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北京气温骤降,密云区村里来了维修队,他们专门来给村民家里的自供暖设备做“体检”,能修的修、能换的换,预计月底前维修、更换完毕。等天再冷一些,村民们家家户户一开阀门,都能随时用上暖气,温暖过冬。
村里的钢结构电线杆架起来了
冯家峪镇西庄子村是海河“25·7”区域性大洪水的受灾村,这几天气温下降明显,村民家的自供暖设备能用吗?村干部何淑英说:“最近村里来了维修队,挨家检查设备。前期村里、镇里也都摸了底,哪家的设备需要修、哪家的设备得更换,都有台账,月底前肯定都能修好、换完。正式供暖前,村民用上自采暖没问题。”如今村里的临时电线杆换成了钢结构的稳固电线杆,为村民们温暖过冬上了“双保险”。何淑英脚踝有旧伤,降温就会有点儿疼,所以她穿上了厚棉鞋,等天气再凉一点,她把暖气打开,家里暖和了,脚也就舒服一些。
高岭镇瑶亭村村民王以庄家院里种了花卉绿植,还挂上了中国结,两个月前,这个小院因暴雨受损,后山墙开裂、屋顶渗水。密云区组建专家组对包括王以庄家在内的房屋受损户进行鉴定,并组织修缮,王以庄第一个响应。只用了1个月,王以庄住上“新家”,他选择在墙面贴竹炭纤维板,不仅防潮效果好,还很保暖。在卧室里,崭新的暖气散热片已经就位,“供暖设备都是好的,天冷了,一开阀门就能供暖。”
在大城子镇南沟村,70岁的吴绍银老人心里的石头落地了,干燥的墙壁、整洁的小院,曾经因洪水受灾的房屋如今焕然一新,老人在家里露出笑容。大城子镇有近470户和吴绍银老人家一样的受损房屋,修缮工程从开工到验收合格仅用33天,确保所有受灾群众在天气转冷前安全返家。
记者从密云区了解到,截至10月15日,全区1411处存在局部隐患房屋已全部完成修缮,保障受灾群众重返家园、温暖过冬。
新工程可解决局部停供和冷热不均问题
除了抓紧抢修受损房屋,让村民安心回家,密云区集中供热管网修复工程也在加紧推进。记者了解到,海河“25·7”区域性大洪水导致太师屯镇集中供热管网严重受损,23.5万平方米供热区域受到影响。9月30日,水毁修复工程开工建设,拟于11月15日供暖期前完成保供工程建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项工程使用了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通过实施一系列智能化改造方案,可解决局部停供和冷热不均问题,实现按需精准供热。项目建成后将满足太师屯镇居民用户1134户和商业用户346户约1.5万人冬季供暖需求。
10月21日,密云区召开灾后恢复重建和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会议强调,要加快推进受损房屋重建工作,切实做好受灾群众过渡安置,保障群众温暖过冬。要抓紧修复灾毁农田和农业设施,帮助受灾农户尽快恢复生产。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立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