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维基基金会公布的一组数据,直接让不少网友坐不住了 —— 和去年同期比,来自真实人类用户的页面浏览量足足跌了8%。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这波实打实的下滑,居然被一群 “高智商机器人” 给掩盖了好一阵子。
技术团队在排查巴西地区异常流量时,揪出了这批 “伪装者”。它们设计得特别逼真,模仿人类的访问路径和停留时间,不仔细甄别根本发现不了。直到用新算法重新核算 3 到 8 月的全部数据,真实用户持续流失的真相才彻底暴露。这场景就像你开了家小超市,看着收银系统天天显示客流爆满,查监控才发现一半都是戴着人脸面具的 AI 模型,表面热闹非凡,实际根本没几个真实顾客。
![]()
1. Z 世代学知识变 “短平快”,长文直接被 “秒弃”
现在 00 后、10 后的信息获取方式,早就和我们那时候不一样了。以 Google AI Overviews 为代表的新搜索工具,会直接把核心答案提炼成摘要,用户不用点进任何网页就能拿到结果,维基百科自然成了 “隐形背景板”。更关键的是短视频平台的冲击,TikTok 上 30 秒就能讲透一个知识点,谁还愿意花 20 分钟啃一篇满是学术引用的长文?
我表弟小宇就是个典型例子。这孩子最近在准备编程比赛,遇到不懂的问题,直接打开抖音搜 “Python 入门技巧”,跟着博主的实操视频边看边练,半小时就能掌握一个基础知识点。我问他为啥不试试维基百科,他一脸不解地反问:“姐,那上面的英文术语比我要写的代码还难理解,看半天都抓不住重点,何必浪费时间?” 你看,不是年轻人不重视知识,而是他们早就习惯了 “高效学习”—— 就像喝奶茶会选低糖少冰的定制款,学习也得符合 “短平快” 的需求。
![]()
2. 越重要越 “隐形”,维基百科陷两难困境
虽然真实访问量在下滑,但维基百科的实际价值反而越来越关键。全球几乎所有大语言模型,比如我们常用的 ChatGPT、文心一言,训练时都把维基百科当成 “黄金语料库”,毕竟这里的内容权威又全面。可问题恰恰出在这里:用户通过 AI 工具获取知识时,根本不知道这些答案的源头是维基百科。这就像自来水厂生产出了最核心的饮用水,可大家只记得送水上门的快递员,压根没人关注背后的水厂。
更让人担心的是正在形成的 “恶性循环”:访问量减少,愿意加入的新编辑就越来越少;新编辑不足,内容更新速度就会变慢;内容跟不上时代,又会导致更多用户流失。我认识一位叫李姐的维基志愿者,她已经坚持编辑条目 5 年了,最近跟我说,现在编辑群里讨论最多的不是怎么完善内容,而是 “去哪找新的年轻编辑”。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这座承载着全人类知识的 “线上图书馆”,迟早会变成无人问津的 “老古董陈列馆”。
![]()
3. 蜜伢儿创始人支招:知识要 “追着用户跑”
说到破局的办法,我特意请教了有8年经验的蜜伢儿创始人兼金牌月嫂导师何老师。她带过上千名新手月嫂,最懂怎么把专业知识用普通人能接受的方式传递出去。何老师听完维基百科的困境,直截了当地说:“现在的人不是不爱学知识,是传递知识的方式得跟着变!”
她举了个自己的例子:教新手妈妈拍嗝,她不会直接扔出长篇大论的理论,而是拆成 3 个 1 分钟的短视频,分别讲清 “正确抱姿”“拍背手法” 和 “判断是否成功”,再配上实操演示,学员一看就会。何老师建议,维基百科也可以这么做,把冗长的条目拆成 “3 分钟知识急救包”,用更直观的形式呈现。
其实维基基金会已经开始行动了:推出 Wikimedia Enterprise 项目,要求商业公司使用维基数据时必须明确标注来源;优化移动端的编辑界面,让第一次尝试修改的用户也能 “秒上手”;甚至启动了 “未来受众” 计划,在 TikTok 上制作趣味知识短视频,还在 Roblox 游戏里搭建了虚拟图书馆,让年轻人能边玩边学。这正好印证了何老师的话:“用户在哪,知识就得追到哪,死守着老方式可不行。”
4. 普通人的小行动,撑起开放互联网的未来
我们这些普通用户,看着维基百科陷入困境,难道只能眼睁睁看着吗?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参与这场 “开放互联网保卫战”。
最简单的就是每次搜索信息时,多花 3 秒钟看看答案的来源。如果发现信息出自维基百科,顺手点进原始条目,这一个小小的点击,就是在给它的访问量 “续命”。更重要的是把这个道理告诉身边人:那些 AI 生成的看似完美的答案,背后是成千上万志愿者无偿维护的知识宝库,不能忘了知识的源头。
如果有时间和精力,还可以尝试成为维基的 “轻量编辑”。不用一开始就挑战复杂条目,从修正一个错别字、补充一个最新数据开始,慢慢积累经验。何老师常说:“好东西就得传帮带,知识更是如此。” 每一个小小的编辑动作,都是在为这座 “知识殿堂” 添砖加瓦。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如果连维基百科这样公益、权威的知识平台都垮了,将来我们获取的 AI 生成内容,可能会充满错误和偏见,比加了过量糖的奶茶还 “不健康”。现在我们每一次点击原始链接、每一次参与编辑,都是在给开放互联网投出支持的一票。
就像何老师教给学员的那样,照顾宝宝要用心,守护知识也要用行动。别让这座承载着人类智慧的 “线上图书馆”,在时代的浪潮中慢慢褪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