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的认识是心肌桥不需要治疗,因为认为属于先天的良性变异。
可后来研究发现,有些患者确实是因为有症状或者心电图异常检查出心肌桥的,而且患者的心肌桥确实是和心肌缺血发作和心电图的缺血改变、心律失常等有关联的。
![]()
因此认识也随之改变了。心肌桥并不那么单纯,变异不都是那么良性,有些也是需要治疗的。
因为心肌桥并不是真正的桥,不是跨越、而是覆盖在冠状动脉上的。这部分心肌也会收缩,收缩的时候就会不同程度地挤压冠状动脉,也就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冠脉的血流。这种压迫的程度,做冠脉造影时根据心脏收缩时前降支受压狭窄的程度分为三级,Ⅰ级,冠脉受压程度小于 50%。这种情况下,心肌桥对冠脉血流的影响比较小,患者一般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Ⅱ级,冠脉受压程度在50%~75%。就像冠心病冠脉狭窄一样,到了这种程度,患者就有可能会出现心肌缺血、心绞痛了。Ⅲ级,冠脉受压程度超过75%。这样的患者多数有心绞痛的症状,甚至可能发生心肌梗死或者猝死。另外,心肌桥还容易引起冠脉痉挛。
![]()
所以,心肌桥要不要治疗,是要根据影响冠脉供血和冠脉损伤的程度来定的。
浅肌桥、没有心肌缺血的患者,当然不需要治疗。好在冠脉CTA发现的心肌桥大多数为浅肌桥,冠脉造影显示有功能的心肌桥也不那么多。
对有明确心肌缺血症状的心肌桥患者,是需要治疗的。
药物治疗:
这是首选。主要是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这样来缓解心肌桥对冠脉的压迫,延长心脏舒张的时间,改善心肌供血。
- 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美托洛尔就是倍他乐克、阿替洛尔(氨酰心安)等,可以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来减少心肌桥对冠状动脉的压迫,改善心肌缺血。
- 钙通道阻滞剂里的非二氢吡啶类药物地尔硫卓、维拉帕米。同样有减慢心率、减低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尤其适用于那些不适合用β阻断剂如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对缓解冠脉痉挛效果也比较好。
- 还有一类专门减慢窦性心律的药物,伊伐布雷定,这属于二线用药。主要用于无法使用前两类药物的患者,或者前两类药物已经用到最大剂量还不能有效控制心率的患者。
![]()
注意,常用的治疗心肌缺血的硝酸酯类药物是不建议使用的。因为硝酸酯类药物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脏收缩力增强,加重心脏收缩期心肌桥对冠脉的压迫,而且还会是使心肌桥附近的冠脉分支扩张,导致心肌桥下的壁冠状动脉供血更加减少,从而加重缺血。所以,如果劳力性心绞痛的患者服用硝酸酯类药物效果不好时,要想到心肌桥的可能。
单纯的心肌桥是否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或降血脂药物,目前还没有证据,但是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患者应该考虑服用的。
冠脉介入治疗,就是放支架、做球囊扩张之类的,不主张做!
“理想很丰满”,在心肌桥下面的隧道动脉里放个支架,能不能把心肌桥给撑住?可“现实很骨感”,目前还没有用支架治疗心肌桥的循证医学证据。相反,研究发现植入支架的再狭窄率比较高,而且冠脉穿孔、支架断裂或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也显著升高,生物可降解支架还会被压碎。所以,是要尽量避免在受压明显的心肌桥下植入支架的。没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心肌桥段也不主张用药物球囊。
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单纯的前降支心肌桥,频发心绞痛并且症状重、药物治疗不能缓解的患者,外科的心肌桥切开松解术和冠脉旁路移植手术就是冠脉搭桥术,是有效的方法。
![]()
做下来的结果,总体心肌桥切开松解术要优于冠脉搭桥,但是也要根据心肌桥的具体情况选择。
总体来说,就是首选药物治疗,症状重、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可以选择心肌桥切开松解术或冠脉搭桥,不推荐放支架。
(原创,版权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