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杨振宁先生的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举行。上午8时50分许,有记者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附近停车场看到,各界人士已成群结队前来,参加此次告别仪式。
![]()
看得出,大家都对杨振宁教授的离开,痛惜不已。据悉,现场自发前来送别的市民还在不断壮大。
![]()
新京报记者采访了现场一位陈先生,他是带着女儿一起来八宝山送别杨振宁教授的。一路上大家都是神情肃穆,有些甚至边走边抹眼泪。
![]()
陈先生表示,今天早上7点多就出发了,因为路上自发来的人特别多,路上还真是有点堵,到的话大概是8点左右了。
![]()
受访的这位其实是清华校友陈多雨,因此对杨振宁教授生平还是比较了解的。他表示:“像我们国家,我们民族,尤其近现代以来,遭受了那么多的艰难困苦,杨先生是生活在那么动荡的时代当中,竟然孕育出如此伟大的灵魂,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伟大的科学家。我想本身我们与杨先生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是我们非常大的荣耀。”
![]()
确实,陈先生之言颇有道理。杨振宁这一生,可谓是光明磊落的一生,对祖国的贡献可谓是巨大的。尽管一些不明事理的网友总拿他昔日的美国籍说事,但如果您是真正了解他的过去,或许就不会有这般“敌意”了。
![]()
也许有人对邓稼先铭记于心,因为他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获得者。对杨振宁的贡献十分模糊,实际上杨振宁和邓稼先同为物理学家,但是研究方向和贡献领域不同。
![]()
邓稼先专注于核物理实验研究,主持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被誉为“两弹元勋”。1950年回国后,隐姓埋名于戈壁荒漠,带领团队在极端环境下完成原子弹、氢弹的研发,可谓是功勋卓著。
![]()
而杨振宁主要从事理论物理研究,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与李政道共同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并推动中国粒子物理学发展。
简单的说,邓稼先的贡献直接提升了中国国防实力,其成果至今仍在维护国家安全中发挥作用。而杨振宁的成就推动了全球物理学理论发展,被国际学术界广泛认可。
![]()
所以说,邓稼先和杨振宁都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对咱中国的发展、强大,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个在国家危难之际燃烧生命让中国不再受列强的威胁钳制,一个在国家崛起瓶颈时刻带着毕生所学和最优秀的科学团队让中国突破为真正的世界强国。也许他们早已达成默契,我为现在,你为将来。
![]()
如翁帆所说,他确确实实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愿杨振宁教授一路走好,在另一个世界里依然可以研究自己的学术。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