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一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其购买小米YU7后收到当地极氪4S店号称“销冠”的语音——“想买人生最后一辆车就选小米YU7,你买的不是259800,是你的命”。该网友认为这样的说法是在对自己进行“诅咒”,并将对话截图内容发在了网上,引发讨论。
门店销冠诅咒客户“买命”
这起事件源于一名顾客在极氪4S店咨询时,坦言自己更倾向于购买小米YU7,只因“YU7提供的情绪价值很高,小米太懂年轻人了”。顾客礼貌地表示,如果自己年长5岁会考虑极氪001,然而,这番坦诚却引来了极氪销售的极端回应。
根据曝光的聊天记录,极氪销售请出的门店“销冠”在语音消息中表示:“弟弟,你要是想买人生的第一辆车你必须得选极氪001。如果说你想买人生的最后一辆车,你肯定得选小米YU7”。更令人震惊的是,随后又补充道:“你买的不是259800,你买的是你的命,你知道吗?”这种将竞品车型与“生命危险”相关联的言论,明显超出了正当竞争范畴,被顾客质疑为“诅咒式营销”。
![]()
顾客随即将聊天记录发布到社交平台,迅速引发网友热议。大多数网友认为销售行为“丢品牌的脸”,批评其完全丧失职业底线。也有网友分享类似经历,指出新能源汽车销售中“踩一捧一”的现象并不罕见。
在事件曝光后数小时内,极氪汽车相关负责人联系顾客致歉,并通报了详细处理结果。根据通报,销售伙伴于某某、侯某某因“言语不当造成严重顾客体验问题”,依据《零售业务合规管理办法》被扣除12分合规分,属三级违规违纪,被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且不得再录用。
极氪对此事件的处理不仅限于直接责任人,还启动了管理层连带责任追究。浦珠北路极氪家店长武某某因管理失职,被扣除3分合规分;南京单元城市经理芮某某因间接管理责任,被扣除2分合规分。该负责人强调,这些处罚将触发进一步的绩效扣除及升职机会免除,其本人也将承担管理责任。
![]()
据红星新闻,10月22日,涉事极氪汽车4S店工作人员表示,近日确实有相关的情况发生,已经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处理,但具体处理结果后续才会公示,“日常培训的时候,我们是禁止拉踩竞品的,消费者有自由选择产品的权利。”该工作人员表示。
极氪处罚被指避重就轻
红网认为,极氪的“连坐式处罚”虽赚足了“认错快”的印象分,却难逃“甩锅式灭火”的嫌疑。涉事4S店强调“日常培训的时候,我们是禁止拉踩竞品的”,可制度红线为何拦不住销售的极端言论?答案藏在行业内卷的现实里:2024年227款车型扎堆降价,2025年车企再掀“抢客肉搏”,小米YU7开售18小时锁单24万的热度,让部分品牌陷入“销量焦虑”,催生了“为成交不择手段”的销售文化。当KPI权重压过职业操守,当“抢单”优先级高于品牌信誉,销售自然会把“踩竞品”当捷径,将“骂对手”当技巧。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恶性竞争已触碰法律红线。从民法典视角看,“买的是命”这类言论绝非简单嘲讽,而是通过暗示“车不安全会致死”诅咒消费者,构成对人格尊严的侵犯;从反不正当竞争法维度考量,极氪与小米作为直接竞品,销售人员散布误导性信息贬低对手,已然涉嫌商业诋毁。此前海南二手车行因骂对手“黑心车商”判赔1.2万元,陕西安骏4S店因诋毁竞品被罚10万元的案例,早已为行业敲响警钟。极氪的处罚止于内部追责,却未回应是否涉嫌不正当竞争的核心追问,难免有“避重就轻”之嫌。
![]()
网友的质疑一针见血:“开除是挺快,但能保证其他销售不这么说吗?”这话戳中了问题的要害。极氪并非首次卷入类似争议,此前就有“补5000元抢小米退订用户”的操作,而其母公司吉利也曾因广告贬低友商被罚。这说明问题根源不在“两个坏员工”,而在“唯销量论”的考核体系与“默许拉踩”的隐性文化。若只拿基层员工当“背锅侠”,不根治竞争焦虑,今天开除两个销售,明天可能冒出更极端的话术。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崛起,靠的是技术突破与服务升级,而非“嘴炮攻击”。当销售不比参数比诅咒,企业不拼创新拼抹黑,最终只会透支整个行业的公信力。极氪的处罚该是一剂清醒针,而非一块遮羞布:既要重构考核逻辑,让合规与服务权重高于单纯成交量;更要强化行业自律,将“比产品不踩对手”纳入底线准则。
四年亏损超270亿元
资料显示,极氪由吉利汽车、吉利控股集团共同投资设立,2024年5月10日正式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
目前,极氪还未实现盈利。根据东财数据,2021年以来,极氪汽车持续巨额亏损,2021年至2024年度,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43.63亿元、79.34亿元、83.47亿元、64.24亿元,累计亏损超270亿元。公司的营收则持续增长,从2021年的65.2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759.1亿元。
![]()
2024年,极氪品牌全年交付22.21万辆,同比增长87%,完成原定23万辆目标的96.5%。主力车型极氪001全年销量超8万辆,极氪7X(中型SUV)与极氪009(豪华MPV)分别以4.1万辆、3.2万辆领跑细分市场,推动单车平均售价达24.4万元。全年整车毛利率提升至15.6%,第四季度更攀升至17.3%,主要得益于规模效应摊薄成本及高端车型占比提升。
2024年11月14日,极氪、领克宣布战略整合。2025年2月14日,极氪、领克仅耗时三个月便完成股权交割,正式成立极氪科技集团。
2024年,极氪科技集团(含极氪、领克品牌)总营收1138.9亿元,同比增长39%,销量超50万辆。其中领克品牌贡献28.5万辆,同比增长30%,新能源车型占比58%,EM-P插混系列累计销量达26万辆,单车均价突破20万元。
据悉,2025年,极氪科技集团将强化全球市场拓展,并聚焦超级电混、全链AI和全域安全三个创新重点,计划达成71万辆的年销量目标,实现40%的同比增长,其中领克39万辆,极氪32万辆。在市场开拓方面,极氪主要聚焦豪华纯电市场,而领克品牌则覆盖价格区间更为广泛的混动市场。
极氪科技集团CFO袁璟表示,2025年目标在美国会计准则下单季度扭亏,香港会计准则下实现全年盈利。
(内容综合自红网、红星新闻、电动知家等公开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