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密度财经一则关于“网约车优惠补贴被指转嫁成本”的报道引起热议,关于“网约车优惠券究竟由谁承担”的话题又引起司机的广泛讨论。
![]()
01
网约车优惠券:平台请客,司机买单
为了吸引乘客打车,有平台推出了2.99元的优惠券包,乘客只需要花2.99元即可获得1张5元代金券和4张8折券,一次最高可以抵扣10元车费,对于乘客来说补贴力度非常大,但也让很多司机直呼吃不消。因为乘客使用优惠券后的减免金额并非由平台承担,而是直接从司机收入中扣除,平台仍收下乘客支付的2.99元套餐费,相当于“乘客省钱、平台赚钱、司机被扣”。
![]()
网约车平台的这种操作也让乘客看了直摇头,表示“这也太离谱了”。
![]()
还有司机给网约车观察,发来多张订单截图,订单本来的价格就不高,乘客使用优惠券后,司机的收入也大缩水。不少师傅质疑,“既然是平台发给乘客的优惠券,为什么全部由司机承担呢?”
![]()
一笔94.76元的订单,乘客用了10元优惠券,再加上平台抽成,司机到手只有70.12元,平台有了收入,乘客拿了便宜,成本却由司机一个人来承担。
![]()
密度财经在报道中指出,使用优惠券的网约车乘客比例高达九成以上,经常乘坐网约车的乘客往往会专门购买优惠券套餐。现在网约车行业竞争激烈,平台通过优惠吸引乘客无可厚非,但背后的成本却由驾驶员承担,这种“平台请客,驾驶员买单”的现象严重违背了市场公平原则。
02
监管新规出台,明确禁止成本转嫁行为
平台将优惠成本转嫁给司机的行为不仅伤害了司机的权益,也被监管部门喊停。今年5月25日,市场监管总局研究起草的《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征求意见稿)》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虽然未直接点名网约车行业,但这份新规明确将网络交易平台的收费行为纳入规范范围,网约车平台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受到约束。
![]()
《指南》共28条,从五个方面对平台收费行为作出规范,其中明确规定了平台不得向平台内经营者重复收费,不得转嫁应当由平台自身承担的费用,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购买服务或参加推广活动。
地方层面也在积极行动。7月9日,江西鹰潭市交通运输局召开会议,要求各平台停止低价竞争行为,合理制定运价规则,不得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宣传推广,严禁通过“一口价”、低于成本价、派特惠单等方式变相强制司机低价接单,不得通过优惠活动提高抽成比例,平台调整运价规则时应提前进行公示。
![]()
2024年6月13日,滴滴出行、风韵出行、T3出行等网约车平台,以及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聚合平台在汉经营企业集体签署《武汉市互联网出行行业文明优质服务倡议书》,明确承诺“不将平台优惠活动的成本转嫁给司机”。
03
警钟敲响,网约车行业走向透明化
网约车平台作为出行服务的运营主体,在制定运价和优惠方案时必须遵循公平合理原则,不能只顾自身利益而忽视驾驶员权益。驾驶员合理收入得不到保障,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服务,最终将影响乘客体验和行业形象。
近期低价竞争引发的争议已经敲响警钟。平台应当认识到,只有真正重视司机权益,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司机收入的合理保障将直接转化为更优质的服务,从而提升乘客满意度,形成正向循环。
当前,多地发布的网约车运力饱和预警,反映了行业跑马圈地阶段结束,从“野蛮增长”进入“存量博弈”阶段的现实。未来,单纯依赖低价竞争的模式难以为继,需通过政府调控、平台转型、司机权益保障和技术升级等多方协同,或将推动网约车市场走向“平台寡头化、服务分层化、运力智能化”的新格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