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上半年,奔驰、宝马、奥迪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分别下滑 14.5%、19.5% 和 15%,净利润跌幅均超过三成。这已经不是偶然的波动,而是一次系统性的冲击:新能源车的快速崛起、价格战的激烈化以及传统豪华品牌在电动化转型上的迟疑,正把百年积累的技术护城河撕开一道大口子。
![]()
从宏观来看,德系豪华车的“高价+高配”模式在燃油车时代曾是不可撼动的金字塔。但电动化让“动力来源”从发动机换成电池,供应链从发动机零部件转向电池模组、功率电子,原有的研发、制造优势不再是唯一的竞争壁垒。与此同时,中国本土品牌在电池、智能网联和整车集成方面的进步速度远超预期,价格更具亲和力,导致原本依赖品牌溢价的 BBA 在华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
![]()
面对销量滑坡,三大品牌的应对策略各有侧重。奔驰把“油+电”双轨并行作为过渡,先在中国推出全系电动化车型,并以“奔驰标准”科技日展示新平台的研发进展,试图用技术说服消费者。
![]()
宝马则在中国加大研发投入,组建了超过 3000 人的本土研发团队,计划在 2026 年推出全新增程技术车型,以弥补 i3、i8 时代的技术缺口。奥迪则选择了更激进的本土化路径:与华为合作推出专属中国市场的新能源品牌,重新定义豪华电动车的定价和功能,甚至把传统的字母标识重新包装,以“左手华为、右手 AUDI”的姿态抢占市场话语权
![]()
然而,仅靠产品和技术的迭代并不足以逆转趋势。价格战的阴影仍在蔓延,过去几年里,BBA 为保住销量不得不大幅降价,导致品牌溢价被削弱,利润率跌至历史低点。经销商为完成任务甚至自掏腰包补贴,生存压力骤增,裁员传闻频出,内部成本控制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在这种“双刃剑”下,品牌必须在保持豪华基因的同时,快速适配本土消费者对性价比和智能化的需求。
![]()
从市场数据看,2024 年 BBA 在中国的整体市占率从年初的 18.4% 降至 9 月的 14.3%,空间被国产新能源品牌大幅蚕食。这不仅是销量的数字游戏,更是品牌影响力的实质削弱。消费者在选车时不再单纯看品牌标识,而是更关注续航、智能座舱以及后市场服务的整体价值。德系豪华车如果继续在电动化布局上摇摆不定,势必会被更灵活的本土品牌进一步边缘化。
![]()
所以,BBA 的自救之路必须是“三位一体”。第一,技术层面要实现从“跟随”到“领跑”,在电池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和智能驾驶上形成可复制的优势;第二,营销层面要重新塑造品牌与中国消费者的情感链接,利用本土研发团队的力量推出更符合中国审美和使用习惯的车型;第三,组织层面要在全球资源配置上倾斜更多资本和人才到中国,真正把中国视为创新实验场,而不是单纯的销量终端。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24303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24279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24287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24272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24277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24281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24288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24309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24295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24296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24310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24300
https://zq.zhaopin.com/moment/54024317
只有在这三条线上同步发力,BBA 才有可能在被撕扯的护城河上重新筑起新的防线。否则,豪华车的光环将继续黯淡,电动化的浪潮只会把它们推向历史的边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