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出门,是不是已经感受到那股“钻骨缝”的凉意了?
一阵风吹来,脖子一缩,连背都发凉。邻居刘阿姨早上碰到我,还特地提醒一句:“今天霜降,晚上记得煮点羊肉汤,不补可要挨冻咯!”
我一听,这才反应过来——一年中最“该补”的节气又到了。
![]()
霜降一到,就代表秋天真的要收尾,冬天要登场。
气温一天比一天低,这时候如果还不养好身子,等寒气彻底扎进骨头里,再想补可就晚了。老辈人讲究“顺季而食”,补不在多,而在“对口”。
他们常说霜降该吃“一果两肉”,这不是噱头,而是真懂养生的人才知道的窍门。
一果:板栗,秋冬的“小能量丸”
别看板栗个头小,营养可不含糊。我们小时候最爱那种街边小推车烤的糖炒栗子,香气一飘十米远,手一捧,整个人都暖了。其实啊,这玩意儿老早就被中医称作“健脾补肾”的好东西。
![]()
人一到霜降,最容易“虚”在脾胃上。很多人开始胃口差,吃点东西就胀。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吃一碗米饭都顶得慌。
这时候吃几颗熟板栗,能帮脾胃“升温”,消化也顺了。还有人腰膝酸软、手脚冰凉,常吃板栗真的能缓解——它不光补脾胃,还补肾气。
老话说得好:“秋吃栗,冬不虚”,真不是白来的。
![]()
推荐吃法:蜂蜜烤板栗
我妈每年霜降前后,最爱用空气炸锅做蜂蜜烤板栗。她一边剥一边念叨:“这东西香、补、不腻,连小孩都爱吃。”做法也简单:
- 板栗洗干净,切个小十字口,煮上二十分钟。
- 捞出擦干,刷上油,放进空气炸锅180度烤十五分钟。
- 再刷一层蜂蜜水,继续烤五分钟。
一出锅,满屋都是香味!外皮微焦,内里绵软,一口一个,甜香直上头。
![]()
有网友留言说:“每次烤板栗,连邻居家的狗都蹲在门口闻味。”哈哈,不夸张!这香味,真有魔力。
两肉之一:羊肉,专治“手脚冰凉”的神补品
讲真,霜降以后最顶用的肉,就是羊肉。
我爷爷每年这个时候都要喝“c”。老爷子一边吃一边念:“这碗汤啊,比什么补药都好!”羊肉最厉害的地方,就是能驱寒、暖胃。那种手脚冰凉、天一冷就胃疼的人,一碗热羊汤下去,半小时整个人都透暖。
![]()
别小看这点“热劲儿”,它能直接激活血液循环。冬天总是面色发白、容易头晕、没精神的,往往都是气血不够。羊肉正好能补回来。
推荐吃法:白萝卜羊排汤
这道汤真的无敌暖。做法很家常:
- 白萝卜削皮切块。
- 羊排冷水下锅,放点葱姜焯水,撇去浮沫。
- 再加姜片炖一个小时。
- 加萝卜继续炖十五分钟,最后放盐和胡椒粉。
![]()
汤色奶白,入口微辣,香气混着萝卜的清甜,喝一碗浑身都舒服。网友“@冬天怕冷星人”评论说:“我试过这汤,连脚底都开始出汗,太顶了。”
两肉之二:鸽子肉,温和补元气不上火
羊肉是“刚补”,鸽子肉是“柔补”。霜降干燥,很多人嗓子发干、嘴起皮、整天没精神,这时候鸽子汤最合适。它蛋白质多、脂肪少,容易吸收,还能修复身体。
![]()
有次我加班到深夜,第二天整个人蔫儿了,嗓子也干得冒烟。那天正好朋友送来一只鸽子,我炖了个党参黄芪鸽子汤。喝完那一碗,真是从喉咙一直暖到胃,整个脑袋都清醒了。
![]()
推荐吃法:党参黄芪鸽子汤
- 鸽子切块焯水。
- 加入红枣、黄芪、党参、当归、桂圆、麦冬、姜片。
- 砂锅小火炖1小时。
- 出锅前放枸杞、少许盐调味。
汤汁金黄清亮,带着药材香,不腥不腻。网友“@秋天第一碗汤”说:“喝完这汤,一觉睡到天亮,第二天嗓子也不干了。”
![]()
小结:霜降补得巧,冬天少生病
霜降这天,不用大鱼大肉,更别乱补。吃对食材,顺季而食才是关键。板栗补脾胃、羊肉驱寒、鸽子补元气——三者搭配,温而不燥,补而不腻。
还有一点别忽视:护好腰腹和脚踝。晚上泡个热脚,别贪凉喝冷饮。饮食+保暖双管齐下,身体自然稳稳过冬。
![]()
就像网友“@北风吹不动我”说的那样:“霜降这天吃对饭,比穿厚衣服还实在。”
今年霜降,你家准备好“一果两肉”了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