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Talk君
大家好,我是talk君
凌晨6点的金边,天可能还没亮。一个刚经历了12小时逃亡的韩国男子,站在了韩国驻柬埔寨大使馆门口。
他刚从西港的诈骗园区冒险逃脱,既徒步又搭便车,终于抵达了这个他想象中的“安全之地”。
然而,大使馆的门紧闭着。他被告知:“我们大使馆上午8点才开门。”
![]()
即使他哀求“哪怕只是待在停车厂也好”,也依旧被拒绝。于是,这个刚刚成功逃离诈骗园区的男子,不得不在恐惧中等待了两小时,生怕自己被重新抓回去。
一扇门的重量
一扇门,在平常时候,只是一扇门。但在凌晨6点的大使馆门口,对于刚从诈骗园区逃出来的人,这扇门成了两个世界的分界线。
门的那边,是领事保护,是国家安全,是外交尊严。门的这边,是一个刚刚逃离囚禁、监视与殴打的人。
这让人不禁想问:规则,何时成了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这不是什么复杂的技术问题。大使馆门口是否需要设置一个24小时的紧急按钮?是否应该有一个值班人员可以通过监控看到门口情况?是否至少可以让逃难者先在停车场躲避,而不是暴露在可能被重新抓走的危险中?
这些问题都不难解决。难解决的是系统性的麻木。
门开了之后
这一事件在韩国引起哗然。韩国外交部表示正在改进系统,以便即使在办公时间以外访问大使馆也能获得领事协助。
这算是进步。但制度的改变,远不如思维的改变困难。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大使馆的开门时间,而在于我们心中那扇门何时打开——何时我们才能明白,任何规则都不应成为拒绝保护生命的理由。
那两个提交辞呈的职员,据说“承受着各种艰辛,工作量巨大”,但“无法忍受被指责,仿佛他们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
他们或许也是系统的受害者,被困在规则和流程中,失去了灵活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但这不只是他们的个人问题。这是我们所有人的问题:当我们面对不适用的规则时,是选择坚守人的基本同情心,还是选择隐藏在规定后面?
门的背后
一扇大使馆的门,关着的时候,是一道冰冷的屏障;开着的时候,是一条生命的通道。
今天,这扇门隔开的是一位韩国公民和他在柬埔寨遭遇的危机。明天,它可能隔开的就是在任何国家的任何一个人与他应得的基本保护。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扇门。它有时为规则和程序而关闭,但应永远为人的基本同情而敞开。
那名韩国男子最终在馆外徘徊两小时后才获准进入。两小时,在平常可能只是一场电影的时间,但对于他,是生死未卜的煎熬。
但愿下次,不会有另一个人,在另一扇门外,面临同样的煎熬。因为门的本质不应是障碍,而是通道;不应是拒绝,而是接纳;不应是冷漠的屏障,而是安全的起点。
毕竟,一扇只在办公时间开门的大门,能提供的保护,也只在办公时间内有效。而危险,从不看表。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赶紧关注视频号@一刻talks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