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这到底是在干什么?”
![]()
一位来自中国的女性出现在日本一档电视节目中,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引发了轩然大波——她表示,在中国街头几乎看不到乌鸦。紧接着,节目却将她的发言断章取义地拼接成“因为中国人爱吃乌鸦,所以数量稀少”,甚至配上“炖了就吃完”的夸张字幕。

这一片段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令人震惊的是,这位受访女性根本没有表达过类似观点。更让人愤怒的是,正是节目组通过精心剪辑制造出这场误会,而最终的真相揭露后,结局也令无数人为之振奋!
![]()
一、节目手笔
日本知名综艺《周一开始便熬夜》(又名《月曜夜未央》)自2012年开播以来,凭借街头随机采访与主持人犀利点评的组合,长期占据收视榜单前列,由“SUPER EIGHT”成员村上信五与松子DELUXE共同主持,风格轻松诙谐,深受观众喜爱。
![]()
但随着时间推移,该节目为提升话题热度,逐渐偏离真实记录的轨道,频繁使用误导性剪辑来强化戏剧冲突。早在2017年,节目就曾因一名女性误指路人是“抛弃自己的负心汉”而引发严重后果:当事人家庭破裂,妻子携子离家,尽管电视台事后道歉,伤害已然无法弥补。
![]()
此类操作并非孤例,反而成为节目惯用手段。在日本社会内部已有诸多批评声音的情况下,谁也没料到,当涉及国际议题时,节目组依旧毫无顾忌地拿文化差异做文章。
![]()
2025年3月24日播出的一期中,节目组采访了一位在广州出生、现居东京的中国女性。她在交流中提到,东京乌鸦数量众多,曾叼走自家阳台上的衣架,并感慨在中国城市里很少见到这种鸟类。
![]()
![]()
原本这是一段平实的生活观察,却被节目制作团队恶意重构。他们将她在不同问题下的回答强行嫁接:先展示她说“中国大街上看不到乌鸦”,随即插入她在聊工作压力时提及“加班太累,火锅什么都往锅里煮”的原话,再配上“大家都吃乌鸦,煮完就没了”的字幕。
![]()
事实上,她从未说过“中国人吃乌鸦”或任何相关言论。所谓“吃光乌鸦”的说法完全是凭空捏造,利用语言情境错位制造荒诞笑料。这种移花接木的手法不仅欺骗观众,更是对受访者人格的极大侮辱。
![]()
节目中的两位主持人,尤其是以尖锐讽刺著称的松子,在看到这段伪造内容后当场哄堂大笑,言语间充满戏谑与轻慢,进一步放大了错误信息的传播效应。
![]()
视频播出后迅速发酵,由于在日本传统文化中,乌鸦被视为神圣存在——即传说中的“八咫乌”,象征着引渡亡魂的灵性使者,甚至被绣于天皇礼服之上,也成为日本国家足球队队徽的核心图案,因此许多日本人难以接受“食用乌鸦”的概念。
![]()
这名无辜女性随即遭到大量日本网民围攻,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对她外貌、口音乃至国籍的羞辱性评论,有人指责她“野蛮”“不尊重生命”,完全基于一个被虚构出来的言论展开攻击。
![]()
二、大快人心
在日本,乌鸦的地位极为特殊。作为神话体系中的“八咫乌”,它不仅是神道教信仰的一部分,也被视为守护秩序的象征。不少年长者会定期投喂乌鸦,有目击者曾在便利店看到一位白发老人购买十余盒生肉,店员淡然回应:“这是给乌鸦准备的。”
正因如此,乌鸦在城市环境中得以自由繁衍,但也带来了现实困扰:清晨街道遍布被撕裂的垃圾袋,食物残渣散落各处;繁殖季节更有乌鸦俯冲袭击行人头部,令游客惊恐不已。
![]()
然而正当公众对乌鸦问题议论纷纷之际,那期综艺节目却借题发挥,炮制出“中国人吃乌鸦”的虚假叙事。事件曝光后,当事女性第一时间发声澄清,强调自己从未发表过此类言论,呼吁还原事实真相。
![]()
面对舆论压力,日本电视台于3月27日在官方网站发布中日双语声明,正式向公众致歉,承认制作团队存在严重失职行为,导致受访者原意被严重扭曲。电视台社长福田博之公开表态:此类做法违背新闻伦理,属于媒体不可原谅的失误。
![]()
随后,日本第三方媒体监督机构BPO介入调查,调取原始采访录像后确认:导演为追求“趣味效果”,故意将受访者关于饮食习惯的正常表述与其他话题混剪,人为构建出极具争议性的片段。
![]()
尽管最终调查报告措辞相对克制,称此举“未构成对其他国家的系统性偏见”,但仍明确指出:“节目明显缺乏对他国人民情感的基本尊重,违反了媒体应秉持的职业操守。”
![]()
值得注意的是,风波并未导致节目停播。9月,日本电视台宣布,《周一开始便熬夜》将继续制作播出,理由是仍有相当数量的观众支持。不过官方承诺将加强内部审核机制,开展员工伦理培训,杜绝类似事件重演。
![]()
直到10月21日,BPO正式裁定该节目“违反媒体伦理”,节目组再度发布更为严肃的道歉声明,表示将全面接受专业意见,优化制作流程,强化团队责任意识,并在今后的内容生产中切实改进。
![]()
三、引人深思
在全球信息高速流通的当下,部分媒体为争夺流量不惜牺牲真实性。此次事件中,节目组将一名普通女性谈论日常饮食的画面,通过技术手段包装成“中国人普遍食用乌鸦”的耸动情节,并向国内外广泛传播。
![]()
这种处理方式极不负责任,不仅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名誉,也加深了外国观众对中国文化的误解。节目刻意放大个别现象,渲染“中国人什么都吃”的刻板印象,极易诱发种族歧视与文化优越感。
![]()
但实际上,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讲究四时养生、食材搭配与烹饪技艺,绝非一句“乱吃”可以概括。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在日本部分地区,确实存在食用乌鸦的传统,如“乌鸦刺身”“乌鸦锅”等地方菜肴,虽不普遍,却从未被主流舆论批判为“野蛮”或“不文明”。
![]()
日本厚生劳动省仅从食品安全角度提醒民众“避免生食野生鸟类”,并未上升至文化贬低层面。为何同样的行为,一旦与中国挂钩,就被赋予强烈的道德审判色彩?这种双重标准值得深思。
![]()
更耐人寻味的是,当日本决定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时,多数国内媒体选择淡化处理,配合政府宣传其“安全无害”,极少出现质疑声音。相比之下,对于他国文化习俗却极尽夸张渲染之能事,这种反差暴露出某些媒体深层的价值偏向。
![]()
所幸,面对不实信息,我们并非束手无策。正如本次事件中的中国女性勇敢站出来维权,通过法律途径与舆论发声维护自身权益。据媒体报道,NHK新闻伦理监察机构最终也认定该节目“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
![]()
同时,我们也需主动出击,用多元方式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借助短视频、图文记录、文化交流等形式,在国际社交平台上展现中国丰富的生活图景与饮食传统,让世界看到一个立体、现代、开放的中国。
![]()
在日益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中,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学会甄别信息真伪,更要提升对外传播能力,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传递我们的声音。唯有如此,才能打破偏见壁垒,构建公正的话语空间。
![]()
虽然这期“乌鸦节目”短暂吸引了大量关注,但也暴露了部分媒体为博眼球而践踏真实的恶劣倾向。长远来看,这类行为只会侵蚀媒体自身的公信力,最终失去观众信任。
![]()
中国的发展始终脚踏实地,用事实回应谣言,用成就打破偏见。无论外界如何曲解,我们都将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
![]()
日本BPO的最终认定虽不具备法律强制力,
但它为这场风波画上了一个具有道义分量的句点。
同时也警醒全球每一位媒体从业者:
追求娱乐性不能以牺牲真实与尊重为代价,
任何形式的造假与污名化终将付出代价!
![]()
对于这件事情,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交流!
信息来源:
1.观察者网:造谣“中国人吃乌鸦”,日媒节目被认定“违反媒体伦理”
![]()
2.光明网:造谣中国人吃乌鸦的日媒被处理
![]()
3.环球网:“乌鸦刺身”在日本引发连锁争议,厚生劳动省紧急呼吁不要生吃!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