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近日,黄浦区新天地国际法律服务中心获“司法部”微信公众号专题报道,成为上海建立全球法律服务资源集聚高地、国际商事争议解决高地、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高地之一。这一国际法律服务实体平台,集成信息共享、诉求响应、争议解决等功能,打造法律服务资源共享空间。让我们跟随《法治日报》记者和司法部“‘一带一路’法治同行”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主题采访团的脚步,一起来了解和感受“法治软实力”护航高水平开放的硬核担当。
![]()
![]()

资源集聚护航“双向奔赴”
经过前期深入的法律架构设计和合规体系建设,中国知名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与印度尼西亚一家大型企业成功达成深度合作。上海汇衡律师事务所主任饶尧说,该项目能在印尼合法、合规、顺利落地,离不开中方律师的全方位参与。
“近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和我国企业广泛‘走出去’,对涉外法律服务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即从以往服务外资‘引进来’为主,向服务外资‘引进来’和中企‘走出去’并重转型,涉外法律服务的内涵有了新的变化。”上海市司法局律师工作处负责同志说。
据了解,“十四五”上海法治建设三个规划,明确提出将上海打造成为全球法律服务资源集聚高地、国际商事争议解决高地、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高地。
为此,上海各区纷纷定政策、建平台、优服务。连日来,记者先后走访徐汇区西岸数字谷国际法律服务集聚区、虹口区北外滩国际法律服务港、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松江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以及黄浦区新天地国际法律服务中心。
![]()
图片来源:浦江法韵
以黄浦区新天地国际法律服务中心为例,这里地处新天地核心区域,附近集聚了1000多家外资企业、4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贸易型总部,在此建设国际法律服务实体平台,集成信息共享、诉求响应、争议解决等功能,打造法律服务资源共享空间。同时,组建法律服务联合体,成员涵盖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境内律所、境外律所代表处及公证机构,同步建设国别法律政策数据库,开通专业律师现场咨询预约通道,为中外企业提供“一站式”涉外法律服务解决方案。
“涉外法律服务业务需要细分国别、区分领域、精细研判,而企业期待‘一揽子’解决现实困难和问题。”黄浦区司法局局长王建忠说,打造法律服务资源集聚平台,有助于配套发挥优势强项,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涉外法律服务网络,为国际经贸合作的“双向奔赴”提供坚实保障。
![]()
来源:淮海中路街道
编辑:黄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