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水汤汤绕山行,大熊山翠入云端。新化的群山,是当地人赖以生存的“绿饭碗”,也藏着乡村振兴的“金钥匙”。近年来,新化县委、县政府循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引,把林长制从“制度纸面上”落到“山林土地上”,以“机制活林、从严护林、科学造林、依法治林、产业兴林”为抓手,让护林人有干劲、山林地有活力、老百姓得实惠,在湘中大地铺展了一幅“山青、林密、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责任织网:三级体系激活护林“新动能”
“每天巡山7.5公里,看看树有没有病、有没有人乱砍,心里才踏实。”凌晨5点,吉庆镇护林员老陈背着水壶、拿着巡林APP,钻进了薄雾缭绕的山林——这是新化县1384名护林员的日常,也是全县三级林长制体系的生动缩影。
为压实护林责任,新化县构建“县、乡、村”三级林长体系,2003名林长分片管山,搭配护林员、监管员、执法人员、林业科技员“四支队伍”,2143人组成的护林力量像一张密网,将全县山林“兜”紧管实。无论是偏远山头的火情隐患,还是山脚下的乱砍苗头,都能被及时发现、快速处置。
基层林业站作为护林“神经末梢”,与28个乡镇林长办“拧成一股绳”,简化办事流程、提升响应速度,让林长指令直接传至护林员手中。通过专项培训提升护林员APP使用能力,如今护林员上线率达94.46%;去年55名护林员因快速处置火情热点获省林业局奖励,“护林有奔头”成为全员共识。
生态筑基:从严管护筑牢绿色“安全线”
“以前山里偶有野火,现在防火道修到了山顶,蓄水池就在林间,心里踏实多了。”看着家门口新修的生物防火林带,水车镇村民感慨不已。2024年,新化县未发生一起重大破坏森林资源案件。这份“成绩单”藏在实打实的护林举措里,也让该县林长制工作成效显著——县林业局获全省物种多样性保护先进集体、基层林业站建设管理工作被国家林草局简报推介。
森林防火抓牢“头等大事”。全县落实“131”核处机制(1分钟响应、30分钟到场、1小时处置),开展“三抓三促”专项行动。一年来,新修生物防火林带207公里、隔离带140.8公里,开挖防火道26.1公里,建成总容量3012立方米的消防蓄水池,完成增发国债森林防火项目51.75公里,一道道“防火墙”将火灾隐患挡在山林之外。
生态守护多点发力。病虫害防治上,全县完成14.77万亩防治作业,实现松材线虫病普查全覆盖,开展检疫检查90余次,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98‰,县森防站刘礼获评“全国林业有害生物优秀测报员”;野生动植物与古树保护上,开展“清风行动2024”严打乱捕滥猎,投入40万元建设3个候鸟保护站、救助11只野生动物,推行野生动物致害保险(全年赔付33.6万元、覆盖250起案件),为4017株古树购24万元责任保险,争取35万元专项资金为10株一级古树开展抢救复壮。
绿富同频:科学兴林绘就乡村“共富图”
“以前荒坡长杂草,现在种上油茶,既能卖钱又能绿化,一举两得。”在西河镇油茶基地,村民忙着除草。2024年,新化县将“造林”转化为“造绿又造富”,完成人工造林2.5万亩、封山育林10.7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8674亩,建成省级生态廊道1500亩,完成中央造林补助任务8600亩,新造油茶林2.5万亩、改造低产油茶林1.5万亩——荒坡变绿的同时,村民腰包渐鼓。其林下经济工作成效突出,在2024年全省专题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
全民植绿热潮涌动。去年94.3万人次参与义务植树,适龄公民尽责率达95.5%,新建31个义务植树基地(总面积逾2000亩)、栽植苗木346.6万株;136个单位投入652万元助力58个村“联村建绿”,栽种树木38.6万株,昔日荒地变身“绿色小公园”。生态修复同步推进,督促项目建设单位补绿植绿,全年完成生态修复67.9公顷,龙湾国家湿地公园苏溪湖整治按计划推进。
产业兴林激活“绿色财富”。新化县把“林子”变成“票子”,去年林业总产值达161.68亿元:聚焦“黄精产业百亿县”目标,培育435家黄精种植加工企业和合作社,种植13万亩黄精、综合产值22.6亿元,魔芋种植1.5万亩、产值3亿元;引进楠得公司流转、代管12万亩林地,林农享利润分成;引入投资1亿元的竹源科技、2.65亿元的福建喜上云竹项目;依托152.6万亩林地发展种植养殖,林下经济“多点开花”、总产值突破50.21亿元,古台山湘鑫农业的“林下魔芋盆栽技术”成功拿下国家专利;森林旅游依托大熊山、龙湾湿地等景区,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从业村民年均增收1.65万元以上。
法治护航:刚柔并济擦亮振兴“底色”
“现在大家都知道,砍树要办证,乱砍要被罚,山林不能乱碰。”去年,新化县办理林业行政案件107宗,罚款逾420万元,移送公安刑事案件3宗——严格执法让“护林”成为全民自觉。
为了平衡生态与发展,新化县做足“细活”,完成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规范林木采伐许可(全年核发637份),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保障重点项目用地,审批86宗永久使用林地项目(面积362.4公顷),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5195.5万元,办理111宗林业生产经营设施用地手续,助力春田机场、梅山灌区等项目推进,实现“生态不松、发展不停”。其中,石冲口镇林长制工作优异,获评2024年度省林长制表扬奖补乡镇。
文化育新风让护林“内化于心”。新化县将梅山文化“山林崇拜”纳入村规民约,评选“最美护林家庭”“生态文化示范户”,大熊山蚩尤屋场“古树认养节”成固定节日;依托大熊山、紫鹊界梯田打造“研学+康养”线路,开设“小小林长”体验课,让“爱绿”种子扎根童心。
山更青了,水更绿了,腰包更鼓了——林长制在新化的山林间扎下深根、结出硕果。未来,新化将继续沿着“生态富民”之路坚定前行,让每一寸青山都成为百姓的“金山银山”。(娄底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雪艳 通讯员 陆次宏)
一审:谭洲伟
二审:罗江
三审:刘辉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