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2021年8月美军撤离阿富汗后,近期特朗普政府被曝考虑重新控制巴格拉姆空军基地。
这一动向迅速引发伊朗媒体关注。《沙尔格报》分析称,若美军重返巴格拉姆,德黑兰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东部战略压力。
过去几十年,伊朗的军事资源高度集中于西部和南部战线,包括波斯湾、伊拉克及对抗以色列的前沿地带。
![]()
东部边境长期被视为“安全后方”,但美军基地的潜在回归可能迫使伊朗重新分配国防资源,甚至削弱其对美国和以色列的威慑能力。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巴格拉姆基地犹如一把抵近伊朗腹地的“战略匕首”。
该基地距离伊朗东部边境仅约500公里,战机起降可快速覆盖伊朗境内关键设施。
![]()
伊朗智库“霍拉桑”进一步指出,美军若在此站稳脚跟,可能联合阿富汗境内势力,对伊朗东部省份(如呼罗珊)形成牵制。
如此一来,伊朗不得不东西两线作战,其地区影响力可能被稀释。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此次动作并非孤立事件。
结合近期以色列对叙利亚境内伊朗目标的空袭、波斯湾美军舰队的部署,西方对伊朗的“包围网”正逐渐收紧。
![]()
美国重返巴格拉姆的意图,表面是反恐需求,实则为遏制伊朗区域扩张。
但伊朗未必会被动应对,其与俄罗斯的军事合作、在阿富汗边境的民兵网络,均可作为反制筹码。
这场博弈的关键,在于伊朗能否在东部构建“低成本防御体系”,避免陷入资源分散的泥潭。
![]()
后伊核协议时代:伊朗转向东方,外交迎来分水岭
随着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于2023年10月到期,伊朗迎来《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CPOA)终结后的新阶段。
《埃特拉特报》直言,伊核协议十年历程证明“西方不可靠”,而《民族力量报》则强调,伊朗正计划缩减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逐步脱离协议框架。
这一转变背后,是伊朗对西方制裁逻辑的清醒认知,制裁不仅是工具,更是长期战略打压的一部分。
![]()
决议终止后,伊朗获得两大突破口:一是恢复“和平核能国家”法律地位,可与中俄等独立国家深化核技术合作。
二是解除国际贸易、防务合作及两用技术交流的限制。目前,伊朗已与俄罗斯签署苏-35战机采购协议,并与中国推进25年全面合作计划。
此外,伊朗央行开始采用人民币结算部分石油贸易,以规避美元体系压力。这些举措显示,德黑兰正主动拥抱“东方伙伴”,试图在多极化格局中重塑外交定位。
![]()
伊朗的“向东转”并非临时起意,而是应对美国长期封锁的必然选择。
但新路径同样伴随风险:过度依赖中俄可能削弱伊朗的战略自主性;而国内保守派与改革派在对外政策上的分歧,仍需通过“全国团结”来弥合。
未来若美国调整制裁策略,伊朗能否在谈判与抵抗间找到平衡点,将决定其能否真正突破困局。
信源来源:2025-03-16 环球资讯广播 深观察“美国优先”又要对多国签证开刀?
![]()
2025年9月19日 环球时报新媒体 重返阿富汗?特朗普意外宣布:我们想重新控制巴格拉姆空军基地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