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刷到一条帖子,说“医生夫妻最容易离婚”,我直接冷笑出声。
![]()
凌晨两点,我下班路过急诊,看见老李蹲在花坛边吐,白大褂领口全是红酒渍,他老婆——我们ICU的宋姐,蹲在旁边拿矿泉水给他漱口,一句埋怨没有,顺手把外套盖在他腿上。
![]()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所谓“最容易离婚”的群体,其实把最肉麻的话都藏在了值班表和手术排班里。
约翰霍普金斯去年发了个数据,说医护婚姻稳得离谱,比普通夫妻高23%,可也坦承我们嘴笨,情感表达障碍高出40%。
我秒懂:每天把人从生死线往回拽,回家哪还有力气说“我爱你”,能把“明早你送孩子”讲清楚就不错了。
我和我家那位也是双医,结婚十五年,微信聊天记录排第一的是“今晚谁接娃”,第二是“记得带饭”,第三是“防护服还剩几件”。
![]()
去年我阑尾炎开刀,他正逢门诊高峰,麻药醒来第一眼,看见他在隔壁空床蜷着打盹,手里攥着我的术后注意事项,A4纸被捏得皱巴巴。
那一刻我眼泪直接往引流管里倒——比玫瑰和巧克力带劲多了。
社科院的报告说45到55岁的人,68%把“日常默契”排在浪漫前面。
我举手赞成。
![]()
我们科室最甜的夫妻档,庆祝纪念日的仪式是:谁下早班谁去买菜,顺便把对方快递取回来。
去年双十一,宋姐收到老李送的颈椎按摩仪,包装盒上贴着药房小票,日期是她连续夜班结束的清晨,单价198,会员积分刚好清零。
她拎着那盒子在护士站晃一圈,笑得比收到钻戒还开屏。
现在政策也开始管我们了,今年新出的《医疗工作者关怀政策》把“双医护家庭心理支持”写进条款,医院工会甚至给排班系统加了“夫妻错班预警”,防止俩人都被同时拖去抢救。
![]()
听起来像笑话,可真的减少了不少“今天谁带娃”的崩溃。
说到底,我们这一行,把命都练成了静音模式。
情话不靠嘴,靠替对方值一个除夕夜班,靠把最后一包N95塞进对方储物柜,靠凌晨三点在走廊尽头递过去一杯已经温掉的速溶咖啡。
激情早就被消毒液泡没了,剩下的是一条干净得发白的跑道,两个人并肩拖步,谁也不松手。
![]()
所以别再替医生婚姻操心了。
我们没空离婚,轮班表比结婚证更懂忠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