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稳步下降;成功应对2022年夏秋冬连旱和2023年低温寒潮灾害,特别是面对2024年超历史严峻汛情,做到了“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
“十四五”时期,南昌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立足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坚决秉承“应急为民”意识,扛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责任,持续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全市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断健全,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安全保障。
![]()
筑牢安全责任体系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南昌以构建“大应急、大安全、大治理”体系为核心,推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从“分散运行”向“协同高效”转型。
完成市、县应急管理机构独立设置,实现人员、经费、装备“三落实”;创新建立应急委、安委会、减灾委“三委并行”机制,实行党政“双主任制”;推行安全生产“三包”监管,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明确“三管三必须”责任分工,推动跨部门联合执法和风险共治常态化……“十四五”期间,南昌紧紧抓住安全生产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围绕“一件事”全链条监管,各个环节的责任逐渐明晰,推进责任落实的举措也越来越多。
纵深推进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是南昌精准防风险的关键抓手。2024年,南昌启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专项整治“九小”场所等薄弱环节,形成“排查—整改—复查—销号”闭环管理。
![]()
资料图
紧盯群众身边的各类安全隐患,南昌投入1200万元实施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兑现以旧换新补贴1434.66万元;安装21951个楼宇电梯电动自行车智能阻止系统;出动1.1万个检查组、3万余名检查人员,劝阻搬离违规停放充电车辆11.3万余辆……五年来,全市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形成“全链条”整治。
防范风险,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聚焦当前制约安全生产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南昌深入实施“人防+技防”措施,持续补短板、强弱项。“十四五”期间,全市通过“互联网+执法”系统开展执法检查11303次,全市事故隐患整改基本实现整改闭环“全覆盖”。
今年3月,某商贸公司因应急预案未按规定评审被查出,企业负责人误以为“非高危行业无需评审”。东湖区应急管理局依据“四张清单”,对其作出轻微不罚决定,并现场讲解《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执法人员不是来挑毛病,而是来帮助我们查漏补缺。”该公司行政经理告诉记者,企业完成预案重新评审,还借机完善了整个安全管理流程。柔性执法的底气,来源于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2024年,南昌制定印发《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事项清单、从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和免于行政强制事项清单》,梳理出轻微不罚(首违免罚)事项18项,从轻处罚事项11项,免予行政强制事项4项,明确适用边界,将首次、轻微、未造成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与主观恶意、屡教不改、导致事故的违法行为区分开来,让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宽严相济”的执法理念,既守住了安全底线,又给了企业发展空间,建立起“监管—服务—合规”的良性循环。自“四张清单”实施以来,全市应急管理系统运用四张清单开展柔性执法22次,其中首违免罚6件、轻微不罚11件,涉及企业全部完成整改,整改率达100%;既维护了执法权威,又保障了企业合法权益,实现了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构建现代应急体系
“十四五”时期,南昌形成“平战结合、快速响应”的应急救援保障体系,让抢险救援更专业、更高效,群众生命安全更有保障。
南昌应急管理部门强化“防抗救”一体化建设,推动灾害应对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防控”转型。
在队伍构建上,已建立起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2500余人灾害信息员队伍,并推动气象、水利、林业等多部门形成联防联处机制。2024年,全市森林防火专业队及乡镇和森林经营管理单位半专业扑火队伍规模已达2050人,全年开展防汛演练116次。积极推动“互联网+监管”,将全市92家危化品和化工企业人员资质和危化品信息录入系统,对企业实施“一企一品一码”管理,为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监管提供基础支撑。
实践检验成效。2022年成功应对夏秋冬连旱旱情,有效保障城乡居民供水安全;2023年安全转移受威胁群众1700人,妥善处置低温寒潮等灾害;2024年以超强措施应对6月锦江水位超历史极值、环鄱阳湖圩堤长时间超警戒的严峻形势……南昌应急管理工作历经多轮考验,交出防灾减灾的满意答卷。
作为“国家森林城市”,南昌森林覆盖率达到21.27%,全市林地面积177.3万亩,森林面积185.85万亩,列入国家、省级生态公益林面积71.41万亩,占林地面积比例达到40.3%,绿色正成为南昌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十四五”时期,森林防火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森林防火投入大幅增加,森林消防专业队伍从6支156人到8支307人,半专业队伍增加到56支1680人……全市上下凝聚防火合力,守护绿色发展底色。
应急管理,基础在预防,功夫在平时。“我们日常训练就在山地环境下进行,这次根据队员体能特长科学分工,全程仅用二十多分钟,按实战标准完成任务。”安义县专业森林消防大队队员张敏欣表示,大家苦练过硬本领,提升实战能力。
![]()
资料图
“十四五”时期,南昌分阶段实施森林防火能力提升工程,包括“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应急能力建设”及“监测预警补盲”等项目。全市共建成高空视频监控系统103套、火险要素监测站9个,配备水泵307台、森林消防水车58台、水带逾100公里,并建成蓄水池183个、防火物资储备库1.3万余平方米,初步形成“视频监控+地面巡护”的立体监测体系,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实支撑。
筑牢人民安全防线
人民群众既是安全成果的享有者,也是安全治理的参与者。“十四五”时期,我市应急管理部门走好群众路线,大力培育安全文化,筑牢应急管理人民防线。
“发现不同可燃气瓶混放、乙炔气瓶储存点未设置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奖励1500元!”南昌经开区一特种气体有限公司的公告栏引发员工热议。当日,企业员工蔺某某发现气体装置安全隐患,第一时间报告。企业依据内部奖励制度迅速完成整改并兑现奖励。
奖励不是目的,而是撬动企业主动担责的支点。自2023年修订《安全生产领域举报奖励实施办法》以来,我市明确最高奖励提升至30万元,并通过线上平台、热线电话等多渠道受理举报。全市受理举报案件超8746件,查实8100件,发放举报奖励23.98万元,充分激发了社会公众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
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南昌5587家重点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全部建立内部报告奖励机制,整改安全生产隐患48774项,兑现奖励金额317万余元,群众成为安全监督的“眼睛”。
南昌持续开展应急能力提升行动,全市开展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专题安全教育培训5.2万人次、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2500余次、培训近15万人次,持续培训电焊等特种作业人员3.7万人次。市安防委办联合市委组织部对“洪城红”应急队近2000人进行专题培训,发挥其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复核员、排查员、宣传员作用,进一步提升基层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能力和水平。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生动形象地诠释了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性。长治久安,关键在基层;安全稳定,重心在基层。
南昌完成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同时基于南昌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各行业成果,通过数据处理、汇集、分析关联等,整合形成南昌市应急风险普查数据库,并对有关数据进行常态化更新,为全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
为把防御堡垒筑到“最先反应单元”,南昌各县区共组建15支应急队,吸纳2000余名党员常态化开展安全防范;乡镇(街道)、村(社区)各组建不少于30人、10人的应急救援力量;基层民兵队伍与应急救援队伍深度融合;下拨各项中央及省级灾害救助资金2513.22万元,市级储备6类基本生活救助物资共10万余件、价值1370万元,可满足2万人救助和保障需求……南昌应急管理工作正不断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关口前置。
![]()
南昌开展安全宣传活动
以上率下,以宣促防。“十四五”时期,南昌开展“安全生产月”“应急夜市”等安全宣传“五进”活动1.5万余次,发送安全宣传公益短信超过2亿条,实现全体市民全覆盖;创新“执法+宣传”模式,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5.2万人次,利用新媒体和公交、地铁、商业综合体、社区宣传栏、主题影院、赣江两岸灯光秀等载体常态化开展社会面宣传,全民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显著提升,形成“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社会氛围。
风雨五载,砥砺前行。“十四五”时期,全市应急工作者凝心聚力、勇担使命,努力推动“十四五”规划落地见效,交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答卷”。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将持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来源:洪观新闻记者 邬靓/文 影视部/图
编辑:姚西林 二审:胡志文 终审:凌云
![]()
南昌发布
微信公众号:nc_fabu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