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播间99元3只农家散养大公鸡,收到货是每只不足100克的小鸡仔;下单的是枝繁叶茂的桂花树,拿到手却是枯枝败叶的瘦弱苗木。一段时间以来,部分网络直播间“一物一拍”经常出现货不对板的情况,以次充好的商家频频被消费者投诉。记者调查了解到,针对上述情况,相关网络平台已对涉事直播间进行处理,并同步提交经营主体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作进一步查处。
(10月23日《现代快报》)
直播间里,主播抱着毛色油亮、足有四五斤重的大公鸡喊出“99元3只”,消费者下单后收到的却是不足100克的小鸡仔;镜头前枝繁叶茂的“多年老桂花树”,到手变成枯枝稀疏的小苗;承诺的5种精品兰花,拆开快递全是同品种普通货。近来频发的直播间“货不对板”事件,把“所见即所得”的营销承诺变成了“所见非所得”的消费陷阱,不仅让消费者蒙受损失,更透支着直播电商的行业信誉。
商家玩的“魔术”,本质是精心设计的欺诈。他们一边在镜头前用优质样品营造“高性价比”假象,反复强调“一物一拍”“所见即所得”吸引下单;一边在销售链接里隐藏“视觉差正常”“规格达标即可”的免责条款,提前为“货不对板”找好借口。更甚者,利用普通消费者维权意识薄弱、取证难的特点,钻了“口头承诺难留存”的空子;再用“退货需补几十元物流费”的门槛,让不少人因怕麻烦、怕额外花钱选择忍气吞声,形成“欺诈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畸形局面。就像陈先生,因没留下足够证据,最终只能贴运费退货,无奈“花钱买教训”,而更多消费者可能连退货的机会都争取不到。
面对这样的乱象,监管绝不能当“看客”,平台更不能做“甩手掌柜”。此次涉事平台虽对网店采取关停、移交监管部门等措施,为记者办理了退货退款与补偿,但这更多是媒体介入后的“事后补救”。要从根本上遏制“货不对板”,还需构建更严密的监管体系:市场监管部门应主动出击,针对直播带货的“样品展示”“宣传话术”“格式条款”等环节制定明确标准,对故意用样品欺诈、隐藏免责条款的商家依法从重处罚,让“魔术手”不敢伸;平台则要压实主体责任,升级技术手段,比如要求直播间保留完整录屏、对“一物一拍”商品实行“样品-发货”全程溯源,从源头减少“货不对板”的可能。
对消费者而言,“叫板”货不对板是维权,提前留证更是自我保护。正如平台提醒,在直播间购物时,要及时截取主播承诺的画面、保存聊天记录、核对商品详情,一旦发现货不对板,第一时间向平台和监管部门提交证据,不轻易被商家的“免责说辞”劝退。但更重要的是,不能只靠消费者单打独斗的“叫板”,只有监管“亮剑”、平台尽责、消费者警惕形成合力,才能拆穿商家的“魔术”,让直播带货回归“诚信经营”的本质,让“所见即所得”不再是一句空心口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