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连日报】
真 / 知 / 引 / 导 / 生 / 活
![]()
《汉墓中的大连古韵》专栏特邀请专家全面梳理、系列解读汉代大连厚重的历史积淀与文化韵味。继《生活篇·食》——大连地区汉代饮食文化实证系列后,推出《生活篇·住》——大连地区汉代建筑文化实证。

大连地区汉代建筑文化实证· 陶房之二
汉代房子谜多少
| 张翠敏 |
上期《汉墓中的大连古韵·生活篇·住》关注了大连地区汉墓出土的平底陶房,用于居住和储藏的可能性较大。本期我们“晒一晒”大连地区出土的形状比较“奇怪”的陶房,这类陶房外观与第一类陶房相似,但房子底面设有不同形状的孔,其具体用途尚不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时人们制作这类陶房有其特殊含义和用途,只是目前无法准确解读。
![]()
![]()
董家沟汉墓5号墓出土的二层陶楼。
![]()
具有辽东地域特色的
陶建筑明器
金州董家沟汉墓、营城子汉墓、普兰店姜屯汉墓等发现了一批底面有镂孔的陶房,尤以董家沟汉墓出土最多,形态各异,有的装饰比较精美,甚至有的陶楼底面也有这种镂孔。2005年—2006年董家沟汉墓发掘了70余座墓葬,这类底面带孔的陶房基本上都处于这一时期。墓葬分期和出土器物表明,出土陶房的墓葬年代应为东汉晚期至魏晋时期。与辽阳苗圃墓地(2015年—2016年)发掘报告第五组墓葬出土器物相比,器型、特征等基本一致,表明他们大致为同一时代的器物,即东汉晚期至公孙氏割据辽东时期的墓葬。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战乱频繁,后来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势。公孙氏政权凭借天时地利,历经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恭、公孙渊四主,割据辽东长达50年之久。其间,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稳步发展。墓葬随葬品数量之多、类型之全面、墓葬结构之复杂可以佐证。大连地区出土的这类“奇怪”的陶房、陶楼很可能是这个时期的产物,反映了公孙氏统治期间的社会状况和丧葬习俗。
从考古发现看,这类带镂孔的陶房、陶楼主要出土于盖州、熊岳以南的辽南地区,尤以大连地区出土数量最多,辽阳地区也有少量发现。大致分布范围位于汉代的襄平、安市、平郭、汶县、沓氏县境内,其他地区尚未见到,表明这类陶房、陶楼是辽东地区具有地域特色的陶建筑明器,反映了当时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
形式多样的镂孔陶房
这类陶房形式多样,外观与一般陶房相似。屋顶多为悬山顶,房盖平面呈长方形,有两面坡和四面坡,多数有正脊、对称瓦垄和雕花瓦当。房身正面多为长方形,中部、中下部或右部有长方形孔,表示门,有的门下部有伸出的台阶,有的有窗。侧面多呈长方形,有的有圆形透气孔。底面镂孔1个至4个不等,孔有长方形、半月形、长条形等,都比较规整,底面多设有4个小矮足,如营城子汉墓101号墓、M193号墓出土的陶房,底面有3个长条形镂孔;营城子汉墓23号墓出土的陶房,底面一侧设有一椭圆形大镂孔。这种底面有镂孔的陶房多为平房,但有些楼房一层底面也有不同形状的镂孔。
![]()
营城子汉墓M193号墓出土的陶房。
![]()
![]()
营城子汉墓23号墓出土的陶房。
旅顺南山里汉墓4号墓出土的一件个体比较小的圆筒形陶房,类似中原地区的陶仓、谷仓。圆盖,房子底面设有一长方形孔,形状类似厕坑。但汉代厕所多独立设置,一般与猪圈相连,粪便直接入圈积肥。墓葬内很少见到陶厕模型,反而陶圈厕比较常见,即上面为厕所,下面为猪圈。辽阳三道壕西汉院落布局就是厕所与猪圈连在一起。这种圆筒形陶房在大连地区很少见,而该墓还出土了一件装饰精美的陶房,应该是用于居住的房子。这说明小圆筒房子虽然有可能为厕所模型,但更可能有其他用途。
![]()
![]()
南山里汉墓4号墓出土的陶房。
南山里汉墓出土的陶房,无盖,平面为圆角长方形,底部设有长方形大镂孔,一壁外侧有斜向阶梯通向顶部。这也是大连地区少见的有外部阶梯的陶房。
![]()
南山里汉墓出土的带台阶陶房。
董家沟汉墓5号墓出土的陶房,门两侧各有一个环形纽,表示门栓孔,底面有两个长方形镂孔。董家沟汉墓M31墓出土的陶房,正面饰有数道横向和纵向长条形凸起泥条,底面设一个横向长方形镂孔。董家沟汉墓62号墓出土的陶房,中下部“割”出长方形门,门扇仍在门内,门两侧有凸起门轴,底面设有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半月形镂孔。
![]()
![]()
董家沟汉墓31号墓出土的陶房。
![]()
![]()
董家沟汉墓62号墓出土的陶房。
董家沟汉墓41号墓出土的陶房,瓦当饰人面纹,为手制,每个瓦当人面纹形态都不同,有的龇牙咧嘴,有的闭目深思,非常逼真。中上部饰有三角形及菱形、长条形装饰,表示窗户。门两侧饰有刻划纹,门一侧有一不规则镂孔,表示猫狗出入洞口。底面有4个长条形镂孔。董家沟汉墓66号墓出土的陶房,正面上部饰有菱形镂孔,表示窗户,窗户四周饰有刻划的几何纹饰。底面有两个半月形镂孔。这两件陶房制作比较精致,很可能代表用于居住的房子。
![]()
![]()
![]()
![]()
董家沟汉墓41号墓出土的陶房和人面纹瓦当。
董家沟汉墓1号墓出土的二层陶楼,二层楼盖为庑殿顶,四面坡式,楼身有5个近似正方形的镂孔用以表示窗户。一层楼盖为四面坡,门身左右两端及下端出台阶,左右有半圆形门栓孔。底面设有一个长方形镂孔。董家沟汉墓5号墓出土的二层陶楼,二层楼盖为庑殿顶,正面及两侧面各分布有一个方形窗。一、二层之间由楼盖隔开,楼盖呈四面坡式。一层门下端有门槛和台阶。下层两侧面分布有“逗号”形透气孔,底面设有两个长方形镂孔。这两件陶楼应代表用于居住的楼房。
![]()
![]()
董家沟汉墓1号墓出土的二层陶楼。
特殊陶房用途何在
这种底面镂孔的陶房、陶楼,好端端的房子底面为什么要“挖”出几个洞?到底是什么用途?
底面镂孔形似厕坑、排泄孔,难道真有厕所功能?关于陶厕的解释有几点疑问:其一,如果作为陶厕,那为什么做得如此精美?竟然有正脊、瓦垄和雕花瓦当,如同住宅形制,有的还是代表居住的楼房,难道汉代大连地区先民的厕所也如此奢侈?其二,这类墓葬一般大多随葬一件陶建筑模型,为什么不随葬陶房、陶仓房,而仅随葬陶厕?其三,如果不是陶厕,那么是做什么用的?通风孔、地窖口?其四,这类陶房大多与具有储藏功能的陶仓房外观更为相似,会不会就是陶仓房的一种形制?
虽然目前没有更多证据准确地加以解释,但也为研究打开了想象和探索的空间。两广地区发现的陶楼,有的就在楼内设有厕所,这给我们以启示:大连地区出土的陶房是否也在室内设有厕所呢?
![]()
营城子汉墓出土的陶圈厕。
其实,大连地区也发现过陶厕,但数量极少。营城子汉墓出土的一件陶圈厕,上下组合,上面是简单的小房子,下面为圆角长方形底座,四面有多个透气圆孔,应表示猪圈、厕坑之类。这件陶厕与带镂孔的陶房区别甚大。所以这批带镂孔的陶房、陶楼的用途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系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照片选自大连地区考古发掘报告
![]()
编辑|李丹
校对 | 高婷婷
真 / 知 / 引 / 导 / 生 / 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