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吃掉200万吨!吃泡菜上瘾的韩国人,却称进口中国白菜是耻辱
韩国人对泡菜的“瘾”,不是一般的大,是全民级的,一年吃掉两百万吨,堪比“泡菜星球”。
可偏偏,自家地不够种、天气不给力,白菜价格一飞冲天时,韩国政府不得不从中国大批进口白菜。
问题来了,吃是吃了,嘴上却不饶人,不少韩国人说,从中国进口白菜,是“国耻”,这就像你天天点外卖还骂厨子,听着是不是有点拧巴?
![]()
泡菜,是韩国人饭桌上不能缺的灵魂,一碗米饭、一碟泡菜,能顶一顿饭,不少韩国家庭有专门的泡菜冰箱,秋天一到,全民腌菜,连新闻都播。
这玩意儿不仅是食物,更是文化象征,韩国还专门把“越冬泡菜”申遗成功,宣传为“民族非遗”,可问题是,文化归文化,白菜它不涨啊。
韩国这几年气候越来越不靠谱,夏天热得像烤箱,台风一来就水漫金山,加上耕地面积本来就小,白菜价格飙升,每棵能卖到人民币上百元,普通人买不起,餐馆也撑不住。
2024年,韩国政府顶不住民怨,临时从中国大量进口白菜,才让泡菜供应稳住了阵脚。但这事在韩国国内却掀起了波澜。
不少媒体和民众觉得“脸上挂不住”,因为这意味着,韩国引以为傲的“泡菜宗主国”竟然靠中国白菜续命,这和他们想象中的文化自豪感严重冲突。
可现实是骨感的,韩国每年消耗的泡菜原料白菜,靠自己根本不够,最近几年,韩国每年进口的泡菜原料接近30万吨,99%来自中国。
而且价格上,中国白菜的竞争力碾压本土。中国泡菜每公斤出口单价不到0.5美元,而韩国出口泡菜的价格则是中国的六倍以上。
在餐饮业成本高企、通货膨胀的背景下,七成的韩国餐厅选择使用中国泡菜,普通家庭也越来越多地在超市里挑选“中国制造”。
中国山东仁兆镇,一个在地图上可能找不到的地方,如今成了韩国泡菜背后的“粮仓”,当地发展出了标准化、规模化的泡菜产业链,从种植到发酵、包装一条龙,货源稳定、价格低廉,深受韩国市场青睐。
说白了,这不是谁抢了谁的饭碗,而是谁更能适应全球化的供应链逻辑,但韩国民众对“泡菜进口”的敏感,不只是经济账那么简单。
泡菜对韩国来说,是民族自豪感的一部分,几年前,李子柒的视频让“泡菜起源”话题在中韩之间炸开了锅,韩国媒体甚至提出要用“kimchi”统一全球命名,以捍卫“正统”。
在这种文化情绪下,泡菜不仅是餐桌上的菜,更是民族身份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讲,依赖中国白菜确实让一些韩国人感到“掉面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韩国政府也不是没想办法。他们搞出了“白菜银行”,希望通过储备来稳定供应,还推出“泡菜振兴战略”,鼓励农户增加种植面积,发展泡菜产业。
但这些措施效果有限。一方面是气候条件难以改变,另一方面,成本高企、土地紧张的问题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解决的。结果就是,政策喊得响,市场照样用脚投票。
说到底,这其实是一个文化情结与现实经济的拉锯战。一边是“泡菜宗主国”的自豪感,一边是全球化供应链下的理性选择。
韩国要想彻底摆脱对中国白菜的依赖,难度不小。短期内,中国白菜仍将是韩国泡菜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这场“白菜风波”,不只是韩国人的“民族尴尬”,其实也是一种国际现实的写照。在全球化的今天,农产品的流通早已突破国界。
你吃的泡菜,可能是中国菜农种的白菜、在韩国企业的工厂里发酵、最后出现在美国超市的货架上,说到底,这是一个全球分工协作的过程。
对中国来说,这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中国泡菜企业正在走向标准化、国际化,成为全球农业供应链中的中坚力量。韩国的“泡菜焦虑”,何尝不是对中国高效农业供应链的一种间接认可?
泡菜虽小,折射的却是大国之间的合作与博弈,在情感与现实之间,谁能更理性,谁就能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主动。韩国人或许该想清楚,吃得起白菜,才是硬道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