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炳哲认为,爱情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闲暇”。现代的时间观念与农业社会不同。我小时候在农村,父母就是看着太阳生活,我们没有手表,也没有手机,早上很早就起来吃饭,趁早凉父母就去地里干活,除草、施肥、打药。中午回来吃饭,农活多的时候就带着饭在地头吃,天地之间,田埂之上或树荫之下,自带的煎饼、萝卜干咸菜、大锅烧的水,与隔壁田地的邻居远远地喊着话。傍晚回来,全村老老小小在门前的小河里洗个澡,日落就睡了,如《击壤歌》说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是正常的生活时间,不会焦虑,不会恐慌;全村的劳作时间都差不多,每年收的粮食也相差不大。站在田间,一望无际,麦子、水稻,每家的庄稼也长得差不多。“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人与家禽、家畜一起过群体的生活,同醒,同睡,其乐融融,家畜归圈就是我们的钟表,提醒我们该睡觉了;“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庄子·知北游》)农业社会的生活是最符合人的身心健康的。
今天我们完全是按照钟表在生活,在潜意识里会认为如果不这样就是不道德的,就是浪费时间,就是不努力,就会被人指责,做事效率高成了一种美德和自我要求。所谓效率就是做事情讲究成效。人们越来越想快速地处理很多事,同时胜任很多事,像在完成任务或是展示给别人看,而无法真的投入与享受。“成功”成了社会、家庭与朋友评价你的唯一标准,你不成功,就失去了圈子,失去了群体生活。圈子文化说白了就是资本文化、等级文化,拥有同样资本的人聚在一起谋划更多的资本。所以,这个社会的人都很拼,追着时间跑,你越跑得快,时间也就过得越快。
能主动选择“无所事事”的人才是独立的,才是懂得享受生命的人。你等时间,时间也会等你。你温柔待时间,时间也温柔待你,你速度慢了,是在真正享受时间。韩炳哲说,“无所事事不是无力行动、拒绝行动,也不是简单地在行动中缺席,而是一种独立的能力”,与道家的“无为”相通。能掌握自己的时间的人才是真正的独立,是真正的“去存在”,这与海德格尔的思想也遥相呼应。韩炳哲说:“唯有在无所事事中,我们才能感知脚下的土地和身处的空间;生命切换至沉思模式,飞回隐秘的存在之根基,找回自身并审视自身,抵达其深刻的内在。唯有无所事事能向我们吐露生命的秘密。”这种“无所事事”的生活方式才是自由的生活,爱在其中也才能发生。“节日”也才成为真正的节日,而不是沦为消费日。
节日的本质是社群的归属感。节日让社群的关系更加亲密、牢固,这样真正“无所事事”,没有任何“目的”的传统节日应该过起来。在网上抢购的那些“伪节日”不具有群体性,更不具有归属感,消费者是各自拿着手机进行的,他们仍然是孤独的。电子化的交往是虚拟的,没有声音的交流,也没有身体的在场,完全算不上群体生活,倒是反映了人对真正的群体生活的需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