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ype="normal"SectionTitle="01" Type="normal"@@
《都市风流》是孙力、余小惠两位作家合著的长篇小说,1988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并于20世纪90年代初改编为电视剧。
小说以北方某大城市的市政建设为中心,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上至市长下至百姓千奇百怪的心态,反映了城市改革的复杂性。
年轻市长阎鸿唤最初并不被老百姓看好,但最终赢得了人心。
他赢得人心的秘诀是什么呢?
02
3年前,阎鸿唤刚刚当了一个星期的市长。
摆在他面前的有3份材料。
一是国务院对外开放的城市名单中没有他们城市,因为城市环境脏乱差;
二是市经贸委的报告中,仅有的两项意向合资项目,被外商实地考察后拒绝投资,因为环境问题;
三是“大参考”转登一条消息,某国际卫生组织来华考察后,认为这座城市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一块地方”。
这一切都是由唐山大地震的余波造成的。
大地震震毁了这座城市二十万平方米的房屋,因此防震棚、临建房星罗棋布,让本就拥挤的城市越发拥挤和脏乱。
一位副总理来视察,拨了一个亿,钱花了一半,临建棚却只增不减。
阎鸿唤一上任,那位副总理明令要求一年内彻底清除市内临建房。
同时,300多名无房者包围了市政府大楼,联合静坐示威。
阎鸿唤承诺一年内盖出450万平方米的房屋,相当于一年建出35年房屋建筑的总和。
示威者将信将疑地走了,年轻的市长却受到老领导们劈头盖脸的发难。
等到发难结束,阎鸿唤轻松回答:
“既然不可挽回,就只好背水一战。因为已经形成被动,只好被逼着动,为了避免导致危机,我们只有抓住战机。这句话是我说出来的,就由我全权负责把话落实。”
一年后,550万平方米的新型居民区拔地而起,还比计划多出了100万。
这是阎鸿唤采用各种灵活策略和铁的手腕,逼着各区、局建出来的,因为他在承诺之前已经经过了精确的计算和筹划。
原先老百姓并不相信这个相当年轻的市长,可是这一炮让老百姓刮目相看,他赢得了满堂喝彩。
阎鸿唤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觉,而是再接再厉。
又一个半年,拓宽了市区两条主干线道路;
又一个半年,建立了300多个商业大小网点,解决了市民们买菜、买粮、买煤难的问题;
再一个半年,4座大兴污水处理厂、3座发电厂,相继落成。
阎鸿唤的“野心”越来越大,他想对这座城市动一个大手术。
这个“野心”是两年前他去访问西德时产生的。
望着那座从战争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美丽城市,他发誓要让自己的城市超过它。
03
面对接手的烂摊子,面对老百姓的质疑和老领导的发难,阎鸿唤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从而赢得了老百姓的支持。
因为他理解老百姓的疾苦,全心全意想要解决老百姓的生活困难,想让这座城市腾飞。
他没有沽名钓誉,一心向上爬,专做表面工作,而是干实事,求实效,出实绩。
反观现实,有些人靠着溜须拍马、投机取巧上位,又依靠权势欺下瞒上、耀武耀威,他们以为自己风光无限,但其实老百姓心里都有杆秤。
真正赢得人心的,从来不是年龄、资历、职位、权力、家世等,而是实力。
脚踏实地的精神和敢想敢干的魄力,才能赢得众人的尊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