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入主中原的政权,包括少数民族政权,都有北方边患,无一例外。
不算割据政权,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鲜卑人建立的北魏,北魏的北方连串是柔然,北魏与柔然的战争持续了约100年。
北魏王族是鲜卑族拓跋部,本来居住今黑龙江、嫩江及大兴安岭一带,以游牧为生,匈奴灭亡后,北魏逐渐进入匈奴原来居住的漠北地区。
西晋时期,五胡乱华,拓跋部也开始发展,前秦符坚被东晋击败之后,北方及中原再次陷入分裂,拓跋部强大起来,用了数十年时间统一了北方及中原,建立政权,后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并开始汉化,算是正式入主中原。
北魏巅峰期的疆域包括整个华北平原、关中平原及河西走廊,东起今辽宁西部,西到今新疆东部,南到秦岭、淮南,北到阴山及蒙古高原。
![]()
北魏的北方边患是柔然
柔然是依附于拓跋鲜卑的一支氏族,最初生活在阴山一带,逐渐强大后,统一了漠北各部,巅峰期其疆域东至大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北抵贝加尔湖,南临阴山,最好在北魏的北边。
北魏与柔然同为游牧民族,其发展路径是完全不同的,北魏基本上是往南发展,柔然则是往北发展,一个占据了华北,一个占据了漠北,两者的疆域是交界,经常发生战争。
为什么北魏会有北方边患?
因为北魏的北边还生活着其它民族,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战争,不要以为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就不会有北方边患,实际上漠北草原上的民族多如牛毛。
秦汉时期,漠北草原有匈奴、东胡、楼烦,东汉末年有鲜卑、乌桓、匈奴、丁零,唐朝时期有突厥 、回纥、靺鞨、契丹、奚、室韦,宋朝有西夏、女真、蒙古,明清有蒙古、满族、达斡尔族 、 鄂温克族 、 锡伯族等等。
这些只是主要的、有些知名度的少数民族,还有很多在历史上知名度不高的少数民族。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华夏的少数民族政权是元朝,由蒙古人建立的。
![]()
元朝的北方连患也是蒙古人
成吉思汗在统一漠北草原之后,开始对外扩张,并且伴随着几次蒙古西征,在这个过程中,相继分封了四大汗国,分别是金账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
在元朝建立之前,四大汗国臣服于大蒙古国的最高首领,称为蒙古大汗,第一任最高首领是成吉思汗,第二任是窝阔台,之后是贵由,之后是蒙哥。
蒙哥汗在攻打重庆钓鱼台时意外去世,他的两个兄弟阿里不哥和忽必烈开始争夺蒙古大汗的位置,忽必烈用武力击败了阿里不哥,自称为蒙古大汗。
原本蒙古大汗是由蒙古贵族参与库里台大会推举出来的,忽必烈用武力夺取大汗位置打破了常规,引起部分蒙古贵族的不满,四大汗国除了伊利汗国支持忽必烈之外,其它三个都不支持。
忽必烈建立了元朝之后,定都北京,被部分蒙古贵族视为汉化,引发了矛盾,忽必烈击败阿里不哥的军队中有大量的汉人,有一处说法是,忽必烈带领蒙汉军队击败了纯粹的蒙古军队,杀了很多对他有威胁的蒙古人。
![]()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
这样一来,有相当一部分蒙古人认为忽必烈是蒙古的敌人,经常与元朝发生战争,元朝的边患主要来自两个地区,一是西北的察合台汗国与窝阔台汗国,二是漠北草原上的蒙古诸王。
成吉思汗灭亡西辽后,就将整个西域纳入版图,并进行了分封,将钦察草原分封给了长子术赤,将天山以南的大部分西域地区分封给次子察合台,将阿尔泰山到天山一带一块狭小的草原分封给了三子窝阔台,将蒙古草原本部分封给幼子拖雷。
成吉思汗选定的继承人是三子窝阔台,窝阔台之后蒙古大汗是其长子贵由,贵由去世后,大汗之位落到了托雷的长子蒙哥手上,蒙哥上位后,打压窝阔台和察合台家族,双方结下仇怨。
蒙哥之后,忽必烈击败阿里不哥自称大汗,引发众多蒙古贵族不满,尤其是窝阔台和察合台家族,窝阔台之孙海都曾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之时支持阿里不哥,阿里不哥失败后,海都联合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诸王,与忽必烈争夺蒙古大汗之位。
海都以忽必烈已经汉化为由,起兵叛乱,海都与元朝的战争大多发生在西域一带,海都一度打到了蒙古大本营哈拉和林,最终被元武宗海山击败,伤重去世。
![]()
忽必烈之后的蒙古已经分裂了
除了海都与元朝为敌之外,还有蒙古宗王昔里吉、蒙古乃颜部等。
海都叛乱期间,忽必烈派出儿子那木罕同蒙古宗王昔里吉(蒙哥之子)、脱脱木儿(蒙古蔑儿乞部贵族、伯颜之侄)到新疆霍城西北镇守,以防备海都,结果昔里吉和脱脱木儿起兵叛乱,把忽必烈的儿子那木罕给劫持了,叛军一度逼近哈拉和林,忽必烈派伯颜率军才平定叛乱。
海都叛乱期间,准备联合蒙古宗王乃颜一起反叛忽必烈,乃颜是吉思汗幼弟铁木哥斡赤斤的玄孙,被分封在东部辽东到朝鲜半岛屿一带,忽必烈的都城在北京,海都在西北,乃颜在东北,海都与乃颜都在元朝的北边,两者一旦联合,对元朝的威胁相当大。
忽必烈是相当精明的一个人,首先派兵占据漠北,阻止海都与乃颜合兵,同时率领46万大军自北京北伐,大败乃颜部,杀死乃颜及其同党,平定叛乱。
元朝实行的游牧分封制,从成吉思汗开始,就大肆分封蒙古诸王,这些被分封的蒙古宗王就是土皇帝,起兵反叛元朝是经常的事。
从上述例子来说,元朝虽然也有北方边患,但多是宗王的叛乱,起因皆是蒙古贵族内部争权夺利,算起来还是内部敌人,并非外部敌人,这与北魏是完全不同的。
![]()
元朝与四大汗国
不要说元朝,哪怕是清朝也有北方边患。
清朝在强大的过程,融合了蒙古部落,形成一个既得利益体,草原民族皆臣服于满族,你要以为清朝没有北方边患,那就错了。
清朝有两个较大的北方边患,一是准噶尔,二是沙俄。
准噶尔是漠西蒙古的一支部落,在明朝叫瓦剌,在清初发展壮大,皇太极时期,漠南、漠北、漠西蒙古诸部皆臣于清朝,后来准噶尔强大后,就开始自立,不听清朝指挥,与清朝发生了70年的战争,才被清朝彻底击败。
康熙时期,沙俄入侵黑龙江,在雅克萨之战中,清军击败沙俄,将沙俄军队逐出黑龙江,后来双方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约定双方国界。
清朝前期国力强大之时,沙俄就敢入侵,到了后期清朝国力衰弱之时,更是不断南侵,沙俄算是清朝最大的北方边患,抢占了清朝不少土地。
相对来说,准噶尔叛乱属于清朝的内政,沙俄南侵则是外来之敌,是标准的边患,直到民国时期,沙俄依然是边患。
为什么沙俄会南侵?
根本原因就是为了争夺土地资源,俄罗斯这么大的国土面积,都是靠侵略得来的。
![]()
清朝也有北方边患
相对来说,华夏最大的边患一直是北方,这是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决定的,大航海之前,敌人只能大规模从陆地上来,中国的西边有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敌人很难大规模地翻越,东边是大海,南边是发展不如中原的土著,只能从北方的草原入侵华夏。
从商夏周开始,华夏最大的外敌一直是北方,东周时期华夏尊王攘夷,就是联合诸夏对抗蛮夷,秦朝时期,北击匈奴,汉朝最大的敌人同样是北方的匈奴,西晋被北方来的胡人灭亡,历史进入南北朝,唐朝时期,最大的外敌还是北方的突厥。
宋朝时期,最大外敌是北方的西夏、辽、金以及蒙古,明朝时期,最大的外敌还是北方的蒙古诸部(瓦剌和鞑靼),清朝时期,最大的外敌是北方的沙俄,这已经是华夏的规律了。
大航海之后,外敌开始从海上过来,比如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后来的八国联军和英法联军都是从海上打过来的,这与北方边患的环境完全不同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