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波操作确实看得人一头雾水闹了41天跟演短剧似的,最后又绕回原点,属实有点折腾。
我觉得核心还是宗馥莉想“分家”没分明白。她手里的宏胜握着生产线,年产能都快5亿箱了,可“娃哈哈”这三个字的商标权不在她这,得国资、职工持股会这些股东都点头才能用。之前申请把商标转过来被拒了,估计是想干脆推个“娃小宗”,既能用自己的厂子,又能摆脱商标的束缚,相当于另起炉灶。
但她明显低估了老牌子的分量和经销商的底气。“娃哈哈”都卖了40年了,品牌价值快千亿,老百姓就认这三个字,经销商哪愿意冒险推新牌子?培育新品牌至少得两三年,还得砸钱搞宣传,现在市场这么卷,谁也不想当冤大头。听说全国核心经销商就不到5%愿意接“娃小宗”,渠道直接“用脚投票”了,这新品牌根本没法落地。
更关键的是法律风险也没搞定,“娃小宗”的商标申请一个都没过,还可能被当成“蹭热度”算不正当竞争。一边是生产线开着没人拿货,一边是老品牌有口碑没地方生产,两边僵着谁都难受。最后估计是国资股东出面协调了,宗馥莉也看清了现实——没“娃哈哈”的牌子,手里的生产线就是空架子。
说白了,这就是场急于求成的改革翻车。想厘清产权、搞新品牌的心思能理解,但快消行业靠的就是渠道和老牌子的信任,哪能说换就换?折腾这一通,经销商累得够呛,品牌信誉也受了影响,属实有点得不偿失。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