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东北濒危物种保护中心驿站、上观新闻、法治日报、BirdLife species factsheet、The IUCN Red List。
偷猎一级保护动物12000只!
虽然没有上热搜,但这个事件在动物爱好者眼中,尤其是鸟类爱好者眼中简直是爆炸级的新闻!
10月23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全省公安机关“平安原野-2025”专项行动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公布了两起案件,其中一起是针对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胸鹀(Emberiza aureola),这种珍稀的鸟类居然被一个犯罪团伙抓了12000多只!预计总价值高达3600万元!
你就说离谱不离谱吧!
![]()
不得不说这个犯罪团伙的5个成员确实是懂鸟的,他们知道黄胸鹀有秋季南迁的生物学规律,于是抢在这个即将迁徙的窗口期,在大连的庄河、普兰店等地多次流窜作案,用各种违禁捕鸟设备,再加上找人收购,搞了整整12000多只黄胸鹀,还有350只“三有”保护鸟类,具体的品种没说,估计是比较杂。
![]()
然后他们将这些鸟给囚禁在大连庄河的一间仓库内,把鸟全养了起来,开始对它们进行催肥。也就是说这是一个集“非法猎捕、收购、贩卖”流程的分工明确的黑灰产网络!除了那5个最主要的,这个链条估计还能顺藤摸瓜逮到不少犯罪分子,只是发布会上没有细说了。
值得庆幸的是,这个犯罪团伙还有催肥的打算,而且估计是活着的比较值钱,所以这些鸟被养得好好的,甚至补充了迁徙所需的能量,它们的羽毛也没有损伤。
![]()
救出它们的时候是9月底,刚好在迁移末尾!在“十一”国庆期间,被查扣的黄胸鹀全部被放飞,它们完全来得及延续迁徙的旅程,真是可喜可贺。
![]()
极危物种
黄胸鹀(Emberiza aureola),听着不太熟悉吧?你得听听它的民间俗称“黄胆、禾花雀、黄肚囊、黄豆瓣、麦黄雀、老铁背、金鹀、白肩鹀”,这些是不是就很耳熟了?尤其是“禾花雀”这个名字。
![]()
它们的雄性、雌性、亚成体和繁殖期、非繁殖期的羽毛都会有变化,所以你在网上搜图片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很多花色各异的黄胸鹀。不过其实配色也是万变不离其宗,就是深浅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雄性的面部、枕部、翅膀和背部都是深栗色的,胸腹部是黄色的,翅膀上有白色斑纹,身上相当斑驳;雌性的脸就比较干净了,整体颜色呈现斑驳的浅褐色。
![]()
尽管我国在1997年就禁止根据黄胸鹀买卖,但毕竟没有相应措施来控制,所以它们的交易和偷猎问题根本没有改善。
红色名录官网公布的信息我们可以知道黄胸鹀从“无危”到“极危”只花了13年!2004年的时候,它们从“无危”改为“近危”;2008年进一步变成了“易危”;过了5年的2013年就变成了“濒危”;到了2017年12月5日直接变成“极危”!统计数据显示,黄胸鹀种群数量在1980至2013年间锐减了84.3-94.7%!
![]()
它们数量的下降跟农药的使用、栖息地的减少和人类猎杀都有关系。
但可以明确的一点是人类的猎杀是最直接的因素!
疯狂的偷猎
上世纪50年代,它跟麻雀一样被认为是危害庄稼和各种农作物的有害物种,从那时候开始它们就一直遭到人类的捕杀,但没有那么系统性。
到了90年代后,人类的对它们的猎杀突然开始堪称“丧心病狂”了。
![]()
从8月份开始,不同地区的黄胸鹀就会开始准备迁徙了,此时它们大量聚集,从西伯利亚或我国东北朝南方和东南亚地区迁徙。这个时候对偷猎者们来说就是最好的机会,他们直接在山上和田地架设鸟网,有时候能铺几千米的长度!路过的黄胸鹀很难躲开这个人造的阻碍。
有记者假装收鸟的人去采访了那些偷猎者,这些偷猎者表示一张鸟网也就15块钱,而一只黄胸鹀就能卖20~30块,一只就回本了!而且每次都是一口气抓几十只!简直就是一本万利,所以很多农民都参与了偷猎活动。
![]()
不过偷猎者表示2007年左右的时候,一天能抓50多只,现在有时候2~3天也就能抓到一只,数量变得很少了。
抓到黄胸鹀后,这些人会给鸟催肥,再把它们给活活闷死,然后卖给我国南方。最后出现在餐桌上的时候,它们的价格就翻了几十倍!
![]()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官网公开的信息让人非常难堪,他们认为在中国,为食用而对黄胸鹀进行的非法诱捕是黄胸鹀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这次不是刻板印象,他们是真的没有说错。
90年代的时候,不知道源头是哪里,总之南方地区开始流传起了一个荒诞说法:禾花雀(黄胸鹀)是“天上人参”,能“滋补养生”!结果你就懂了,像这样被谣言害得差点灭绝或者已经被灭绝的动物实在太多了。
![]()
一位广州护鸟志愿者表示直到今天一些餐馆依然吃得到黄胸鹀,只是不会被写上菜单,而且只有熟客才能吃到。
所谓“天上人参”
黄胸鹀真的有那么滋补吗?民间认为其能能壮筋骨、通经络、壮阳补肾,冬季进食能“大补”!甚至从清代开始,广东的文献中就有将禾花雀作为食物的记录,不过当时对它们的需求很低,还是90年代才开始变得那么离谱的。
![]()
实际上这些说法完全没有一丝科学依据,包括非常多专业人士多次辟谣,官方也不断地宣传,但依然是阻挡不住那些只信谣言的蠢货。黄胸鹀也就是鸟而已,它们的营养价值与鹌鹑、鸽子差不多!而且从食品安全角度看,黄胸鹀是候鸟,很可能跟不同地域的鸟类都有接触,其感染不明病毒的风险更高。
开头说的那个案件是辽宁省近年来个案查扣一级保护鸟类数量之最,关键点在于“近年”,再次之前类似的案例非常多。如果不把地点限定辽宁,从2000~2013年媒体报道过的查获捕杀黄胸鹀的案例有28起,其中广州和韶关的案例最离谱,查获的数量达到10万多只!肯定还有很多没报道出来的。
![]()
这么离谱的偷猎数量,而且偷猎行为持续到了今天,黄胸鹀没灭绝都谢天谢地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