尤其是其中有大量天籁自然的情诗,可是其作者未必就是劳动人民。有一些作品带有浓厚的劳动山歌或质朴的情歌风味,但也不是原来的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它们已经过润饰、加工或改造,并非原貌。而且二三千年前,普通的老百姓没有受教育的权力,识字尚且不多,怎么可能写得出如此优雅的“民歌”?基于此,可以说,《国风》是采自于民间,但经过乐官加工改造后的语言和礼乐范本,其作者不是下层劳动人民。因而,《诗经》不是民歌。
版 式 图
![]()
版式图1
![]()
版式图2
![]()
版式图3
![]()
版式图4
![]()
版式图5
![]()
版式图6
![]()
版式图7
![]()
版式图8
![]()
版式图9
![]()
版式图10
实 拍 图
![]()
实拍图1
![]()
实拍图2
![]()
实拍图3
![]()
实拍图4
![]()
实拍图5
![]()
实拍图6
![]()
实拍图7
![]()
实拍图8
![]()
实拍图9
![]()
实拍图10
![]()
实拍图11
![]()
实拍图12
![]()
实拍图13
![]()
实拍图14
![]()
实拍图15
![]()
实拍图16
![]()
实拍图17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