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卢义章膝下:兹有我去来参加红军一月多了,未有回家,不知父母大人身体康健否?哥哥身体强健,嫂子身体强健,父母大人不要担心挂念,哥嫂不要担心挂念……”
这封写于1932年5月28日的家书,出自红军战士卢炳银之手。如今,它的影印版陈列在金寨县汤家汇镇红军街的徐氏祠内。而承载这份家国情怀的徐氏祠,正是这封家书当年传递的重要枢纽,赤城赤色邮政局,是安徽境内第一个苏区邮政机构,也是根据地最早建立的邮政机构之一,见证了鄂豫皖苏区红色通信事业。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10月23日,安徽国防动员“重走支前路”主题活动北线寻访组来到赤色邮政局旧址,感受这份永不褪色的精神遗产。
1930年初,革命的火种在此点燃——商城县苏维埃政府在此设立赤色邮政局,让这座百年祠堂变身成为连接苏区内外的“红色驿站”。1932年商潢战役胜利后,随着商城县更名为赤城县,这里正式定名赤城县赤色邮政局,成为安徽境内首个苏区邮政机构,也是鄂豫皖苏区最早的赤色邮政局之一。7个邮政支局辐射四方,统一的信布袋、鲜明的邮戳、庄重的公章,构建起一张贯通红军部队、苏维埃政府与地下党组织的通信网络,将军情急报、政策文件与民间家书,在枪林弹雨中精准传递。
1932年3月,六安市徐集镇菊花村的卢炳银投身于六安苏家埠战役中。这场战役共歼敌30000余人,击落敌人飞机1架,是鄂豫皖根据地空前的大胜利,也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成功的战例之一。
在苏家埠战役胜利后,部队回师豫东南根据地赤城县汤家汇休整。打仗凯旋,夜静思家心切。战士卢炳银于5月28日晚,写下了这封充满感情的家信。信就是从赤城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赤城第一区,即今天的金寨县汤家汇镇寄出的,给他父亲卢义(宜)章报捷。
随后,卢炳银又给家中寄了一封家书。然而,卢炳银自这二封信发出后,在残酷的红四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壮烈牺牲了,将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革命征程上。这两封满载思念的家书,成了他留给家人的最后嘱托,也成了跨越时空的绝笔绝唱。
如今,这两封珍贵的家书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信封上那枚鲜红的赤色邮戳,更是赤色邮政事业的唯一实物印记。它像一枚永不褪色的勋章,镌刻着红军战士的家国情怀,也见证着红色通信事业的艰难与荣光。
“‘赤色邮局’本身就是一种在极端艰苦条件下,为适应革命战争需要而进行的‘通信动员’和‘组织动员’的早期成功实践。它将有限的通信资源最大限度地组织起来,服务于战争这个中心任务,确保了革命机器的高效运转。”在省人防指挥信息保障中心科员潘丽看来,国防动员指挥信息保障中心的核心任务,是确保战时指挥畅通、信息传递保密可靠、情报传输及时有效,这与“赤色邮局”的使命一脉相承。她表示,国防动员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支前精神,汇聚动员力量,构建高效、可靠、安全的通信体系,夯实国防动员基础。在现代社会重新构筑起坚不可摧的“人民支前”网络,为推动国防动员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最深厚、最伟大的力量源泉。
省人防指挥信息保障中心高级工程师张冬艳表示,作为新时代国防动员通信保障人员,我们要传承红色通信精神,加强实战化训练砥砺通信尖兵,同时精准找到信息化技术的切入点和融合点,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确保任何时候都能担当起信息传递的使命,为打赢未来战争筑牢信息基石。(记者 徐慧媛 郑强强 王子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