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科技测评界的标杆人物,一句"客观独立第三方"让无数数码爱好者奉为圭臬;如今却因2878万未履行债务两度被限高,坐绿皮火车出差成为全网谈资。王自如如何从创业明星跌落神坛?这场持续六年的债务纠纷背后,藏着哪些创业者必须警惕的致命陷阱?
![]()
科技圈"顶流"的崛起与陨落
2010年,22岁的王自如带着3万元启动资金创立Zealer,凭借专业拆机视频迅速走红。2014年那场与罗永浩的直播辩论,虽然因"被吊打"陷入争议,却将其个人IP推向巅峰。转折出现在2021年,他高调入职格力电器担任渠道改革负责人,"不看工资条"的言论引发轩然大波。
![]()
从独立测评人到企业高管,再到如今被限高的"被执行人",王自如的商业轨迹划出一道陡峭抛物线。天眼查显示,其名下4家关联企业中,存续的悦宸汽车美容公司与其科技主业相去甚远,折射出战略布局的混乱。
关键转折:2018年股权投资纠纷始末
这场2878万债务风暴的源头,要追溯到2018年与上海曙晖创业投资中心的合作。裁判文书网信息显示,争议焦点在于投资款用途及对赌条款履行。初始执行标的3383万元,经过法院终本程序后,仍有2878万未履行。
![]()
法律程序显示,王自如已因此案被冻结150万股权,并在2024年1月、8月两次收到限高令。值得注意的是,终本案件意味着法院已穷尽执行措施,但债务人确实无可供执行财产。
商业版图坍塌的多米诺效应
复盘王自如的商业决策,至少存在三重致命伤:其一是过度扩张,汽车美容等非主业投资分散资金;其二是职场转型代价,格力任职期间公开称"负债1亿",暴露现金流危机;其三是对赌协议失控,最终导致2878万债务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2023年从格力离职后,王自如加入雷鸟创新但未公布具体职务。其在节目中坦言"还钱是创业首要目标",却未说明如何解决2878万核心债务。
业内人士眼中的"王自如现象"
创投圈人士指出,该案典型反映对赌协议三大雷区:业绩承诺过高、个人连带责任过重、退出机制缺失。法律专家分析,终本后债权人仍可申请恢复执行,但需提供新的财产线索。
商业观察家则认为,王自如案例揭示个人IP商业化的悖论:当网红影响力转化为实体经营时,若缺乏专业团队和风控体系,光环反而会成为负担。
创业者债务陷阱警示录
王自如的2878万债务困局给创业者三重启示:签署对赌协议必须设置业绩缓冲条款;股权设计要严格区分个人与公司财产;被限高后可通过债务重组、和解协商等合法途径解套。
专业律师建议创业者建立"债务防火墙":公司注册资本实缴到位、避免个人账户收支公司款项、重大合同增设免责条款。商业世界没有永远的赢家,但清醒的规则意识能让跌倒者保留翻盘的可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