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首次发现,新冠导致的持续性嗅觉丧失,可能正在物理性地改变你大脑深处的“杏仁核”——那是掌管你恐惧、焦虑和情绪的核心区域!
这不仅仅是“闻不到饭香”那么简单。这一发现首次为成千上万“长新冠”患者同时经历嗅觉失灵和情绪困扰(如抑郁、焦虑)提供了强有力的生理证据。这不再是“你感觉”如何,而是你的大脑结构真的可能在发生变化。这项重磅研究发表在2025年10月15日《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
![]()
故事要从我们最熟悉的症状说起。
新冠大流行让“嗅觉障碍”(OD)这个词人尽皆知。对大多数人来说,它像一场短暂的噩梦,几周就消失了。但对一部分“天选倒霉蛋”而言,这场噩梦没有尽头。他们陷入了一个无声无息的世界,甚至出现嗅觉扭曲(比如闻到花香却像闻到腐肉)。
问题是,为什么?病毒早就没了,鼻子里的损伤也该恢复了,为什么嗅觉就是回不来?
科学家们怀疑,答案可能不在鼻腔,而在更深的地方——那个我们最复杂、最神秘的器官:大脑。
为了揭开这个谜团,研究团队找来了61名都曾感染过新冠(轻症)的康复者。
这些人被精准地分成了两组:
“失灵组” (PC-OlfDys):31人,嗅觉彻底失灵或严重减退。
“对照组” (PC-N):30人,嗅觉已完全恢复正常。
随后,他们被送进了一台高级“大脑扫描仪”(DTI,一种MRI技术),科学家们要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去观察他们大脑“线路”(白质通路)的完整性。
结果刚出来,一个意料之中、却又触目惊心的差异就出现了。
![]()
“失灵组”的抑郁(PHQ-8)和焦虑(GAD-7)问卷得分,完全碾压了“对照组”。
“失灵组”的平均抑郁得分是9±5,而“对照组”仅有2±2。
“失灵组”的平均焦虑得分是6±5,而“对照组”仅有1±2。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废话!天天闻不到好吃的,还可能闻啥都像臭袜子,换谁谁不抑郁?”
但接下来的发现,让科学家们倒抽一口凉气。
![]()
这根本就不是“心情不好”那么简单。
扫描仪显示,“失灵组”的大脑结构真的不一样了!差异就集中在“杏仁核”——这个大脑深处、原始且强大的情绪处理中心。
因为诡异的事情发生了。杏仁核的变化呈现出一种“自相矛盾”的模式:
左侧杏仁核:“失灵组”的FA值(分数各向异性)显著更高。你可以把FA理解为大脑线路的“绝缘皮”,FA高,通常意味着髓鞘更强,连接更好。
右侧杏仁核:“失灵组”的RD值(径向扩散率)显著更高。RD高,通常意味着“绝缘皮”受损或破裂了。
什么情况?一边在强化,一边在受损?这就像你的大脑一只脚在拼命踩油门,另一只脚却在猛踩刹车。
研究人员深挖数据,终于找到了连接一切的线索。
他们发现,在“失灵组”内部,左侧杏仁核的FA值(那个“强化”的指标)越高,这个人的抑郁和焦虑得分就越低!
一个大胆的假设浮出水面:
这根本就是一场大脑的“自救”与“沦陷”。
新冠感染或长期的嗅觉剥夺,可能首先导致了损伤(右侧RD升高)。但你的大脑没有坐以待毙,它启动了“补偿机制”,拼命强化左侧杏仁核(左侧FA升高),试图维持功能。
那些“自救”成功的人(FA升得高),就获得了对抗焦虑和抑郁的“盔甲”。
而那些“自救”失败的人,则不幸坠入“嗅觉失灵”和“情绪障碍”的双重深渊。
最让人不安的是,研究还发现:你的嗅觉失灵持续的时间越长,你左侧杏仁核的“结构变化”就越严重(MD和AD值越高)。
这不是暂时的,你的大脑结构,可能正在因为“闻不到”而缓慢地、持续地被重塑。
这项研究告诉我们,持续的嗅觉失灵绝不是“小题大做”,它可能是大脑结构改变的“求救信号”。它和抑郁、焦虑的联系,也绝非“矫情”,而是一个根植于杏仁核的、深刻的“恶性循环”。
【阅读须知】
仅为科普:本文仅对单一前沿科研成果进行解读和科普,与医疗诊断无关。
原文为准:作者可能理解有限,准确信息请参考原始论文。
遵从医嘱: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切勿自行决策。
理性期待:科学进步需要时间,请保持客观和耐心。
![]()
参考文献:
Thaploo, D. et al. Alterations of the amygdala in post-COVID olfactory dysfunction. Sci Rep 15, 36104 (202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