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聚焦ESMO,REJOICE-Ovarian01研究II期部分主要分析结果报道,R-DXd在铂耐药卵巢癌患者中再次显示卓越疗效。
在10月17-21日,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在德国柏林盛大召开,汇集了肿瘤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其中,卵巢癌作为最致命的妇科恶性肿瘤,其临床治疗进展备受关注。2022年,全球卵巢癌新发病例达32.4万,死亡病例近20.7万,复发率较高,多数发展为铂耐药卵巢癌(PROC),化疗反应不佳,后续治疗选择更为有限,整体预后较差 [1]。针对这一困境,靶向CDH6的新型抗体偶联药物(ADC)R-DXd(Raludotatug deruxtecan)带来了破局希望。本次ESMO大会上重磅公布了其II/III期REJOICE-Ovarian01研究(NCT06161025)II期部分结果,数据显示,R-DXd在铂耐药的卵巢癌患者中的客观缓解率(ORR)达50.5%,展现出令人欣喜的疗效与临床应用潜力[2]。
基于此,医学界特别邀请北京肿瘤医院妇科主任,REJOICE-Ovarian01研究PI高雨农教授,对 REJOICE-Ovarian01研究的最新结果及其对卵巢癌治疗格局的潜在影响进行深入解读。
研究回顾:R-DXd锋芒初露,PROC中显示卓越疗效
REJOICE-Ovarian 01研究是一项全球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的II/III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R-DXd用于经1–3线全身治疗后疾病进展的铂耐药卵巢癌(包括高级别浆液性癌、原发性腹膜癌或输卵管癌)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研究允许纳入既往接受过靶向叶酸受体α(FRα)ADC治疗的患者,以进一步探索R-DXd在经治人群中的潜在价值。该研究的II期阶段评估了R-DXd三种剂量(4.8 mg/kg、5.6 mg/kg、6.4 mg/kg)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以确定III期阶段的推荐剂量。
本次ESMO大会上公布了该研究II期部分主要分析结果,数据显示,研究纳入的107例铂耐药卵巢癌患者,其中94.1%表达CDH6。在疗效方面,在至少随访18周后,R-DXd在所有评估的剂量中均显示出具有前景的疗效,总体确认的ORR为50.5%,其中3例(2.8%)达到完全缓解(CR)。R-DXd 4.8mg/kg组ORR为44.4%,疾病控制率(DCR)为75.0%,R-DXd 5.6 mg/kg组ORR为50.0%,DCR为80.6%,R-DXd 6.4 mg/kg组ORR为57.1%,DCR为77.1%。并且在所有评估的剂量下,R-DXd治疗均与快速缓解相关,总体中位至缓解时间(TTR)为7.1周,表明R-DXd能实现肿瘤快速缓解。
![]()
图1 REJOICE-Ovarian01研究II期疗效数据汇总
![]()
图2 REJOICE-Ovarian01研究II期ORR和DCR数据
![]()
图3 REJOICE-Ovarian01研究II期TTR数据
值得关注的是,在不同CDH6表达水平的患者中均观察到具有临床意义的肿瘤缓解。为了全面评估R-DXd的疗效,还需要更多的随访数据。特别是关于缓解持续时间(DO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成熟数据,这些数据对于确定R-DXd作为治疗选择的长期获益至关重要。
![]()
图4 不同CDH6表达水平下的肿瘤缓解情况
在安全性方面,R-DXd安全性总体可控,并且与既往1期研究中报告的安全性数据一致,未发生新的安全性事件。其中,恶心、贫血、乏力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所有剂量下最常见的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s),且大多数不良事件为1-2级,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对较低。值得关注的是,仅发生1例经判定的3级治疗相关间质性肺病(ILD)。
不同剂量组的安全性比较显示,4.8 mg/kg和5.6 mg/kg组的安全性特征相似,与4.8 mg/kg和5.6 mg/kg组相比,6.4 mg/kg组TEAEs发生率更高。基于当前疗效与安全性结果,结合药代动力学(PK)及暴露-反应(ER)分析,R-DXd在5.6 mg/kg剂量下展现出良好的获益-风险特征,被认为是最佳剂量。III期阶段研究将在此推荐剂量下,比较R-DXd与研究者选择的化疗(紫杉醇、聚乙二醇化脂质体阿霉素、托泊替康)的疗效和安全性,期待该研究的数据早日公布,为R-DXd的临床实践提供更高级别的证据。
专家解读:破局铂耐药困境,R-DXd以卓越疗效带来卵巢癌治疗新希望
卵巢癌中最为常见的卵巢浆液性癌,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我国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约30%[3]。尽管初始治疗缓解率较高,但约70%的患者在2年内复发,陷入治疗-缓解-再复发的恶性循环[4]。约70%的复发性疾病患者会发展为铂耐药(无铂间期<6个月),该类患者的当前标准治疗通常为非铂类单药化疗,但其疗效较为有限,ORR仅10%–15%,中位总生存期(OS)约为10–12个月[2]。随着后续治疗选择的逐步减少,患者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治疗和生存困境[5]。
当前,卵巢癌ADC领域呈现出靶点多元化探索的繁荣景象。其中,CDH6因其在高级别浆液性癌等亚型中的高表达与特异性,成为备受关注的治疗靶点。CDH6是一种II型经典钙粘蛋白,由790个氨基酸构成的单次跨膜蛋白,定位于上皮细胞的基底外膜(Basolateral membrane)并介导钙依赖性细胞-细胞粘附。主要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和肾脏的形态形成。在卵巢浆液性癌、肾透明细胞癌及胃癌等恶性肿瘤中CDH6表达上调,在正常组织中则表达受限。
R-DXd作为靶向CDH6的新型ADC,通过人源化单抗精准识别肿瘤细胞,并借助可裂解连接子在胞内高效释放强效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DXd,从而在实现强力抗肿瘤活性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脱靶毒性。此前,2023年ESMO年会,2024年美国妇科肿瘤学会年会(SGO)公布的卵巢癌I期研究数据显示,R-DXd在重度经治的卵巢癌患者中表现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其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以可控的消化系统与血液学毒性为主[6] [7]。基于I期研究结果及正在进行的REJOICE-Ovarian01 II/III期研究的积极数据,R-DXd于2025年9月获美国FDA授予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治疗CDH6表达的铂耐药卵巢癌患者,成为该领域备受关注的创新疗法[8]。
在本次ESMO大会上,REJOICE-Ovarian01研究的II期数据进一步丰富了R-DXd的临床证据。研究结果表明,R-DXd在1-3线经治的晚期患者中实现了更快速和更深的疾病缓解,且在CDH6不同表达水平的患者中均观察到具有临床意义的肿瘤缓解,同时安全性整体可控。这些数据进一步表明,在铂耐药卵巢癌治疗选择有限的现状下,R-DXd为改善患者疗效带来了新希望。
展望未来,随着更多临床数据的积累,R-DXd的疗效与安全性将得到更全面的验证,有望成为铂耐药卵巢癌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更重要的是,这些积极成果也将激励并推动R-DXd在其他相关癌症领域中的探索,从而为更广泛的患者群体带来获益。
专家简介
![]()
高雨农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妇科 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Bray F, Laversanne M, Sung H,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2: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Cancer J Clin. 2024;74(3):229-263.
[2]Ray-Coquard I, et al. Raludotatug deruxtecan (R-DXd) in patients with platinum resistant ovarian cancer: Primary analysis of the Phase 2.dose-optimization part of the REJOlCE-Ovarian01 study. 2025 ESMO LBA 42.
[3]Zeng H, et al. Cancer survival statistics in China 2019-2021: a multicenter, population-based study. J Natl Cancer Cent. 2024;4(3):203-213.
[4]Zhu M,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partial platinum-sensitive recurrent ovarian cancer. Zhong Nan Da Xue Xue Bao Yi Xue Ban. 2021 Jun 28;46(6):644-652.
[5]Yang L, et al.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resistance in ovarian cancer (Review). Oncol Rep. 2022;47(4):82.
[6]Moore K, et al. Raludotatug deruxtecan (R-DXd; DS-6000) mo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treated ovarian cancer (OVC): Subgroup analysis of a first-in-human phase I study ESMO 2023. Abstract 745MO.
[7]Moore K, et al. Raludotatug deruxtecan monotherapy among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treated ovarian cancer: Subgroup analysis of a first-in-human phase I study[J]. Gynecologic Oncology, 2024, 190: S6-S7.
[8]https://daiichisankyo.us/documents/36782/0/US_R-DXd_FDA_BTD_Press_Release_2025-9-15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