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痿论》讲得很清楚:“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一句话点透——痿的问题,根在五脏。
脾主肌肉,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虚了,吃进去的东西化不成气血,四肢百骸得不到滋养,肌肉自然软弱萎缩。
肝主筋,藏血;肾主骨,生髓。肝肾一旦亏虚,筋骨就失去支持,站立不稳、行走艰难随之而来。
还有肺,主一身之气,肺虚则全身气虚,人当然就没力气。
所以这个病,本质是“脾虚湿困、肝肾亏虚、气血不荣”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内脏功能慢慢衰退,由内而外表现出来的过程。
很多病人一开始只是觉得累,上楼梯腿重、提东西手抖,总以为“年纪大了,都这样”。
等到肌肉明显萎缩、走路需要扶墙了,才来找我——这个时候,五脏的气血已经亏得比较厉害了。
除了自然衰老,现代人的很多生活习惯也在悄悄加速这个过程。比如饮食不规律,爱吃生冷油腻,脾胃最先受伤;长期熬夜,就是在透支肝肾的精血;
总坐着不运动,气机阻滞,加上心事重、压力大,肝郁克脾,运化更差——这些都可能是肌营养不良的诱因。
我跟师学医时就常遇到这类病人。几十年摸索下来,总结了一张经验方,我叫它“强肌健力方”。基本思路很明确:健脾益气、滋补肝肾、活血通络。既要补虚,也要打通淤滞。
常用的药不多,但都很有讲究:
黄芪,补中益气,把脾胃功能提起来,让气血有源;
党参、白术,辅助健脾,化湿和中;
当归,养血活血,专门入肝经,濡养筋脉;
杜仲、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尤其擅长引药下行,针对腿软脚弱;
鸡血藤,既能补血,又能通络,对肢体麻木、无力特别有用;
茯苓,健脾渗湿,防止补药腻胃。
当然,这只是一个底方。具体用到每个人身上,还得仔细辨证。肺脾气虚明显的,可能加五味子、山药;
肝肾阴虚厉害的,常用熟地、龟板;如果脉络瘀阻重,甚至酌情加桃仁、红花,或者地龙、全蝎这类虫药搜风通络——但这些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千万不能自己乱加。
我经常跟病人讲,治这个病,急不得。它就像煨一锅老火汤,得慢慢来。正气要一点一点补,经络要一点一点通。
有的人吃半个月药就感觉身体轻快了,也有人要两三个月才觉得走路稳一些,这都正常,关键是不能放弃。
之前有一位做IT的李先生,才四十出头,长期熬夜、吃饭不定时,后来双腿渐渐无力,走路常绊跤。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