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类专业是不是挺坑?
不是这个专业有问题,而是不同家庭读出来的结果天差地别。什么意思啊?
你要先知道,生物类专业其实不是一个方向,它是一整条产业链,从基础研究到药品研发,再到产业转化。也就是说,它既是科学又是生意,这就决定了你家里要么能供你熬,要么能帮你铺路,否则这行不但难出头,还特别容易掉坑。
所以家境不好,不建议选呗。
对了,一二类家庭是谁学谁完蛋,为什么?因为他们要的是快钱,而这行恰恰是慢热的。本科生出来能干啥?质检、检验、实验助理、初级销售,在药企、检测中心、实验室、医院干活,一个月五六千,八千都算高的了。
工作环境呢?实验服天天穿,离不开离心机、PCR仪、冷冻柜,天天对着样品,写报告、算数据,一个实验能做3天,一篇论文能拖仨月,你说靠这个养家,也不现实。
所以说对一二类家庭来说,孩子既熬不出头也赚不回本钱,不光没钱,还容易心态崩。
三类家庭倒是可以学,但要托举,因为他们能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孩子能保研、考研、读博,慢慢往上走。你家里能拖一拖,孩子能在学校里面卷科研,发论文、做项目,出路就变了。
硕士阶段能进药企的研发部、科研部,医院实验室;博士阶段能进国家实验室、生物制药公司、一些药物研发企业。这时候你就发现,同样是生物,一边是月薪6000,一边是年薪30万,差别就在学历、在平台,在你能不能被人托起来。
四五类家庭就非常适合了吗?
对了,四类家庭是天作之合。因为生物是典型的资本加政策型行业,他们有钱、有资源、有关系,能直接参与到产业链的上游。别人做实验,他们投实验室;别人发论文,他们投基金;别人去面试,他们就是董事。这行的钱,不在技术,在专利、在审批、在资源,孩子学生物等于绑定了一个政策风口——政策兜底加资本驱动,在这个行业里,有背景的人是永远都不亏的。
至于五类家庭的话,那就更不用说了,他们的孩子根本都不用做实验,而是定标准、审项目、批资金。生物安全、生物伦理、生物工程法规、医药审批、国家实验室体系,这些规则谁定谁受益。别人研究基因,他们研究规则;别人找工作,他们管工作。这行对五类家庭来说,就不是就业方向,而是进入权力体系的入口了。
听着差距挺大的呀?
那当然了,这行是能救命的行业,但救不了所有人的命。有资源的就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没资源的那就只能研究自己的命运了。你家能供、能拖、能等,那就是未来;你家要快、要稳、要回本,那就是深坑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