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终生受益
10个顶级思维模型
提升逻辑思辩·系列图书↑
01.
复利原理
爱因斯坦说:复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巴菲特说:人生就像滚雪球,关键是要找到足够湿的雪和足够长的坡。
查理·芒格说:同时理解复利的力量和获得它的困难,是理解许多事情的核心和灵魂。
在有限的时间,把有限的精力和财富,持续而反复地投入到某一领域,长期坚持下去,最终产生的积极影响,会如雪球越滚越大,它带来的回报一定超过你的想象。这就是经济学中典型的复利思维。
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不会去运用复利,也体会不到复利的威力。复利思维需要我们用发展和长远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02.
反脆弱思维模型
事物可分为三类:脆弱、强悍、反脆弱。
脆弱的事物,在受到外界压力时会破碎、受损,就像玻璃杯掉到地上会碎;强悍的事物,在遭遇外界压力时,不会受其影响。
而反脆弱的事物,可以在这个波动的世界中,伴随压力而进化,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不要被压力打垮,它是你进化最好的能量。外界的环境变化会筛选出真正的反脆弱者。反脆弱思维模型可以应用于:
1.从困境中理性分析,提升认知,获得能量;
2.从压力中回归内心,提升胸怀和气度;
3.从局限中重新定位,提升眼光和格局。
而自然,也具备反脆弱性。在这个世界上,自然的事物很多都有弹性,具有反脆弱性。自然的特点有很多,在自然中有春夏秋冬这样普遍的规律,适应性强的生物从这样的波动中进化,而体型大笨拙的生物如恐龙因此而灭绝;人的身体也符合自然的规律,也具有反脆弱性,人骨折了,生出来的骨头会更加强壮,中过毒的人也会具有抗毒的特性。
反脆弱本身是可以面对风险,可以从风险中受益成长。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可以这样做:
1. 利用不对称性,小投入,高产出。
2. 成为多元化,让自己不只一种技能或身份。
3. 相信未来的非线性,会给我们更多的机会与乐趣。这个世界,正因为有了非线性才会有新的生物不断出现,新的事物代替旧的事物,我们才会不断成长不断精进。
03.
10+10+10旁观思维模型
面对一个决策或选择,当你犹豫不决时,可以想一下:
10分钟后,自己是怎么看待自己现在的决策,依然保持一致亦或会后悔;10个月后,你又会如何思考自己10个月以前的这个决策;10年后,自己如何看待自己这个10年前的判断与决策。
这个思维模型,可以应用在:临时的判断,大的决策,预测自己的未来等。
04.
三层解释思维模型
对于一个事物,可以有三层解释:现实层、技术层、底层。
现实层会解释浅显的,大多数人能看到的因果;技术层会解释现实背后的规律,是现象之下,是一种背景带来的规律,是一种看得见技能的规律;而底层,则是一种可以广泛适用的规律,是深层次思维模型,通达人性,洞悉法则。
三层解释思维模型,可以应用于深度剖析一个事件的原因,了解一个复杂事物的规律。
05.
黄金圈思维
黄金圈是认知世界的方式,有三个层面。从why(为什么)出发,探究问题的本质,是最快速透析问题根源的一把利器。
思考模式是先从Why(为什么)出发,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理念是什么,从内心激发出感性的情感,产生驱动力;进而再思考How(怎样、方法),设定目标一步步解决;最后做出来的结果就是What(本质、结果),更加贴合最初的理念。
Why: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的目标、理念;
How:采用什么方法、措施;
What:结果的表现形式。
对一家企业、一个人思考why的过程则是对原则、边界、价值观的一个确定,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通用模型。
06.
非线性思维
由于人类长期的进化结果,我们更倾向于用“线性”思维方式理解世界。
然而,世界的本质是非线性的。这个世界之所以有些人能取得巨大成功,而大部分人平平凡凡,关键于他们的思维方式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 非线性思维的核心:
- 理解世界是非线性、跳跃发展、不可精确预测的;
- 理解引起质变的核心原因,加速或者等待临界点的来临,获取质变期的巨大收益;
- 在积累期勇于放弃短期利益,做能够对促进上一条有益的事情(如在积累期投入更多本金、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等)。
非线性思维方式具有系统辩证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五种基本形式。
07.
笛卡尔思维模型
笛卡尔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他提出一个大胆的观点,你怎么能证明这个世界是真实的?这个世界有什么是不能被怀疑呢?
他思考再思考,一直没有抓到那个基石。直到某一瞬间,就像闪电击中了他。他意识到,只有一件事不能再被怀疑了,那就是:我在怀疑这件事。
也就是:I think,therefore I am。这件事情是确定的,所以我是存在的,所以不管当下世界是不是真,一定存在一个世界。而当下世界,我不知道它是不是真的存在。
这就是批判性思维,大胆质疑一切。我们以为科学的演化是继承,其实是颠覆。
下一代科学家几乎都颠覆上一代。就如乔布斯说:stay hungry,stay foolish;股神会说:我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
在人的认知经验里,过往的成功范式越多,给自己的束缚也越大。
08.
获得性偏差思维模型
人们对一个事物判断失误,往往不是因为他什么都不知道;而是因为把注意力太多都放在了已知部分。
从一个大的完型角度,你了解的信息,可能不足5%,所以,自己已经获得信息也许不仅不重要,很有可能还是局限的,有偏见的。获得性偏差会出现在哪些生活中的场景呢?比如:
1. 人们在找新工作时,对自己曾经做过的部分,往往难以放下。
2. 对固有观念的坚持,甚至是固执。
3. 对没用旧物的留恋。
我们很多人都遇到过类似情况,很多东西明知没用却舍不得扔。殊不知,房间在熵增,你的生活环境因为不够简洁,你也会变得混乱、迟钝、得不偿失。此外,新事物也很难进来,你的生活逐渐陷入了低效与僵化。
如何克服获得性偏差呢?
1. 放低自己,谦虚心态,虚怀若谷;
2. 独立思考,从本质入手,更多用演绎法而不是归纳法,用事物的本质去推理,而不是持续的用之前的经验;
3. 分类整理。把信息归类整理,把一切变得秩序化;
4. 重新分析,评估环境和信息,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落后的,哪些是可以升级的;
5. 懂得舍弃和放下;
6. 动态心态,拥有只是暂时,变化是永恒的。
09.
费马帕斯卡系统
在知识、能力、努力、耐心……这些所有的品质中,最重要的是理性。
“你必须看到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而不是你以为的样子、或者你希望的样子,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费马帕斯卡系统就是认识真实世界的基本工具。
费马帕斯卡系统是概率论的基本原则。在生活中,充满了各种诱惑,人们根据经验和各种心理倾向做决定,从而掉入了很多的陷阱。
通过费马帕斯卡系统的学习理解,我们要从认知上明白,事情的实际概率是多少,在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后,再做决定将更加理性。
把这些基本的基础数学概率方法,变成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才不会将自己的优势拱手送给别人。
10.
奥卡姆剃刀定律
“奥卡姆剃刀定律”,又称“简约法则”, 这个原理最早至少能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界选择最短的道å路”。核心内容为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
依据最小能量原则,我们的生活应尽可能简单,而简单的有效途径就是养成好的习惯。自动挡汽车在逐步替代手动挡汽车,也是因为自动挡对大多数用户来说满足“简单有效原理”。
面对复杂的投资市场,应拿起奥卡姆剃刀,把复杂事情简单化,简化自己的投资策略,对那些消耗了大量金钱、时间、精力的事情加以区分,然后釆取步骤去摆脱它们。
最后我们以弗里德里克·迈特兰德的名言作结:“简单是长期努力工作的结果,而不是起点。”
↓思辩系列图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