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促排3次了,再做下去会不会得卵巢癌啊?”
在生殖科门诊,这样的疑问每天都在上演。随着试管婴儿技术的普及,“促排药物致癌”的说法像一颗定时炸弹,悬在无数备孕妈妈的心头。今天,我们就用权威数据和医学常识,彻底说清这个问题!
![]()
一、真相一:促排药≠卵巢癌“催化剂”,权威研究给出结论
关于促排药物与卵巢癌的关系,医学界已经研究了数十年,目前主流结论是:没有明确证据表明促排会增加卵巢癌风险。
2023年《美国癌症学会期刊》发表的一项涵盖15万女性的队列研究显示,接受过试管婴儿治疗的女性,其卵巢癌总体发病率与普通女性无统计学差异。其中,浆液性卵巢癌(最常见的类型)的风险反而略有降低,这可能与促排过程中对卵巢的密切监测有关。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也做过类似研究,跟踪了近8万名试管婴儿女性,平均随访时间5.3年,结果发现:无论是促排药物的使用次数、总剂量,还是治疗周期数,都与卵巢癌风险无显著关联。
为什么会有“致癌”传言?主要是因为促排会让卵巢暂时增大,可能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与卵巢囊肿的症状相似,容易被误解为“癌症前兆”。但实际上,促排药物作用是短暂的,停药后卵巢会逐渐恢复正常。
二、真相二:真正要警惕的是“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而非癌症
虽然促排不直接致癌,但它确实有一个需要警惕的并发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
OHSS是由于促排药物导致卵巢内卵泡过多发育,体内激素水平急剧变化引起的。轻度患者可能只有腹胀、恶心,重度患者则可能出现腹水、胸水、电解质紊乱,甚至血栓形成,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不过,OHSS的发生率并不高,大约在5%-10%,且绝大多数是轻度的。正规医院会通过B超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最大程度降低OHSS的风险。如果促排期间出现严重腹胀、呼吸困难等症状,一定要立即就医。
三、真相三:卵巢癌的“真凶”是这些,别搞错了重点
与其担心促排药物,不如关注卵巢癌真正的高危因素,做好针对性预防:
1.年龄因素:卵巢癌多见于50岁以上女性,年龄越大风险越高,这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2.家族遗传史:如果直系亲属(妈妈、姐妹)患有卵巢癌或乳腺癌,本人风险会显著增加,建议做BRCA基因检测。
3.未婚未育:女性一生中排卵次数越多,卵巢癌风险越高。怀孕、哺乳期间卵巢暂停排卵,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4.肥胖与不良饮食:体重指数(BMI)≥28的女性,风险比正常体重女性高30%;长期高糖、高脂饮食也会增加风险。
四、备孕妈妈必看:5个促排防护要点,安全又高效
如果正在或准备进行试管婴儿促排,做好这5点,既能提高成功率,又能保障健康:
- 选对医院,拒绝“黑诊所”:一定要选择有正规生殖中心的公立医院或专科医院,医生会根据你的年龄、卵巢功能制定个性化方案,避免过度促排。
- 严格遵医嘱,不私自调药:促排药物属于处方药,剂量不当会增加OHSS风险,千万不要听信偏方或自行增减药量。
- 定期监测,及时沟通:促排期间需要多次做B超和抽血检查,密切关注卵泡发育和激素水平,有任何不适第一时间告诉医生。
- 保持健康生活,增强体质:促排期间保证充足睡眠,每天喝1500-2000ml水,适当散步(避免剧烈运动),饮食清淡多吃高蛋白食物。
- 调整心态,避免焦虑:压力过大可能影响激素水平,降低促排成功率。可以通过听音乐、和家人朋友聊天等方式缓解情绪。
最后想对所有备孕妈妈说:试管婴儿之路确实不易,但请相信科学,不要被谣言吓倒。只要在正规医院规范治疗,做好自我防护,“好孕”一定会如约而至。#试管婴儿##卵巢癌##奕健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