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把打包回的这份沙县小吃知名“鸭腿饭”,每个元素都拆解放在了电子秤上。显示屏告诉我:鸭腿160g,卤鸡蛋58g,豆皮31g,豆芽青菜126g,土豆丝74g,米饭160g。
这算一个营养均衡的健身餐么?我把数据喂给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在3秒内给出答案:这是顿“中上品质”减脂增肌餐,蛋白质充足,碳水来源合理,蔬菜比例达标,但建议鸭腿去皮降低脂肪摄入,以及钠含量有点超标。
![]()
不是闲着没事干。最近网上说沙县小吃已经成了年轻人自己的减脂餐厅,还说“沙县主理人”(沙县小吃老板)只需要知道对方的当日体重、当日训练的强度,就能给出一份私人订制的健身食谱,搞得我好奇心大起,赶忙跑去楼下开了8年的沙县小吃,点了一份回来试试。
点餐环节就初现这一趋势的端倪。
我不认识老板,甚至从没来过这家店,但当我报出“一份鸭腿饭,打包”,并踌躇要不要点份汤时,老板下意识就回复了“乌鸡汤”?我侧头眯眼,疑心大起,问老板是不是经常有人这么搭配点?老板笑说,“太经常了,你饭要多少,正常还是减半?”
![]()
这绝不是普通老板会说出的话。我顺水推舟问减半大概是多少?他说“我这一勺子大概3两,你吃应该够了。”“那正常是多少?”“正常大概半斤嘛,就是两勺子,你要正常么?” 我摇了摇头,3两饭的确够我吃了。
趁老板备餐,我继续有一搭没一搭的跟他聊,越聊越发现,原来沙县“主理人”这个看似网络调侃的热梗,竟无比真实!老板不仅知道自己每个菜的重量,也真可以通过客人的身材样貌,估算出需要给到什么基础推荐。在无人注目的角落,沙县早已悄悄升级,不再是街边小透明,而成了上班族减脂期的“私人定制餐”,只要30块钱,你就可以实现健身餐自由。
![]()
只不过,眼前这家店,还能算是我记忆中那个凭借“一元进店,二元吃饱”的口号,靠着拌面、蒸饺、馄饨、炖罐四大金刚走红全国的沙县小吃吗?我分明品出一种陌生,却在某些细节里,尝到一丝“似曾相识”的合理。
![]()
三年前,我曾拜访过沙县小吃的老家,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
这里是福建省内森林覆盖面积最高的地区,广泛被宣传为“空气清新”,“养老胜地”,然而,半个世纪前,茂密的森林也意味着可耕土地有限、人均收入普遍偏低。正是出于这样的生存考量,许多沙县人选择离乡,成群结队地外出经营小吃店,以此谋求出路。
![]()
![]()
● 依山傍水的沙县
这本该是最“沙县”的地方,我满心期待能尝到最地道的飘香拌面、最经典的柳叶蒸饺。可当我真正走进那些挂着“沙县小吃”招牌的店铺,却发现菜单上竟有超过一半的品种,是外地沙县小吃店里从未见过的:
芋饺,本地沙县小吃标配——蒸熟的芋泥与木薯粉调配成软糯黏滑的皮,包裹上炒熟的肉沫虾米木耳丁,略微的劲道和酥松鲜美的内馅儿交相呼应,吃起来甚至会有一种咀嚼QQ糖的奇妙口感。
![]()
酱鸭,街道两排目之所及比比皆是。竹片撑开的风干番鸭,按强迫症极度舒适的模样整整齐齐地码在路边架子,吃的时候大火蒸煮,油脂和熏香混合交织,需要些牙口的动力,但越嚼越香,非常上头。
![]()
烧饼,以梅干菜馅和葱油馅为主流。写在墙上的典故会告诉你,这是明朝中后期,入闽平倭的山东人率带进福建的,后由福建人改良。这种烧饼吃到嘴里是颗粒分明的肥油丁,回味里也都有北方平原的风吹来的甜。
![]()
甚至有些被本地看作是“沙县小吃”OG(鼻祖)的小吃店,菜单甚至可以做到与外地沙县“毫不重叠”。
肥姐沙县小吃,不卖蒸汤,没有飘香拌面,看不见柳叶蒸饺,三大主将分别是烧卖、芋饺和红菇豆腐丸。烧麦的模样也陌生,薄薄的面皮里是烫熟的绿豆粉丝和瘦肉末,没有烧卖常见的“剂子”,也没有两广的蛋皮或长三角的糯米。甜烧麦更是“奇怪”,不仅模样仿佛女巫的魔法,口味也是紫菜和油炸甜果子的诡异搭配。
![]()
●比较罕见的甜烧卖
那次在沙县区的半日之旅,虽说味蕾得到了探索,但也给我留下了一个困惑。吃了十几年的“沙县小吃”,怎么跟真的沙县当地小吃完全不同?同一个名字下,为什么各有各的模样?
![]()
如今回想,其实那次旅行早已为我的困惑埋下了答案。
行程临近尾声时,我走进了沙县小吃同业公会认证的001号店——“李记沙县小吃”。这家店被网友称为全国数万家沙县小吃的“起点”。然而走进店内,除了几样本地特色,菜单上更醒目的却是蟹柳棒、骨肉相连、南瓜饼、煎年糕和各式盖饭。
当时我只觉诧异:为何沙县小吃的“源头”会卖这些看似不相干的菜品?如今带着更完整的认知回头看,才明白那恰是答案所在——正是这种包容与适应,塑造了沙县小吃走出本地、遍布全国的模样。
十八年前,李记的老板李贤锦首次将已经开遍全国的“沙县小吃”开回了沙县。当时的他,带着注册商标定制logo的超前认知,计划在本地做出像模像样的沙县小吃连锁样板。时间恰逢沙县建立小吃协会,李记获得了连锁店001的编号。借助着李记的顺利开业,沙县也开启了当地政府和商会为领头代表,统一在全国乃至世界指导本地或外地人开办“沙县小吃”的旅程,促成了美食领域的一方美谈,甚至代表沙县去世博会提供沙县小吃。
![]()
沙县小吃协会曾怀揣着打造统一品牌、系统推广沙县美食的愿景。然而,现实中的沙县小吃版图,并非完全由这种自上而下的力量所塑造。那数万家构筑起国人对沙县小吃基本认知的店铺,其生长模式更多是自发的、草根的。正如我家楼下那家老板的原话, “ 什么加盟啦,都是个体户。他们(沙县小吃协会)不管的。 ”
“当年就是要它个门头嘛,花了2万块钱。它们那个门头还特别宽,工人挂不上去,都是我自己弄的。” 之后的一切,其实都是老板与本地吃客经由时间搭建的社区同僚情谊。
这也是沙县小吃火爆背后吊诡的地方——虽然有官方的授权,但与官方实际更松散的绑定,反而促成了沙县这个名字在全国各地的经久不衰。加盟沙县的老板们大多秉持小富即安的思路,他们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努力适应时代,生存下来,专注为周围的社区和打工人服务。
![]()
●大家更熟悉的沙县都是个体户
我家楼下的这家,老板也是福建人,虽然不来自三明市,但依旧带着典型的福建人“爱拼才会赢”的DNA。对于自己坚持做沙县小吃的选择, 他的回答是:“福建小吃都差不多嘛,家家都会做扁肉馄饨,吃拌面,会蒸汤”,其他的,比如健身人士钟爱的鸡腿饭、鸭腿饭,在他看来“不就是盖浇饭嘛”。老板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使命不是弘扬“沙县小吃”,而是借由沙县小吃的名义,服务好周边的上班族,拼出自己在小区餐饮市场里的一条生路。
而这,大概也是沙县小吃生存至今的真正内核——一种与时俱进,旺盛的生存力。
![]()
不知是不是临近下午店里没人,或者老板性格如此。面对我这个陌生人,老板没有不耐烦,也没夸夸其谈。他坦诚地说鸭腿鸡腿都是批发的冷冻货,拿回来自己卤。豆干也是批发的,蔬菜是自己每天早上去菜场买的,什么便宜买什么,无非是青菜芹菜金针菇豆芽这些。
“年轻人现在都这么吃,我也刷手机,多少知道点”。老板一边给我打包,一边跟我解释。
“如果是女生,我一般会问饭要不要减半。男生我就正常给。”
“他们有的会提要求,多给点蔬菜什么的。”
“让我算蛋白质的就没有遇到过。”
这顿鸭腿饭+乌鸡汤的组合,总计花费30元。称重后我认真品尝了一下:土豆能吃到猛火爆炒的锅气,青菜豆芽就是最简单的炒熟,鸭腿的确是冻鸭腿,没有新鲜鸭腿鲜嫩多汁的质地,却也没其他毛病。鸡蛋和豆干卤到位了,咸香下饭。一口热汤一口热饭,吃起来干净清爽,颇有那种“他不坑我,我也不嫌弃他”的同志情谊。
![]()
这让我想起之前看到的一个网友的评价:吃了一圈漂亮饭和西餐,才知道沙县的好。就看看这价目表,抛开增肌减脂定量餐不谈,就算放纵餐鸡头白脸吃一顿能多少钱?
沙县小吃大概再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在2025年,凭借18块钱一份的鸡/鸭腿饭“翻红”。但在这个人人都在寻求“网红爆点”的时代,这个平平无奇的鸭腿饭,却又给人那么一种“该它火”的配得感。喧闹的世界需要一种安静,沙县小吃就是这样一种,用不争不抢,踏实把一碗饭做好的态度,给你一份实实在在的安心。
本期作者|梅姗姗
编辑|斯小乐 视觉/创意|BOEN
摄影|梅姗姗、小红书@俺为所欲为、@acho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