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红中医:这种坚果经常吃,减脂、护心、调血糖!做菜时加一把,越吃越舒服(内附食谱)
杨小红,广州三甲医院糖尿病医师,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内分泌、糖尿病、肾脏疾病工作近四十年。现定期在广州宏韵中医互联网医院坐诊。
很多糖友觉得“水果含糖,吃了升血糖”,于是干脆一口不吃。其实从中医角度看,水果有养津液、调脾胃的作用,完全不吃反而可能因津液不足、脾胃失调加重身体不适。糖友吃水果关键在于“选对种类、控制量”,尤其秋季水果丰富,按中医“性味适配、辨证施食”的原则吃,既能补充营养,又能避免血糖大幅波动。那为什么中医说糖友吃水果要看“性味”?
![]()
中医认为,糖友多有“阴虚燥热”“脾虚痰湿”的体质特点——阴虚则津液不足,燥热则易血糖波动,脾虚则运化能力弱。而水果的“性味”直接影响体质与血糖:?味甜、性温/热的水果,易助湿生热,加重阴虚,导致血糖升高快。?味酸甜、性凉/平的水果,能生津润燥,且升糖相对平缓,更适配糖友体质。因此,糖友选水果,核心是“避甜腻、远温热,择酸甜、取凉平”。
一、慎吃类:尽量不吃这类水果多“味极甜、性偏温”,中医认为易滋生痰湿、加重燥热,且含糖量高,吃后血糖易飙升,秋季尤其要注意。1.柿子:柿子味甜且涩,性温,易与体内津液结合成“痰浊”,加重脾胃负担,且升糖指数高。2.鲜枣(含冬枣):鲜枣、冬枣含糖量极高,吃3-4颗就可能让血糖明显升高,中医称其“滋腻碍脾”,糖友尽量避免。3.葡萄:葡萄味甜性温,易助热生湿,且成熟葡萄含糖量高。4.甘蔗:甘蔗味甘性寒,但含糖量堪称“水果之最”,主要成分是蔗糖,吃后血糖会快速上升,即使口干也不建议用甘蔗补水。
二、少吃类:能吃但需控量这类水果“味酸甜、性偏凉”,有生津润燥的作用,但仍含一定糖分,需严格控制量,最好在两餐之间吃(如上午10 点、下午3点),避免叠加正餐血糖。1.山楂:味酸甘,性温,中医能消食化积,但山楂含糖量不低,且酸性强,过量吃易刺激胃黏膜,还可能因“酸能助热”轻微升高血糖,每次吃5-6颗(约50g)即可,且需监测血糖。2.梨:梨味甘微酸,性凉,能润肺生津,适合秋季口干的糖友,但梨含糖量中等,每次吃1/4个(约80g)。3.猕猴桃:猕猴桃味酸甘,性寒,能清热生津,但部分糖友吃后可能因“性寒伤脾”出现腹胀,每次吃1/2个(约70g),脾胃弱的糖友需搭配温水。
三、宜吃类:升糖平缓、适配体质这类水果“味酸甜、性凉/平”,中医看能生津而不助湿、补养而不滋腻,升糖指数低,是糖友秋季的优选。1.苹果:苹果味甘微酸,性平,中医称其“健脾益胃、生津润燥”,既能补充津液,又不会明显升糖,且含膳食纤维能延缓糖分吸收,每次吃1/2个(约120g),带皮吃效果更好。2.柚子:柚子味甘酸,性寒,能清热化痰、生津止渴,升糖指数低,且含类黄酮能辅助调节代谢。3.柑橘(包括橘子、砂糖橘):柑橘味甘酸,性温(但温而不燥),能润肺理气,每次吃1个中等大小的橘子或3-4颗砂糖橘(约100g),注意别去掉橘络(橘络能理气,助于血糖稳定)。
最后提醒大家,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千万不要盲目使用别人的方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