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荷兰主动请求与中方会面,姿态看似放低。
然而,这位经济大臣在电视上却坚称“荷兰没有做错什么”,拒绝为之前的资产接管行为认错。
一边焦急求见,一边嘴硬到底,这种矛盾姿态背后,藏着怎样的算计?荷兰为何走到了这一步?
![]()
荷兰拿着美国指南针,却驶向了中国的暗礁
荷兰最近的一系列操作,让人看得一头雾水,10月19日,其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公开喊话,说预计几天内就能和中方官员见面,听上去是要解决问题的样子。
可再一听他说的内容,又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他坚称荷兰对安世半导体的干预是“自主决策”,没受美国施压,甚至反咬中方“混淆事实”,这话说得连他自己人都不信。
![]()
荷兰克林根代尔研究所的学者就直接戳破,说这大概率是在美国压力下的操作,法院文件更是把真相拍在了脸上,6月12日,美国商务部就明确要求安世换掉中国籍CEO,不然就可能被列入“实体清单”。
荷兰的行动,与美国的通知,时间上严丝合缝,现在,自己闯了祸,产业链也快断了,这才想起来找中方“灭火”,却连一句“我们之前做得不妥”都不愿意说。
![]()
这种前倨后恭的样子,比直接认错还难堪,这就让人看不懂了,你要谈问题,结果又不承认问题的存在,那谈的是什么?套路?演戏?荷兰的算盘打得精,以为接管了安世在欧洲的总部,就能掌控全局。
可他们忘了,这家公司全球七成的芯片产能,都扎根在中国的东莞和无锡,荷兰忙活半天,接管的不过是一个没产能的空壳子,卡雷曼斯所谓的“此事已上升至最高层级磋商”,翻译过来就是:欧洲产业链快扛不住了,赶紧找中方灭火,这种自欺欺人的把戏,只会让自己更被动。
![]()
当外交语言遇上实力语言
荷兰大概没料到,中方的反制来得又快又准,10月4日,中方直接对安世半导体相关产品实施出口管制,特定成品芯片、分立零部件不能随便出口,工艺配方这些核心资源也禁止跨境提供。
这一下,就掐住了荷兰的命门,禁令一落地,欧洲汽车制造业先慌了神,代表宝马、奔驰等16家车企的协会紧急警告,说再断供几周,欧洲车企可能就得停产。
![]()
车规级芯片的供应商认证要花好几个月,短期根本找不到替代品,更让荷兰头疼的是安世中国的态度,10月19日,安世中国直接发了全员信,明说自己是“独立经营的中国企业”,法定代表人有最终决策权。
荷兰总部想断员工工资、停系统权限?安世中国说了,员工有权拒绝这些没经过法定代表人同意的指令,工资奖金都由国内公司照常发放,这就形成了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场景。
![]()
![]()
想象一下那个谈判桌,一方是姿态模糊、眼神躲闪的卡雷曼斯,他嘴里说着“合作”,手里却攥着一把空剑,另一方是表情平静、眼神坚定的中方代表,他们不谈虚的,只看事实,空气中充满了无声的张力。
这或许是一场史上最安静的战争,没有炮火,只有芯片产量和稀土交货期的无声增减,这场博弈的本质,是两种语言的对话,荷兰还在用“外交语言”,试图通过姿态和辞令来蒙混过关。
![]()
而中国,已经开始用“实力语言”说话,什么是实力语言?就是当你控制着全球70%以上的稀土生产,并且在提纯分离技术上拥有绝对优势时,你的每一次出口管制,都是一句分量十足的话。
就是当你的市场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你的芯片自给率在不断提升时,你的每一次市场调整,都是一次有力的发声,这种实力语言,远比任何外交辞令都更管用,它让荷兰明白,时代变了,游戏规则也变了。
![]()
荷兰的警报,欧洲的清醒剂
安世半导体事件,绝不仅仅是中荷之间的商业纠纷,它更像是一场针对全球产业链的“压力测试”,而荷兰,是第一个被送上测试台的样本,测试结果相当残酷,它暴露了全球产业链深度互联下的极端脆弱性,ASML的光刻机被誉为荷兰“国宝”,却离不开中国的稀土原料。
安世的芯片封装环节在中国,最终却要供应欧洲的汽车产业,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本应是合作的基石,却因政治干预,陷入了随时可能断裂的僵局。
![]()
它更暴露了“技术政治化”的巨大危害,世界贸易组织的报告就指出,荷兰以“国家安全”为由干预中资企业,实质是滥用贸易保护措施,如果其他国家都效仿,全球产业链稳定将荡然无存。
这场测试,也给所有欧洲国家提了个醒,面对中美之间日益紧张的竞争格局,不少欧洲国家陷入了“站哪边”的纠结中,荷兰作为技术含量较高的国家,本想在半导体领域保持话语权。
![]()
但如果这种话语权不是建立在独立和理性的基础上,而是任由外部压力左右,那最终影响的,不只是一个企业的命运,而是整个产业链的稳定,为何同样面对危机,德国的态度就比荷兰务实得多?
答案或许就写在各自的近代史里,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德国,比谁都明白,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所谓的“盟友承诺”有时并不可靠,唯有自身的战略自主和务实外交,才能保证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
荷兰的警报,正在成为欧洲的清醒剂,它迫使欧洲思考,所谓的“跨大西洋联盟”,在现实利益面前,到底有多大的韧性?这场以半导体为表的博弈,实则是一次关于信任、规则和未来方向的试金石。
![]()
该认的账,总得认
中方当然不是不想对话,但对话得有前提,那就是荷兰得认错、得改错,中国外交部和商务部早已亮明态度,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反对搞歧视性做法,这背后,其实是中方清晰的三原则逻辑。
第一,问题可以谈,但不能假装没问题,你不能既当裁判又当球员,还非要别人配合你继续比赛,第二,合作不等于默认,更不等于容忍。
![]()
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是遵守当地法律规矩来的,不是去冒险让别人随意对待的,第三,想重启合作,先得把之前的一页翻干净,把安世的管理权和股份还给闻泰科技,承认自己受美国施压的事实,停止对中资企业的歧视。
这三条原则,简单、清晰、有力,它不仅是对荷兰的要求,也是对未来所有潜在挑衅者的明确信号,对于荷兰而言,现在确实到了一个该认真考虑未来方向的时刻,是继续嘴硬,把责任推给“国家安全”,维持一副强势姿态?
![]()
还是承认问题,拿出实际行动,恢复与中方的信任?这两条路看似相似,其实走向完全不同,如果荷方继续选择回避问题,不仅中方的合作意愿会大打折扣,欧洲其他国家也会从中看到风险。
在全球供应链高度交织的今天,没有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荷兰如果真把自己当成一个有责任感的国际参与者,那就应该明白,规则不是用来约束别人的,而是大家一起遵守的。
![]()
该说的话得说,该认的账得认,据传,这已成为中方内部处理类似纠纷的黄金准则,只有把话说透了,事情才能往前走,否则,到最后,损失最大的,可能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
结语
荷兰的困境,根源在于用旧地图走新路,当实力对比改变,所有依附者都将发现,曾经的靠山可能正是拖自己下水的石头。
当规则重建时,各个国家将会选择怎么做?这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