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北地区出现燕子滞留未南飞的异常现象,不少网友都刷到了视频。
![]()
无独有偶,一名淮南网友也发文说,这几天突然大降温和连续降雨,这群笨燕子都不走了,于是他用平时养来喂守官的黄粉虫+苍蝇来喂养燕。巧的是,这名网友正好要拉一车牲口去莆田,刚好给燕子抓起来捎上,现在已经全部在福建莆田放飞了。
一般来说,每年9月左右,燕子便会陆续南迁,前往温暖地带过冬。但今年,直至10月下旬,仍有大量燕子逗留在北方,甚至部分因气温骤降死亡。黑龙江五常的一位网友拍摄的视频显示,自家门口聚集了上百只燕子,因天气寒冷,它们已飞不动,部分燕子已经死亡。
那么燕子为什么今年不南飞?这种行为是自然异常,还是人类活动的“连锁反应”?
![]()
其实,燕子不南飞并非孤例。今年从东北到华东,不少地区都出现了“滞留燕子”。在黑龙江、吉林,有网友拍到燕子成群蜷缩在民居檐下取暖;在山东、江苏,也有燕子因气温骤降被冻僵。这让不少人产生担忧:是气候出问题了,还是燕子“罢飞”了?
要理解这个现象,得先知道燕子的“年度迁徙逻辑”。
![]()
每年九月前后,随着气温下降、昆虫减少,燕子就会集体向南飞迁,以避寒冷。它们能从中国一路飞到越南、泰国甚至马来西亚,是小体型鸟类中迁徙距离最远的之一。别看燕子身轻如纸,一天飞上几百公里是常事,整个迁徙行程动辄上万公里。而促使它们南飞的信号,并非单一气温,而是综合了光照长度、气压变化、地磁感应等多种自然信息。
那为什么今年,它们似乎“误了车”?原因主要有三点。
![]()
第一,气候节奏彻底乱了。
今年的秋天相当“反常”——9月还在高温闷热,昆虫照常飞舞,燕子以为“夏天没结束”;10月骤降寒潮,一夜之间变成冬天。对燕子来说,环境信号混乱,出发时间就被延迟了。结果还没飞几天,北方就大幅降温,飞行体力跟不上,就被“卡”在半路。对于这种依靠能量储备迁徙的动物来说,几天误判就可能是生死之差。
第二,地磁异常可能让燕子迷航。
燕子拥有独特的地磁感知系统,它们能像内置指南针一样辨别方向。但近年来,科学界已多次发现——地磁北极正在偏移,磁暴活动也更频繁。这对依赖地磁导航的候鸟来说,就像GPS信号被干扰,一旦迷航,它们可能在错误的纬度滞留数周甚至整个冬季。
![]()
第三,生态环境变化让它们“舍不得走”。
如今城市灯光璀璨,建筑缝隙众多,燕子在屋檐下筑巢、觅食相对容易,再加上人类提供的人工喂食,部分燕子种群出现“半留居化”倾向——尤其在南方城市,它们甚至逐渐放弃迁徙,形成“城市定居燕”。这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或许正是生态进化的一种新方向。
然而,对滞留燕子而言,寒冬才是最大威胁。它们的体温调节能力有限,一旦温度连续几天低于5℃,就可能冻死。昆虫消失后,食物短缺也会让它们难以生存。因此,很多人看到它们“待在原地”,其实并非它们“不想走”,而是“走不了了”。
![]()
在网友把救助燕子的事发在网上后,引发了其他网友的热议,有人赞叹“好人一生平安”,也有人质疑:“这样做真的对吗?会不会打乱它们的自然迁徙?”
那如果我们遇到这种“留守燕子”,到底该不该救助它们呢?
![]()
从科学角度看,有限救助是可以的。比如可以给它们提供避风场所(屋檐、仓库)、临时食物(小型昆虫或黄粉虫),让它们熬过寒潮。但不建议人为长途转移,尤其不要私自跨省放飞。因为燕子的迁徙路线和生态环境高度对应,被放生到陌生地区,反而可能破坏它们的生存节律。就像导航系统被强行“重置”,下一次它们可能再也找不到回家的方向。
另外,人为救助也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例如不同地区的候鸟携带不同病原体,跨区域放生容易引发病菌传播。对于野生鸟类而言,最好的帮助往往是保持距离,顺其自然。
![]()
不过,这起事件也让我们看到,燕子迁徙节奏的错乱,其实是气候变化最直观的信号之一。2020年、2022年在东北、河北等地也曾多次出现“燕子不走”的情况。气象学家普遍认为,这是全球变暖背景下气候波动加剧的体现。夏季高温延长、秋季骤冷,使得许多候鸟的迁徙节律被“打乱了时间表”。换句话说,这不仅仅是几只燕子的困境,更是整个生态系统发出的预警。过去几十年,北方的秋天变短、冬天提前、夏天延长,昆虫繁殖期混乱,这对依赖自然节律生活的动物来说,无疑是“天塌下来的事”。
所以,气候的不稳定、生态的失衡,正一点点改变动物世界的秩序。燕子只是“受害者”,它们的困境其实是人类环境问题的缩影。
![]()
淮南网友的好意值得肯定,这种人与自然的共情正是生态文明的起点。但真正能让燕子安心南飞的,不是临时的喂食与搬运,而是更健康的环境、更稳定的季节节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