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北京天安门之圆明园
用过中餐就去看圆明园。
十二点零七分,我们赶往圆明园。
 ![]()
说是清华北大都要经过,开学了,不容易进去,让我们隔窗拍个照。期待你们的孩子孙辈进这个学校读书,你们就可以随便进出了。
 ![]()
十二点五十二分,进入圆明园。
 ![]()
 ![]()
在这里做点准备工作,导游也交代事情。比如这个雕像。
 ![]()
不可对他不敬。他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他批评了法国和英国这两个强盗。他们带着军队砸了,烧了,抢了圆明园。
 ![]()
圆明园话题有些沉重,不管怎么说,国家必须能够保护自己的国土人民和劳动成果。任何时候都要有根打狗棍。和平和发展虽然美好,可是没有敢战,能战,必胜的根基,发展了也是空中楼阁。这若干年,我们自主创新,坚决摈弃买的理论,终于可以告慰先人,管他八国联军,多少国联军,都可以对付。我们不会去欺负别人,也决不允许任何人欺负。
那个时候发生过什么呢?
百度百科说:
圆明园
圆明园,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西路28号,占地350多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由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博物馆。 [7]康熙末年和雍正年间,圆明园开始兴建。清雍正二年(1724年),圆明园的扩建工程正式开始。乾隆帝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1860年,英法侵略者纵火焚烧圆明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清朝灭亡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建国后,中国政府对圆明园开始了保护整修工作。 [3] [32]圆明园大量仿建了中国各地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园胜景,其主要建筑类型包括殿、堂、亭、台、楼、阁、榭、廊、轩、斋、房、舫、馆、厅、桥、闸、墙、塔,以及寺庙、道观、村居、街市等;建筑平面布局共有38种。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部分建筑包含大量宗教元素。1979年,圆明园遗址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圆明园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35]2019年12月31日,圆明园遗址公园景区被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选址造园
圆明园辽代,帝王在北京西郊建造了玉泉山行宫。明代,达官贵人占据北京西郊田园营建别墅。02:42燕园风物 | 勺园明万历年间,皇亲武清侯李伟在这里大兴土木,首先建造了号称“京国第一名园”的清华园(故址在北京大学西墙外)。嗣后米万钟又在清华园东墙外导引湖水,辟治了“勺园”,取“海淀一勺”的意思。清代,皇帝也同样看中了西郊这块造园之地,开始大规模地兴建园林。建设时期圆明园景色(62张)圆明园主要兴建于康熙末年和雍正年间。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帝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爱新觉罗·胤禛。清雍正二年(1724年),圆明园的扩建工程正式开始。同年正月,雍正帝奏准由内务府派员前往热河围场一带采伐林木。自此之后,凡大内、西苑及三山五园营建所用木料,大部分来自围场。清雍正三年(1725年)7月,内务府再委派商人于长生采办圆明园所需石料。雍正帝有朱批云:“于长生备石之事稍有耽搁,即将其议罪。”可以看出他建园的急迫心情。]清雍正时期的圆明园扩建工程大体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将中轴线向南延伸,在赐园的南面修建宫廷区,严格仿照紫禁城中轴对称的形式,包括新辟的大宫门,还有左右外朝房和内阁各府各衙门的值房,这里日后成为皇帝在圆明园主政的主要建筑群。第二部分,将原赐园向北、东、西三面拓展,构建曲水岛渚,增设亭榭楼阁,这部分构成了后来乾隆帝御题“四十景”的主体(其中至少有三十三景于雍正在位期间完工)。第三部分,修建福海及其周围配置的建筑组群。扩建后的圆明园,占地面积达到3000亩左右。每个景区内,既有庄严宏伟的宫殿,也有使人感觉轻松灵巧的楼阁亭台与回廊曲桥,假山、湖泊以及蜿蜒的河流点缀其中。在雍正时期,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清嘉庆年间,主要对绮春园(万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清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鼎盛时期圆明园鸟瞰图(2张)乾隆帝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于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清乾隆九年(1744年),圆明园四十景全面竣工。
 ![]()
长春园清乾隆十年(1745年),开建长春园(早期曾俗称东园)。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归并熙春园,俗称东园,也就是清华园。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又归并春和园(康雍年间为康熙第十三子胤祥的赐邸花园,园名交辉),改名绮春园,俗称南园。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再归并淑春园,不久改名春熙院,也就是燕园。
 ![]()
圆明园全景复原图
绮春园清康熙时期,绮春园的前身——萼辉园开始修建。关于萼辉园的详细修建时间,并未见有史料记载,但有学者根据康熙所作《萼辉园记》推测,其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
 ![]()
远瀛观复原图
清乾隆中期,该园又改赐给大学士傅恒,易名“春和园”。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春和园归入圆明园,正式定名为“绮春园”。那时的范围尚不包括其西北部。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绮春园添建宫门和朝房,并开始整修公主寝宫。01:21圆明园正觉寺,见证历史变迁,历经劫难的民族式建筑!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绮春园西南部的正觉寺落成。清嘉庆四年(1799年),西爽村并入绮春园。清嘉庆五年(1800年),消耗盐政中的10万两白银用于绮春园的扩建工程。清嘉庆六年(1801年),于西爽村内开辟含晖园,并赐予庄敬和硕公主,直到公主逝世,将此园缴回,并改称“南园”(即绮春园西南隅部分)。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绮春园宫门建成,因它比圆明园大宫门和长春园二宫门晚建半个多世纪,亦称“新宫门”,一直沿用下来。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庄敬和硕公主的含晖园并入绮春园。清道光八年(1828年),”南园”这一名称被取消。清同治年间,该园试图重修时,改称万春园。
 ![]()
绮春园
长春园西洋楼景区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清帝乾隆开始组织筹建。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完成第一个景点“谐奇趣”。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养雀笼、海晏堂、方外观、大水法建成。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在大水法的北侧建成“远瀛观”。文源阁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样式雷奉敕仿宁波天一阁营造皇家藏书楼四库七阁。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圆明园文源阁落成。
清咸丰十年(1860年),文源阁及其庋藏图书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浩劫中被焚殆尽。
遭遇浩劫
冯婉贞
 ![]()
清咸丰六年(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在沙皇俄国和美国的支持配合下,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咸丰十年(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傍晚,侵略军闯入圆明园大宫门。次日,军官和士兵就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法联军洗劫两天后,向城内开进。同年10月7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后,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英法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军官和士兵们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同年10月18日,数千名英国骑兵奉命到圆明园放火。圆明园以及位于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等处的宫殿、文物,全部在大火中化为灰烬。
 ![]()
长春园远瀛观遗址(38张)英法侵略者纵火焚烧圆明园。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遭到焚毁。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
 ![]()
圆明园的沧桑
彻底毁灭
 ![]()
圆明园舍卫城遗址
同治年间,同治帝准备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住,曾试图择要重修。当时拟修范围为20余处共3000多间殿宇,主要集中在圆明园前朝区、后湖区和西部、北部一带,以及万春园宫门区、敷春堂口清夏堂等处。但开工不到10个月因财力枯竭被迫停修。此后,慈禧太后虽然修了颐和园,但并未修复圆明园。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诸园再遭劫掠。清政府对圆明园已完全失去控制,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土匪地痞们已不再满足于抢劫财富,他们把园内火劫之余的建筑、木桥的柱子、桩子锯断,用大绳拉倒,园内大小树木也被滥伐殆尽。当时清河镇上木材堆积如山,而园内则炭厂林立,树枝、树根全被烧成木炭。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
清宣统末年,旗人已在园内的宫殿旧址上筑屋,昔日的皇家园林麦垅相望。
清朝灭亡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
民国初期,军阀把圆明园作为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场。
此外也有一部分圆明园遗物被安放于公共场所,如:
清宣统二年至民国二十六年(1910年至1937年),长春园门铜麒麟、安佑宫丹陛石、水木明瑟碑先后被移往颐和园;安佑宫华表、石麒麟、西洋楼线法桥和翻尾石鱼、梅石碑、莳花碑、文源阁碑被分别移至燕京大学和北京图书馆旧馆。
民国四年(1915年),兰亭碑和“青莲朵”等珍贵太湖石移往中山公园;长春园大东门石狮子及基座移至正阳门和新华门。西洋楼遗址的汉白玉及砖瓦也多被军阀官僚运走,或被各家石作坊买去,就地改刻为其他石料。徐世昌拆走圆明园属鸣春园与镜春园的木材,王怀庆拆毁园中安佑宫大墙及西洋楼石料。
民国十七年(1928年),大水法遗址石料被拆走修建绥远阵亡将士碑。溥仪时期的档案留下了不少记录:“军人押车每日10余大车拉运园中太湖石。”实际上,拆卖的情况远比档案中记载的严重得多。从此,圆明园废墟凡能作为建筑材料的东西,从地面的方砖、屋瓦、墙砖、石条,及地下的木钉、木桩、铜管道等全被搜罗干净,断断续续拉了20多年。后人称此为圆明园火劫之后的“石劫”。
至此,圆明园已经过了火劫、木劫和石劫,圆明园建筑、林木、砖石皆已荡然无存。
 ![]()
 ![]()
清代6代帝王150年建的圆明园,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到底是谁干的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以后的日本占领时期,北京粮食紧张,于是奖励开荒。从这时起,农户陆续入园平山填湖,开田种稻。圆明园这处在清初盛世历经150余年苦心经营的湖山之胜,面目全非。
 ![]()
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圆明园有个较为显著特点,即大量仿建了中国各地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园胜景。
乾隆皇帝弘历曾六次南巡江浙,多次西巡五台,东巡岱岳,巡游热河、盛京(即沈阳)和盘山等地。每至一地,凡他所中意的名山胜水、名园胜景,就让随行画师摹绘成图,回京后在园内仿建。据不完全统计,圆明园的园林风景,有直接摹本的不下四五十处。杭州西湖十景,连名称也一字不改地在园内全部仿建。
 ![]()
 ![]()
探寻历史遗迹圆明园“狮子林”
 ![]()
圆明园之绮春园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皇帝南巡时曾以海宁的陈氏隅园作为行馆,并赐名“安澜园”。乾隆皇帝很喜欢该园结构佳妙,回京后就在圆明园四宜书屋左右,仿其位置进行改建和增建。园成之后,也题名叫“安澜园”,当时仿建的另外三处名园,都在长春园内。一处是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在思永斋东院,仿照杭州西湖汪氏园而建的小有天园;一处是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仿照江宁(即南京)瞻园而建的如园;一处是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仿照苏州著名园林而建的狮子林。如园和狮子林,都分别有16个以上风景点。
建筑元素水元素圆明园复原图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圆明园后湖景区,环绕后湖构筑九个小岛,是中国疆域《禹贡》“九州”之象征。各个岛上建置的小园或风景群,既各有特色,又彼此相借成景。北岸的上下天光,颇有登岳阳楼一览洞庭湖之胜概。西岸的坦坦荡荡,酷似杭州玉泉观鱼,俗称金鱼池。圆明园西部的万方安和,房屋建于湖中,形作卍字,冬暖夏凉,遥望彼岸奇花缬若绮绣。雍正皇帝喜欢在此居住。圆明园北部的水木明瑟,用泰西(西泽)水法引水入室,转动风扇,“林瑟瑟,水泠泠,溪风群籁动,山鸟一声鸣”。乾隆皇帝喜欢在此消暑。长春园西湖中的海岳开襟,在白玉石圆形巨台上建有三层殿宇。福海之中的蓬莱瑶台,取材于神话中的蓬莱仙岛,原名蓬莱洲。雍正皇帝让工匠在圆明园的东湖之中用嶙峋巨石堆砌成大小三岛,象征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山”,岛上建有殿阁亭台,“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楼十二”,并按“徐福海中求”的寓意,把东湖命名为“福海”。在福海四岸另外还建有十多处园林佳景。福海,东西、南北各宽五六百米,加上四周小水域,共约35公顷,相当于北海公园的水面。这里水面开阔,景色秀丽,每于端午佳节,在此举行大型龙舟竞渡活动。七月十五日夜,清帝于此观赏河灯。冬日结冰后,皇帝乘坐冰床在福海赏游。福海实际上是圆明园的水上娱乐中心。宗教元素被拍卖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头(7张)圆明园的寺庙园林,也是反映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侧面。安佑宫(鸿慈永祜),是按照景山寿皇殿的旧例建造的。用来祭奉康熙、雍正皇帝“神御”,是园内的皇家祖祠。宫为九间,正脊重檐歇山,以黄色琉璃瓦覆顶,是园内体量最大的一个建筑物。周围有乔松偃盖,中轴线南端有两对华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方壶胜境位于福海东北海湾岸边,是按照幻想中的仙山琼阁建造的,据史料记载,这里供奉有2200多尊佛像,有30余座佛塔。这处建筑的前部底座以汉白玉砌成“山”字形,伸入水中。整个建筑体态庞大。这处建筑的格调和气势,是中国现存园林建筑中所少见的。舍卫城是一座典型的佛教建筑。据史料记载,该建筑是仿照古代印度桥萨罗国都城的布局建造的,城内共有殿宇、房舍326间。康熙以来,每当皇帝、皇太后寿诞,王公大臣进奉的佛像都存放在这里。其中有纯金的、镀银的、玉雕的、铜塑的,年复一年,竟达数十万尊。圆明园遭劫掠焚毁,仅此一处所造成的损失,无论是经济价值还是文化艺术价值,都是难以用数字估量的。自然资源 圆明园四十景点
圆明园四十景点
名称
介绍
 ![]()
正大光明
正大光明殿,是圆明园的正殿,也是皇帝每年举行生日受贺、新正曲宴亲藩、小宴廷臣、中元筵宴、观庆龙舞、大考翰詹、散馆乡试及复试的地方。殿上悬雍正手书“正大光明”匾额,殿堂7间,前面有宽大的月台,东、西配殿各5间。
 ![]()
勤政亲贤
勤政亲贤殿,即养心殿西暖阁前室,位于正大光明殿东面,为盛暑时皇帝办公之处,有殿堂5间。北设宝座,南为窗,东有板墙开门,与养心殿明间相通,为皇帝召见大臣之所。窗外抱厦内围有木屏,与明间相隔,较为隐秘。现为宫廷生活原状陈列。
养心殿的西暖阁,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单独接见大臣,批阅殿试考卷的地方。暖阁的北墙上悬挂着雍正皇帝题写的匾额:“勤政亲贤”,匾下的屏文是乾隆皇帝的诗篇。
 ![]()
九州清晏
九州清晏,位于前湖北岸与正大光明殿隔湖相望,由三进南向大殿组成,第一进为圆明园殿,中间为奉三无私殿,最北为九州清晏殿;中轴东有“天地一家春”,为道光出生处;西有“乐安和”,是乾隆的寝宫;再西有清晖阁,北壁悬挂巨幅圆明园全景图,原图现存法国巴黎博物馆;清道光十年又在“怡情书史”附近建起“慎德堂”等殿宇,均为皇帝寝宫;清道光十六年,圆明园殿、奉三无私殿、九州清晏殿同时被火焚烧,雍正帝、道光帝都死在九州清晏殿。
 ![]()
长春仙馆
长春仙馆,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长春仙馆位于前湖西面,乾隆即位前曾居于此,有殿门3间,正殿5间。
 ![]()
镂月开云
镂月开云,原称牡丹亭,位于后湖东南角,建筑木料以楠木为主,殿顶覆二色琉璃瓦;乾隆即位后,改称“镂月开云”,清乾隆九年(1744年)改名以纪念康熙六十一年祖孙三代在此聚会赏花的往事。主体建筑为纪恩堂。殿以楠木为材,上覆金碧二色琉璃瓦。旁为御兰芬。
 ![]()
碧桐书院
碧桐书院,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位于后湖东北角,是一座书房。前殿三楹,中殿、后殿各五楹。建筑外一弯溪流,四面环土山,其西岩石上为云岑亭。
 ![]()
上下天光
上下天光,位于后湖西北,为两层楼宇,登楼可尽览湖光水色。仿《岳阳楼记》中对洞庭湖的描写“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而建,为临湖楼房,上下三楹,左右有亭,楼后为平安院。
 ![]()
杏花春馆
杏花春馆,位于上下天光西面,馆舍东西两面临湖,西院有杏花村,馆前有菜圃。仿乡村景色而建,后进行大规模增建,景色更为精致。
 ![]()
坦坦荡荡
坦坦荡荡,紧靠后湖西岸,仿杭州“花港观鱼”景,是圆明园中专设的养鱼区,四周建置馆舍,中间开凿大水池。此景位于后湖西岸,堆山低而少建筑小而矮以平坦见长,可将西山景色引入。
 ![]()
万方安和
万方安和,位于杏花春馆西面,建于水上的字形大型殿堂楼宇,建于水中的建筑平面呈“卍”字形房屋,有33间。寓意天下太平之意。建筑基础筑在水底似孤悬水中,室内结构巧妙,冬暖夏凉,为雍正帝喜居之所。
 ![]()
山高水长
山高水长,位于坦坦荡荡西面,为一座西向的两层楼房,上下各9间;前环小溪后拥连岗,中间地势平坦,是专门设宴招待外藩之处,也经常举行比武赛箭。隔河为土山,平日是圆明园禁军练兵场所。有乾隆“土墙”诗碑。每年正月在此设宴招待外藩王公,欣赏烟火表演。东有皇子住所“十三所”。
 ![]()
鸿慈永祜
鸿慈永祜,又称安佑宫,位于圆明园西北隅,皇家祖祠。仿景山寿皇殿建造,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完全仿建故宫太庙,殿内曾陈列康熙、雍正、乾隆遗像。园内规格最高的建筑,黄色琉璃瓦重檐歇山顶,九楹,黄琉璃瓦。殿内中为康熙帝神像,东为雍正帝,西为乾隆帝。殿门前为两道琉璃牌坊,各有华表一对。
 ![]()
水木明瑟
水木明瑟,位于后湖以北小园集聚区中央,仿扬州水竹居,内设水力土风扇,室内用西洋式水力机构驱动风扇。是中国皇家园林中“用泰西水法”水声造景最早的观水法。
 ![]()
廓然大公
廓然大公,亦称双鹤斋,位于舍卫城东北面,是园中一组较大的建筑,主体建筑北濒大池,园内景色倒映水中犹然两景;另有诗咏堂、菱荷深处等景点。仿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这一景的北半部,是乾隆中叶,仿照盘山静寄山庄的云林石室的山石,叠石而成的。嘉庆诗赞“双鹤斋”:结构年深仿惠山,名园寄畅境幽闲。曲蹊峭茜松尤茂,小洞崎岖石不顽。
 ![]()
西峰秀色
西峰秀色,号称园中小庐山,仿照江西庐山改建,是雍正、乾隆二帝每于七月初七,设七夕巧筵的地方;后垣的花港观鱼,仿照杭州西湖胜景而建。每年七夕,都在此摆设巧宴盛会。西面隔河为小匡庐,这里可远借西山景色,河西岸有一组叠山,松峦峻峙,山涧之中瀑布飞流急下。在此近观仰视有如庐山的峻峙气势,取名叫“小匡庐”。后有龙王庙。东为含韵轩、一堂和气、自得轩、岚镜舫,北部花港观鱼仿杭州西湖同名景色的意境。
 ![]()
四宜书屋
四宜书屋,位于廓然大公东北面,有殿堂5间,正殿称安澜园,南为采芳洲、无边风月之阁,西南为涵秋堂、远秀山房,北为烟月清真楼。有别于绮春园四宜书屋。为乾隆南巡后,仿照杭州湾畔海宁一陈姓隅园改建。
 ![]()
北远山村
北远山村,位于大北门内偏东,稻田遍布,各房舍名称都与农事有关,呈现浓郁田园景色。有兰野、绘雨精舍、水村图、稻凉楼、涉趣楼、湛虚书屋等建筑。
 ![]()
方壶胜境
方壶胜境,位于福海水面东北隅,为一座巨大的山字形楼宇。是一组宗教建筑,圆明园内最壮丽的建筑群。前为山字形月台,伸入水中,上有殿亭,仿大高玄殿习礼亭。亭后过桥为方壶胜境正殿,为二层楼宇,前后各五楹,前曰哕鸾殿,北为琼华楼,左右为配楼,之间有天桥相连。方壶胜境东为蕊珠宫。西为三潭印月、天宇空明、清旷楼、华照楼。
 ![]()
蓬岛瑶台
蓬岛瑶台,位于福海中央,共有三个岛,结构和布局根据古代画家李思训的“仙山楼阁”画设计;宫门3间,正殿7间,殿前东列畅襟楼,西列神洲三岛,东偏殿为随安室,西偏殿为日日平安报好音;东南面有一渡桥,可通东岛,岛上建有瀛海仙山小亭;西北面有一曲桥,可通北岛,岛上建殿宇3间。
 ![]()
澹泊宁静
澹泊宁静,宫殿的外型是一个汉字的形状:“田”。“田”的意为耕地,农业是封建帝国的命脉,皇帝每年都要在这儿举行犁田仪式。位于日天琳宇东南,东为曙光楼,北为翠扶楼,西门外为多稼轩,东为观稼轩、稻香亭,东北为溪山不尽和兰溪隐玉,西南为水精域、静香屋、招鹤磴、互妙楼。
 ![]()
接秀山房
接秀山房,位于福海东南隅,内部装饰全部采用紫檀木漆器,上面都嵌以金银、宝石、象牙等,这些奇珍异宝上都镂刻着山水、楼阁、人物、花木、虫鸟。这种装饰,从设计到刻技都由明末杭州一周姓工匠所创始,故称周制,在中国雕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位于福海西北隅,仿杭州西湖平湖秋月景色,正殿三楹,后为流水音,东北出山口为花屿兰皋、两峰插云、山水乐、君子轩、藏密楼。造型上融汇了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和双峰插云的精华。
 ![]()
曲院风荷
曲院风荷,位于福海西岸同乐园南面,是九州景区到福海景区的过渡区域。正殿一排5间,仿照杭州西湖曲院改建,跨池还有一座9孔大石桥。仿杭州西湖曲院风荷景色,主要建筑为九孔石桥(桥西牌楼题匾为金鳌,桥东牌楼题匾为玉蝀,故又名金鳌玉蝀桥),北有曲院。
 ![]()
洞天深处
洞天深处,位于勤政亲贤以东,有四座方形院落,为皇子读书居住之所。东北为皇家画馆如意馆。
 ![]()
茹古涵今
茹古涵今,书房。正殿五楹,后为韶景轩、茂育斋、竹香斋。
 ![]()
慈云普护
慈云普护,南面面向后湖,与九州清晏在同一轴线上隔湖相望,西面有一个矩形“凹”字形港湾,前殿临后湖,三楹,称“欢喜佛场”。北为楼宇三楹。楼上祭祀观音,楼下祭祀关帝。东为龙王殿。
 ![]()
天然图画
天然图画,位于后湖东岸,南部凿池,北部住院,是欣赏后湖景色,远眺西山风光最佳之所。主体建筑为一方楼,楼北为朗吟楼、竹萿楼、五福堂、竹深荷静,在庭院东侧,西为静知春事佳,东为苏堤春晓。
 ![]()
月地云居
月地云居,佛寺,正殿五楹,前有方殿,后楼七楹。东为法源楼,再东为静室,西北为刘猛将军庙。
 ![]()
武陵春色
武陵春色,摹写的是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艺术意境,在万方安和东北,建自康熙末年,雍正朝时叫桃花坞,曾是弘历读书的地方,书室叫“乐善堂”。此景,号称有山桃万株。苏州阊门内旧有一处桃花坞,相传是唐伯虎的故居。圆明园的桃花坞,虽然袭合诸多方面突破了官式规范的束缚,广征博采,形式多样。过石洞,池北为五楹敞轩壶中日月长,东为天然佳妙,南为洞天日月多佳景。再过山口为桃花坞、桃源深处、绾春轩、品诗堂。
 ![]()
濂溪乐处
濂溪乐处,圆明园中面积最大的园中之园。中心是被湖面环绕的岛,外围堆山环绕。正殿九楹,后为云香清胜,东为香雪廊、云霞舒卷,南为汇万总春之庙。园中心是一个被湖面和小溪所围绕的大岛,岛略偏西北,东南水面较广,湖四周被山环绕团团围住,山水连成一片。
 ![]()
汇芳书院
汇芳书院,在紫碧山房之南,平面为眉月形,内有抒藻轩、涵远楼、随安室,隔溪有“断桥残雪”,仿杭州西湖十景。
 ![]()
日天琳宇
日天琳宇,在汇芳书院之南,为佛堂。有中前楼、中后楼、西前楼、西后楼,前后楼间有穿堂,各楼之间以天桥相连。中楼前有八角亭“楞严坛”,东有瑞应宫。
 ![]()
映水兰香
映水兰香,位于澹泊宁静之西,正殿五楹,西向,东南为钓鱼矶,北为印月池、知耕织。
 ![]()
坐石临流
坐石临流,仿自绍兴会稽山阴的兰亭。建于雍正朝,俗称流杯亭,有“兰亭八柱”石刻。东有同乐园,为园中最大的娱乐场所,建有买卖街和清音阁大戏台,同乐园北有买卖街,每年正月十三在此举行宫市。街北为舍卫城,建有城垣、城门,内为多宝阁、仁慈殿、普福宫、最胜阁等佛寺,供奉金银铜玉珐琅檀木等佛像36万尊以上。
圆明园的这座兰亭,在仄涧中,奇石峭列,激波分注,建有三开间的重檐敞亭。乾隆四十四年,收集到历代书法名家“兰亭序”帖6件,再加上大学士于敏中和乾隆皇帝自己的手迹,合为“兰亭八柱册”。乾隆皇帝让把此亭改建为八方,并换成石柱,每柱刻一帖,这就是著名的圆明园兰亭八柱。
 ![]()
澡身浴德
澡身浴德,位于福海西南,正殿澄虚榭,三楹,南为含清晖,北为含妙识。西南为静香书馆。北渡河为望瀛洲、溪风松月、深柳读书堂。
 ![]()
涵虚朗鉴
涵虚朗鉴,位于福海东,正殿称雷峰夕照,北为惠如春、寻云榭、会心不远,南为临芳众、云锦墅、万景天全。
 ![]()
别有洞天
别有洞天,位于福海东南岸,也称清秀村,位置隐秘,经城关出入,有纳翠楼、水木清华之阁、时赏斋、石舫。
 ![]()
夹镜鸣琴
夹镜鸣琴,位于福海南一座横跨水上的桥亭,取李白“两水夹明镱,双桥落彩虹”之诗意。东为南屏晚钟、西山入画、山容水态,西有湖山在望、佳山水、洞里长春。
 ![]()
鱼跃鸢飞
鱼跃鸢飞,为五楹方殿,四面有门。东为畅观轩,西南为铺翠环流,南有连绵土山,出山口为多子亭。
 ![]()
多稼如云
多稼如云,位于鱼跃鸢飞之西,正殿五楹,周围为稻田。
西洋建筑群
西洋建筑群
名称
内容
 ![]()
谐奇趣
谐奇趣,是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秋建成的第一座建筑,主体为三层,楼南有一大型海棠式喷水池,设有铜鹅、铜羊和西洋翻尾石鱼组成的喷泉。楼左右两侧,从曲廊伸出八角楼厅,是演奏中西音乐的地方。
 ![]()
海晏堂
海晏堂,是西洋楼最大的宫殿。主建筑正门向西,阶前有大型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引有十二只兽面人身铜像(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个属相),每昼夜依次辍流喷水,各一时辰(2小时),正午时刻,十二生肖一齐喷水,俗称“水力钟”。本来是以欧洲风格的裸体女人像,但乾隆皇帝觉得裸体女人不和中国的风俗就改为十二生肖铜像,用青铜制造。
 ![]()
大水法
大水法,是西洋楼最壮观的喷泉。建筑造形为石龛式,酷似门洞。下边有一大型狮子头喷水,形成七层水帘。前下方为椭圆菊花式喷水池,池中心有一只铜梅花鹿,从鹿角喷水八道;两侧有十只铜狗,从口中喷出水柱,直射鹿身,溅起层层浪花。俗称“猎狗逐鹿”。大水法的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巨大的喷水塔,塔为方形,十三层,顶端喷出水柱,塔四周有八十八根铜管,也都一齐喷水。当年,皇帝是坐在对面的观水法,观赏这一组喷泉的,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荷兰使臣得胜等,都曾在这里“瞻仰”过水法奇观。据说这处喷泉若全部开放,有如山洪暴发,声闻里许,在近处谈话须打手势。
 ![]()
观水法
观水法,位于远瀛观中轴线南端,主要建筑有安放皇帝宝座的台基,后面立高大的石雕围屏风,两边设巴克鲁门,门两侧各有一座巨型水塔和接收喷水的水池。池旁依势设置各种兽类,呈半圆形,表示兽战和林中逐鹿等游戏;喷水的管口安装有时钟,根据中国传统的计时方法,用12种动物的名字表示一天的12个时辰,每隔1时辰便有1兽的口中向池内喷射水。
 ![]()
线法山
线法山,位于大水法东面,1977年建立圆明园管理处,1984年建立遗址公园,已完成大宫门、福海景区、万寿园景区和长春园迷宫修复工程。
线法山和线法墙之间,有一条方河,在线法墙下设水箱,置威尼斯城的模型于水箱中,皇帝坐在线法山上观望。
 ![]()
线法墙
线法墙,南北平行分列砖墙五道,悬挂油画布景,有谓西洋市街楼房,称为阿克苏十景。
 ![]()
方外观
方外观,位于养雀笼之东,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为二层西式小楼,左右有环形石阶通二楼,是乾隆帝维吾尔族妃子——容妃(香妃)做礼拜的清真寺,“室内安放着两块伊斯兰教的碑文,在直径为四尺的白色大理石上,雕刻有阿拉伯碑文。这两石碑已不复存在,但其碑文已被复制下来:‘奥斯曼爱上帝,上帝爱奥斯曼’,‘阿里爱上帝,上帝爱阿里’”。
 ![]()
黄花阵 [9]
黄花阵,又称万花阵,是个花园迷宫,位于谐奇趣北面,是仿照欧洲迷宫而建的花园。黄花阵的方阵为南北长方形,阵中心为高台圆基八方西式亭。阵墙总长1600余延长米,墙高约1.2米,镶卍字雕花青砖墙面,也称万花阵。盛时每当中秋之夜,皇帝在此举行灯火晚会。皇帝就坐在圆亭中,命令宫女手拿黄色彩绸扎成的莲花灯守候在四个门外,一声令下,宫女们寻径飞跑,看谁最先到达圆亭,最先者,便可得到皇帝的赏物,皇帝坐在亭中,居高临下四望莲花灯东游西奔,引为乐事。 [9]
 ![]()
养雀笼 [10]
养雀笼,位于谐奇趣东侧,实为通往东部西洋各景的入口处,西为中式牌楼,东为西洋宫门样式,东门和西门外的左右券窗下都设有小型喷水塔,约建成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南北侧室内笼展陈孔雀等鸟类,因而得名养雀笼,亦俗称雀鸟笼。现有西面中式牌楼基座遗存,东面西洋宫门遗存部分石件。 [10]
其他景点
其他景点
名称
内容
 ![]()
大宫门复原图
大宫门,共5间,南向,门前有大型月台,东、西朝房各5间;房后另有曲尺型拐角朝房各27间;东为宗人府、内阁、礼部、吏部、兵部、都察院、理藩院、翰林院、詹事府、国子监、銮仪卫、东四旗各值房;西为户部、刑部、工部、钦天监、内务府、光禄寺、通政司、大理寺、鸿胪寺、太常寺、太仆寺、御书处、上驷院、武备院、西四旗各值房。
 ![]()
同乐园
同乐园,位于后湖东北面,是园中最大的戏台,有清音阁3层,宽10丈,下层设演特技的机轴;南有化妆室5间,北有观戏楼5间;清乾隆间每年从正月十三起在此举行酬节会,连日宴赏宗室王公及外藩陪臣并赏听戏,每逢皇帝生日,也在此演戏庆祝数日。
 ![]()
舍卫城遗址
舍卫城,位于水木明瑟东面,是园中专门开辟的一座小城镇,仿照古印度桥萨罗国首都的城池布局而建,是供奉各种佛像和收藏佛经的地方。城廓呈长方形,南北长、东西宽,四周筑有城墙,共辟4门。城内街道呈十字形,内建殿宇、房舍共326间,用游廊相连接;还建有数座金碧辉煌的牌楼。城前专门开设一条贯穿南北的买卖街,称苏州街,由宫中太监扮作商人开市叫卖,法国教士王致诚对买卖街有比较详尽的记载。
 ![]()
文源阁复原图
文源阁,位于水木明瑟北面,原称四达亭,乾隆南巡浙江后,仿照宁波的明代藏书楼天一阁改建,专门贮藏《四库全书》。
 ![]()
淳化轩
淳化轩,位居长春园正中的主体建筑,建成时适逢《重刻淳化阁帖》竣工,遂将刻板嵌于左右廊的廊壁上,轩并由此得名。《重刻淳化阁帖》刻板144块,共10卷,汇集历代名家99人的真迹;刻成后又拓400部,分赐皇室宗亲、大臣以及直隶、山东、浙江各行宫和名胜地。淳化轩因此成为北京地区著名碑林 [50]。
 ![]()
海岳开襟
海岳开襟,建于水池中,台基为圆形,上下两层,汉白玉石凭栏围绕。台上建3层楼宇,下层为海岳开襟,南檐题“青瑶屿”3字;中层为得金阁,题“天心水面”4字;最上层题“乘六龙”3字;台的四面各设牌楼一座。
 ![]()
新复位的狮子林虹桥残拱
狮子林,位于长春园东北隅,乾隆皇帝游苏州后,仿建苏州狮子林,先建8景,后续8景,共16景,形成一组别致的小园景区。
 ![]()
如园
如园,位于长春园东南隅,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乾隆皇帝南巡至江宁(今南京市)后,仿照明代大将徐达的瞻园建置。
导游说,我们建的大多是木制结构,都烧了。现在能够看到的残垣断壁,大多是西洋建筑。那是石头做的。
不管怎么说,能够看一点也是幸运。建国后经过各届政府的不懈努力,总算可以窥见一斑,仅如此,也可以见到中华民族的智慧。主要是照片,啥也不说了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看完以后就返回荆州。
飞向荆州183016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