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军“四不原则”揭秘:良心车如何穿越行业周期?
他拒绝做马斯克,却成了中国汽车最稳的牌
每4个员工1个工程师,长城研发投入连续三年超百亿
不吹牛、不内卷、不妥协:长城汽车的“长期主义”胜利
在疯狂降价的车市,长城汽车凭什么逆势增长?
![]()
“资本可以支持你,但绝不能裹挟你;营销可以创新,但绝不能夸大。”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央视《对话》栏目中的这番表态,近期在行业内外引发广泛讨论。在价格战席卷汽车市场的背景下,这种对“良心造车”的坚持显得尤为珍贵。
![]()
魏建军与汽车的故事始于三十多年前。1990年,26岁的他接手了当时负债200万元的长城工业公司。这位曾被当地人称为“保定车神”的年轻人,对汽车技术的热爱远超对短期利益的追逐。当不少企业选择合资模式快速占领市场时,魏建军带领长城走上了一条更为艰难的自研道路。2000年,长城开始自主研发发动机,突破外资技术垄断;2020年,亚洲规模最大的汽车安全实验室在长城建成,能够模拟9000种不同的道路事故场景。
![]()
这种对技术的专注投入在2024年得到了回报。在车市价格战愈演愈烈、前七个月已有106款车型宣布降价的背景下,长城汽车第二季度净利润达到45.86亿元,实现19.4%的同比增长。支撑这一业绩的是连续三年研发投入超过百亿元,以及2.3万名工程师组成的研发团队——这意味着长城每四位员工中,就有一位是工程师。
![]()
魏建军提出的“油电平等化”理念,体现了长城对技术路线的独特思考。“未来混动的使用成本不会高于纯电,而且还没有更换大电池包的高成本压力。”这一判断基于长城在多元化技术路线上的布局。混动领域,长城的DHT系统实现了“四驱性能、两驱能耗”的突破;氢能方面,长城已掌握核心专利超千项,并在2022年实现燃料电池车的商业化落地。
![]()
长城的全球化战略同样具有前瞻性。在巴西,长城改造了奔驰原有的旧工厂,专门研发适合当地市场的乙醇插电混动系统;在泰国,长城工厂的本地化率已达到50%,为当地创造超过2000个就业岗位。这种深入本地市场的“生态出海”模式,使长城在拉美新能源市场获得了70%的份额。
![]()
魏建军为长城确立了明确的行为边界:“谁在发布会上过度夸张,先受处分再检讨。”这四条底线包括:尊重但不被资本裹绊,上市21年来从未盲目扩股;营销实事求是,哈弗H6累计销售300万辆却未过度渲染“销量神话”;产品聚焦核心优势,曾果断砍掉亏损的轿车项目;产业合作坚持互利共赢,与宝马合资的光束汽车坚持“联合研发,中国制造,服务全球”原则。
![]()
军事化管理的背后,是长城对安全的极致追求。长城是行业少有的“零贷款车企”,这种财务上的保守与技术在投入上的激进形成鲜明对比。长城与博世联合开发ESP系统,理由是“安全不能闭门造车”;WEY品牌推出的“牧羊犬系统”,专注于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监测而非华而不实的娱乐功能。
![]()
这种脚踏实地的风格使长城在海外市场赢得认可:在俄罗斯市场获得中国品牌份额第一,在澳大利亚ANCAP安全测试中超越部分豪华品牌。当整个行业热议“智能化是下半场”时,魏建军的观点更为根本:安全是基础,智能是锦上添花。
![]()
从保定一家乡镇小厂到在全球七国设立十地研发中心,长城的成长轨迹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不盲目追逐风口的企业,才可能成为下一个风口的定义者。在浮躁的市场环境中,这种对“良心造车”的坚持,或许正是中国汽车产业穿越周期、赢得长久信任的关键所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